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精选4篇)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精选4篇)【导读】这篇文档“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全民族的抗战》【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全民族的抗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发动的侵华事件,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正确理解正面战场的地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提高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学生理性爱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及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难点正确理解正面战场的地位。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并提出问题:这首歌创作于什么时期?歌词中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面对危险,中华民族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教师出示材料,并请学生根据材料总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可以得出:1.“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2.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3.中国国内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给了日本可乘之机。(二)日本侵华进程教师出示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并提出问题: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什么?日本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这些事件的影响是什么?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总结出: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到半年东北沦陷;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三)中国人民的抵抗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师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作出了什么决策?他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结果如何?结合材料分析后学生归纳并展示: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且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国民党制定了片面抗战路线,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2.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师播放抗日战争的纪录片,请同学们总结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其地位。学生观看视频后,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战争,并进行总结:(1)淞沪会战:1937年8月,日军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2)太原会战: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日军,歼敌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3)徐州会战:1938年春,日军分两路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最大一次胜利。(4)武汉会战:广州、武汉失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从此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正面战场的评价教师引导:尽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除了平型关、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我们却不能就此论定它一文不值,应当用辩证的眼观看待。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战有何积极作用学生讨论之后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1)迟缓了日军的作战进程,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使日军陷入中国战争的泥潭中。(2)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将战争拖进了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拖住了日军80%的兵力。(3)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作业:搜集日本侵华的罪行,总结自己的感受,思考应如何对待这段历史,下节课一起分享。历史教师资格证教案【第二篇】历史教师资格证教案篇1: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试讲教案《开辟文明交往航线》教案制作者:余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航路开辟之前处于农业革命时代的世界文明的产生、分布和特点。2、了解资本主义萌生的条件以及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3、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通过图片、实物、纪录片等多种工具来展现世界文明的遗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世界文明扩展融合(例如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游记、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各区域文明成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思想文化等)。3、通过举例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从宏观上、微观上、从纵向上、横向上把握历史的规律和历史史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古代世界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2、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新航路开辟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3、了解各航海家在开辟新航路中所做的贡献与殖民行为,学习如何的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学习航海家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对比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差异,反思资本主义产生的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能够全面、发展的看问题。4、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培养学生联系的看待历史发展的规律,全面的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过程、影响。二、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即是难点,难点也是重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不仅涉及到历史的知识,还涉及到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同时,本课内容的时间、空间跨越度大,还需要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辩证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的条件与表现(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过程(三)各航海家所代表的国家,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航线、目的地、意义等(四)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产生的过程以及影响三、教学方法(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四、教学准备(一)教师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搜集相关历史资料,思考适宜的教学方法,扩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充实性、丰富性和趣味性。(二)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如世界文明古国的小知识,航海家的小故事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题目《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入手,提出四个主要问题。1、文明交往航线开辟之前的世界文明是什么样子?2、文明交往航线开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3、新航路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主要方式)的过程是什么?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通过题目提炼出四个大问题,使“分散的文明”、“资本主义的萌生”、“文明的链接”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这节课的内容进行逻辑联系,分清这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具有条理性的把握开辟文明航线的始末。关系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开辟文明交往航线前的世界文明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条件或动力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散的文明p80-81资本主义的萌生p81-82p82p82-83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或条件1、积极影响2、航海家开辟新航线的过程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思想文化等2、消极影响殖民者的掠夺(二)基础知识教学1.文明航线开辟之前的世界文明——分散的文明展示图片世界地图和图片教师提问请同学在世界地图中标出五大文明区域并说出各图片所代表的文明区域和文明古国是哪些?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观察这些文明区域和文明古国产生的共同点和分布的特点。教师纠错教师对学生标记区域和图片说明进行检查,修正错误的标记。教师讲解1、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世界文明是在农业革命时代产生和发展的举例以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为例,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史进行联结2、新航路开辟前的世界文明区域(五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1)多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2)有属于自己的信仰(以宗教为例)(3)有自己的文字(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4)有严格的等级制度3、古代世界文明区域的特点(封闭性、地域性、独立性、分散性、发展不平衡性)教师提问请问古代世界文明是不是完全封闭没有进行任何的交流呢?请同学举例说明。学生回答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和历史知识的回顾,全面的认识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过程。参考答案不是完全封闭的,有过一定的部分的文明交往。以中国历史为例,如秦汉时期的日本、新罗外交往来,佛教的传入,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中国游记,郑和下西洋等。材料展现如《马可波罗游记》节选、郑和下西洋的图片等2.★(重点难点1)文明航线开辟的动力——资本主义的萌生学生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第81-82页板书展现以及学生填空时间:()(1)手工业的发展:①和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部分取代人力和畜力,出现集中的;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出现新的手工业行业和中心;③手工业的程度大大提高。(2)农业发展:①广泛流行,出现等先进的耕作制度制度,、发展;②取代劳役地租,农民与建立联系,地方市场向、发展;③,出现一批专门生产手工业原料和食品的农业区;④农业的程度日益提高(3)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中国古代传入欧洲。(4)总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的发展以及的开展(读图p81《放贷者和他的妻子》),手工业、农业等领域出现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1)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的手工工场到的手工工场)(2)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关系的出现(3)途径:控制产业(包买主资本家):老师纠错及答案老师对学生填空内容进行检查纠错附答案时间:14、15世纪条件:⑴①风力、水力,手工工场;②分工的细化;③商品化。⑵①三圃制、休耕轮作,园艺业、畜牧业;②货币地租,商品市场,区域市场、全国市场;③社会分工细化;④商品化。⑶四大发明。⑷商品货币关系,市场交换活动。标志:⑴分散,集中;⑵雇佣与被雇佣;⑶商业资本。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2: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高中历史《日不落帝国》教学设计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高中历史《日不落帝国》教学设计通过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上海教师资格将于2016年1月13日(星期三)8:00--1月19日(星期二)16:00网上报名,3月12日笔试,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今天中公资深讲师马东旭为考生准备了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日不落帝国》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2.说出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建立过程,理解英国的殖民扩张与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并能从不同方面总结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的历史条件。3.理解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殖民掠夺导致了亚、非、拉美殖民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探究殖民扩张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1.创设情境,适当设疑,发展研读史料、提取信息、归纳总结、语言表述能力。2.分组研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交流,提高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锻炼结合所学说明问题的能力,体会竞争与合作的氛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认识到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认识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
本文标题: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63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