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以“三全育人”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创新
以“三全育人”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创新多篇精选范例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大学生就业关联因素多、影响面广,是复杂、系统的社会热点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无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协同推进。“三全育人”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以“三全育人”理念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创新,能有效扩大学生覆盖面与受益面,对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全员:高校、社会、家庭广泛联动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理应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实践中,高校既要直接面向学生做好指导工作,又要扮演沟通协调角色,助力社会和家庭联合营造育人氛围、共同承担就业指导责任。从就业指导角度来看,高校需对当前育人工作展开全面梳理,分析当前就业指导工作是否契合学生实际需求,能否对学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就业指导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机构设立等方面具有何种优势、存在什么问题,可通过何种方式、凭借何种手段对就业指导模式进行有效优化,从而使大学生就业指导能落到实处、收获成效。从沟通协调角度来看,高校及教师要与社会企业加强沟通、保持合作,通过稳定高效的校企联动机制,充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为学生就业求职减少阻碍;同时,也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积极作用。社会作为毕业大学生的接纳方,需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一方面,社会舆论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劳动就业的良好氛围。各类媒体应坚守新闻底线,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纠正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正之风,为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单位及企业应深度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分别就自身所需的人才类型、能力水平进行明确规划,通过参与人才培养、开展职业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高效适应工作生活。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坚实后盾,应当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鼓励与支持。父母对子女寄予厚望实属人之常情,但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应当切合实际,既不能将个人观念强加给子女,又不能在亲朋好友面前爱慕虚荣、过度攀比,而是要结合子女的实际情况与个人理想,为子女提供合理可靠的就业建议。同时,父母应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在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之时,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语言帮助他们纾解心结、释放压力,利用家校协同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水平与效率。全过程:学业、职业、就业协同指导“三全育人”视野下,高校需着眼于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整个过程,深入推进全程就业指导模式,从根源解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第一,高校要重视日常教育指导工作。大学生就业以知识储备、专业能力、个人素养为基本支撑。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否稳步成长。因而,高校应采用学年分段教育形式,明确不同教育阶段的指导重点。其中,大一新生以培养专业认知为主,就业指导教师以及各专业课教师应从能力要求、培养目标、市场就业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形成正确认知,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奋斗热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大二学生以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同步强化为主,通过常态化职业教育、就业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对标行业岗位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向与方法,为日后就业夯实基础;大三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已开始思考就业、升学、创业等问题,高校与教师需引导学生尽快做出合适选择,以便明确自身奋斗方向、及时制定奋斗计划。第二,高校应加强准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高校及教师围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化就业指导服务,落实求职补贴、基层就业、大学生创业等政策解读,为学生提供简历制作、求职技巧等专业指导,做好企业招聘、社会招考等就业信息传递工作,尽量降低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全方位:能力、素质、心理全面关注“三全育人”视野下,高校教育工作需着眼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就业指导工作也应以全方位育人为指导,切实拓宽就业指导范围,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质量与水平。首先,高校及教师要帮助大学生做好毕业规划。尽管大学生在毕业季普遍感到压力倍增,但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并不单一,就业、升学、创业等不同选择使大学生的人生具有更多可能性。高校及教师的就业指导应围绕学生实际需求,提供具有建设性、实际性的建议与引导,帮助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毕业选择。就升学与就业而言,教师需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找准目标与定位,帮助学生认识到升学是为了进一步实现知识积累与专业成长,而非为了短暂逃避就业带来的压力,如若学生选择升学是为了日后在就业市场更具优势,教师也应从行业前景、人才市场状态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分析升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帮助学生确立升学目标、做好升学计划。就创业与就业而言,教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导向下,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有潜能、有实力的大学生能在创业舞台上崭露头角。但是,创业本身投资大、风险高,创业过程充满不确定性,教师需着重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创业活动,帮助学生从经济、能力、性格等方面分析自身是否适合创新创业,使坚决投身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既有敢想敢干、奋斗到底的魄力与信心,也有直面失败、越挫越勇的勇气和毅力。其次,高校及教师应充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目标与理想,随着毕业季的日渐逼近,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消极情绪。基于此,高校就业指导要关注大学生在毕业季的情绪波动,适时给予心理辅导,更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树立学习目标、设置发展规划,逐步积累优势,坦然面对就业竞争。多层次:课程、活动、技术并驾齐驱“三全育人”视野下,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需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角度入手,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奠定基础。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毕业选择、发展定位明显不同,高校需在开展集中就业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当然,个别指导无疑会在增加就业指导工作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的深度与难度,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保障就业指导教师“质”与“量”的供给。高校除了构建专业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以外,还应鼓励和帮助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发挥就业指导作用,从专业认知、职业认知、技能养成、价值观培育等方面同步入手,使大学生就业指导成为广泛覆盖、多方联动的常态化工作。高校与教师可以利用宣传讲座、课程教学、主题班会等常规手段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观察学生就业情况,为优化就业指导提供有效依据,还可以依托社交媒介强化师生间联系,以开展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就业咨询和就业谈话等活动,使就业指导工作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从课内拓展至课外,进一步保证高校就业指导的广泛性与服务性。
本文标题:以“三全育人”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63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