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小石潭记教案【热选5篇】
小石潭记教案【热选5篇】【导读】这篇文档“小石潭记教案【热选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石潭记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2、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课堂实录和反思师:上课!生:老师好!师:请坐。游山赏水,探胜寻幽,历来是我国文人的保守喜好。或抒发平步青云的喜悦,或咏叹仕途坎坷的感悟。唐朝的文学大师──柳宗元,借游小石潭,唱吟了一首宁静与感伤的诗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小石潭记》。作为1篇文言游记,你最希望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会哪些知识呢?生1:学会文言字词的音、义,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生2:弄懂文意。生3:了解所描述景色的特点。生4:古人往往借景抒情,本文是否也是这样?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认为我们应先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出示课件1)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小石潭记》是他被贬永州时所做的游记之一。生:(一齐)朗读并背诵。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老师确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并且读一遍。(出示课件2)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师:我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感知文章内容,标注出下列生字词的读音。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出示课件3)一、走进录音棚1、听录音,为下列加粗字释义:篁竹(huáng)_______清洌(liè)_______为坻(chí)_______为屿(yǔ)_______为嵁(kān)_______佁然(yǐ)_______俶尔(chù)_______差互(cī)_______幽邃(suì)_______悄怆(chuàng)_______师:放录音。生:(听完后)齐读字音,并带拼音写一遍汉字,交流词的意义。师:请同学们反复诵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4)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会的字、词、句交流讨论。生:(边读边结合注释)自主学习。师:接下来,我想考一考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课件5)3、理解下列每组加粗词的含义:⑴全石以为底()⑵以其境过清,()⑶以天下事为己任()⑴其岸势犬牙差互()⑵以其境过清()⑶益习其声()(讨论后)师:(找两名学生回答其它学生补充)明确答案:由、因为、把那、那种、驴子。师:同学们字词理解得很好,再努力,看谁能理解了文章内容。生:相互交流,疏通文意,不会的提出,商讨。师:(学生讨论结束后)哪位同学愿意把自身的理解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生1:解释文意(其它学生补充)。师:同学们对文意理解得非常好,你能否用自身的方式给同学们分析一下你所喜欢的句子?请看示范:(出示课件6)二、进入探究园1、结合文意,大胆想象,用自身的方式给同学们分析一下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如:第二段的“似与游者相乐”可理解为:鱼儿一会儿钻出水面,一会儿又潜入水底,一会儿游到你的面前吐着水泡,一会儿又游得远远的望着你,好像故意逗你呢!(学生考虑、讨论)师:哪个同学愿最先表达自身的见解呢?生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可理解为:树木和藤蔓郁郁葱葱,枝叶相连,环抱着小石潭,如同一位母亲轻轻摇动着睡梦中的婴儿。师:很好!比喻新颖。生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一句,可理解为:石头的底,石头的边,石头的岛屿,石头的岸,一个天然的石头盆景出现在眼前。生3:我认为“日光下彻”中“彻”用的好,仿佛让我们感到阳光直接照射在潭底,潭中没有任何东西一样。从而更好地表示出小石潭水之清澈。师:在描写方法上这属于哪一种呢?生3:侧面描写。生:(一齐)为生3的精彩回答一齐鼓掌鼓励。师:非常好!这三名同学的考虑很具独创性。哪位同学还想再试一试?生4:我认为“影布石上”一句也具这种功能。看起来是写鱼影,但实际上仍在表示潭水之清。正因为水清小鱼的影子才干极其清楚的“布”在石上。一个“布”字用的极妙。生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表示了小石潭地处偏僻之地,与前面“伐竹取道”相互应。又能看出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极其幽静,幽静的能让人发生寒意。又与下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相联系。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在此基础上你能否再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样的特征呢?(学生讨论)生1:小石潭的──清。生2:小石潭的──静。师:作者又是分别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突出这两个特点呢?师生一起交流,用课件明确答案。(出示课件7)2、小石潭的显著特点:小石潭的“清”是通过(水、石、树、鱼)小石潭的“静”是通过(四周环境、作者的感受)师:既然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很深刻。那么老师有一个不理解的问题,你能否帮老师解决一下吗?(出示课件8)3、作者描写了那么美的景色,开头也说“心乐之”而为什么结尾处却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学生分小组讨论)生1:景色虽美,但此地过于荒凉。生2:我却认为:景色虽美,但作者遭贬,心情抑郁。其它学生补充。师:由此可见,人在欣赏景色时,心情是关键。心情不佳往往会触景伤怀。作者心中被贬的阴影挥之不去,抑郁之情时时体现在字里行间。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第四段,体会文中的这种感情。生:朗读、品味、感悟。小石潭记教案【第二篇】一、设计思想:《小石潭记》是1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疏通文意;二读,读出感情,谈谈感受;三读,传韵味,养语感;四读,放胆评,出口诵。重点涵泳品味语言,体会的写景技巧方法。然后是创造性活动,“我是设计师”,设计一景点,并描绘景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得到审美的乐趣。最后是课文延伸。让学生搜集古诗文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选一二则加以赏析。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二、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略小石潭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涵泳品味语言,体会的写景技巧方法,提高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三、教学重点:涵泳品味语言,体会的写景技巧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想象和创新中得到审美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2-1-c-n--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景情交融,领会作者的心境:前乐后忧,以乐衬忧。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古诗文中的描写山水名句,摘录下来,选一二则加以赏析。六、教学过程:一)、导语:柳宗元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官永州,这是他政治生涯的极大不幸。可永州有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永州从此不再默默无闻,重现天日;山水游记有幸,它在柳宗元手里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永州八记”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不朽的名篇。板书课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二)、学习古文要反复诵读,熟读成诵。1、一读,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并大体弄懂的意思。学生初读老师范读学生试读学生齐读相结合①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篁竹清冽坻嵁佁然不动参差披拂俶而远逝翕忽悄怆幽邃②区别下列句中词的含义。(1)之:心乐之乃记之而去(2)而: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3)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4)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5)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⑶词类活用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潭西南而望学生看书下面的注释,边弄懂文意。不懂的词句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2、二读,这一遍读读出的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1)探究一下的标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题的“小”字“石”字小在“全石以为底”;小在“潭中鱼可百许头”;小在鱼“历历可数”;小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等。文中哪些景象与“石”有关:“全石以为底……为岩”这一句与石有关;“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应。(2)本文的游览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3)本文的作者流露的情感:“心乐之”“似与游者逗乐”“凄神寒骨,悄怆忧邃”,一乐一忧。3、三读,涵泳语言,品味意蕴。比如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哪些字眼的表达突显功力。老师示例:如“水尤清冽”中的清冽,就突出了水的寒洁、清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里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织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21教育网学生品味词句4、四读,放胆评,出口诵。老师示例:第二段写了潭中的游鱼。写时一石双鸟,既写鱼之态,又写水之清。写游鱼,动静结合,显出鱼的活泼和情趣。课文多角度描绘景物,精美异常,说说你的体会。21·cn··c学生品评,赏析:如(1)声形结合。发现小潭,先闻其声,后见其形。(2)远近交错。“潭西南而望”这段是远,下段“坐潭上”是近。远远近近,多层次地展示了小潭的景致。(3)动静互衬。写游鱼,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4)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对景物的描绘,渗透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情怀等等。21-cn-.c师生共同探讨,明确作者的情怀,前乐后凄,以乐衬凄。水之清,鱼之乐,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但面对过清的其境,作者有了凄怆之感。作者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的压抑烦恼之情,但欢乐只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触发了出来。2·1·c·n··学生在班上背诵喜爱的段落句子。三)、“胸中有丘壑”,我是设计师。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石潭设计景点。并用优美的语言,展开想象,来描绘其景致。21·世纪*教育网老师示例:据文中“隔篁竹”“伐竹取道”,设“竹径通幽”景点。依山势地形,蜿蜒前行。路宽约1米,两旁翠竹摇曳,沁人心脾的是翠竹清香,耳边还不时传来婉转悠扬的鸟鸣声。21*cn*c学生设计:如据文中“潭西南而望”这段,设“望溪亭”。一座木制的四角凉亭,依山傍水而建。亭中设有几张木椅竹凳,凭栏远眺,一条小溪迤逦而下,清泉石上流,令人心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据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设“观鱼台”。小石潭四周,围着一圈竹制栏杆。潭水清澈见底,潭中游鱼似在空中游。树蔓倒映潭底,和鱼影交织在一起。学生还设计了“听水轩”;”、“玉佩泉”、“翠蔓廊”、““品茗阁”等等。四)、课文延伸。你已学了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交流描写山水的名句,并说出自己的体会。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吴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郦道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皆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李白)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教学反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四读,由浅及深地学习课文。在教学活动中我打破常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活动能抓住学生的心,拉近文言文和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特点,激活其认知潜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特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地位,而以往“一字一句”式枯燥讲解,使学生丧失了能动性。在一个个课堂活动设置中,进行不断的思维交锋,激活学生潜在的认知能力,归还其“主
本文标题:小石潭记教案【热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63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