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参考5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参考5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的诗意。2、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3、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理解本诗的诗意。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教学准备:师:课件生:默写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隐者。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4、寻:寻找,不遇:没遇到。5、完整地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同意他的解释吗?6、是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师相机补充,出示课件。)苦吟可能学生会说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其实,贾岛早年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做过和尚,法号无本。后来还俗了,因为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二、检查预习,初解诗义。导语:苦吟诗人的这首小诗大家都拜读了吗?那先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来,拿出本子,和老师一起来默写。实在不行,看老师黑板。1、师板书,反馈默写情况。对照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改一改。2、指名学生读古诗。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学生相互帮助,理解诗意。童子何人?与隐者什么关系?(待童,徒弟,是儿子吗?)言师,言,说,谁在说?(童子)说谁?(师父),童子在说师父什么?此:这,此山,这座山。深:云雾弥漫,浓得遮人视线。不知处:不知道去向。4、同桌练说,再指名说说诗意。5、练习朗读三、体会诗的凝炼,精妙。来,理解了诗意,我们来谈谈读后感,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自由讨论,好的觉得好在哪里?1、看出来了没有?这里面还省去了几个具体的提问。2、你能根据回答猜猜看,这里边诗人是怎么问的?(发言,初步了解)3、(出示练习题目)那你能把这一段诗人与童子的对话补充完整吗?自已说说。诗人问:童子回答:诗人问:童子回答诗人问:童子回答:4、同桌对练,指名表演。5、读诗。四、体会诗人的情感起伏。1、你看,根据童子的回答,往前推,我们可以想像出诗人的问题,那往后推呢?想想看,当诗人听到童子的不同回答后,心情如何呢?(出示试题,图画)诗人来到松下,只见()诗人问:童子回答: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于是诗人又问:童子回答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于是诗人再问:童子回答:此时,看着(),诗人()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其中会写“诗、欲、寻、者、药、此”。2.能够熟读、背诵这两首诗。3.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画,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本学期我们学过哪两首古诗?谁来背背。2.指名背诵。3.齐背。4.这两道都是描写江南自然风光的诗。今天,再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指导新闻记者理解诗句。(板书:登鹤雀楼)1.释题:鹳(guàn)、雀(què)(拼读)是一种鸟儿,样子很像鹤。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鹤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题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2.范读全诗。3.指名读诗。4.出示图画,看图,理解诗歌大意,结合教学生字。(1)教师描述:一天傍晚时分,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象。(指图)你们看,诗人看到了什么?(太阳.黄河)(2)太阳又称为什么?(日)(3)快要落山的太阳称什么?诗人看到太阳怎样落下去?落日,诗中称为“白日”。太阳靠着山渐渐落下去。(4)“靠着”是诗中哪一个词?(依)(5)这句中的“尽”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尽”是“完的意思,在这里是说太阳完全落下山去了,完全消失了。(6)“白日依山尽”一句虽然只有5个字,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态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太阳怎么样?(多媒体展示)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完全落到背后了。(7)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落下山去,又看到了什么?“黄河人海流”是什么意思?结合进行语言训练:黄河地向大海充去。(学生口头填写)(滔滔地.滚滚地.汹涌澎湃地)(8)指导朗读第1.2两句。讲解: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第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9)学生读第3.4句,此时诗人产生什么想象?想看得更远一些。教学:欲:“要”的意思。(10)讲解第3.4句。千里:形容很远很远,并不是刚七千里。穷:穷尽,尽头。更:再。这句意思是:眼睛要想看到很远很远,就要再上一层楼。(11)指导读第3.4句。指点:诗人登高远望,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因此这两句表达了一种不断向上的精神,所以常常被人们引用。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白目依山尽(A白天的太阳B落日)2.欲穷千里目(A与“富”相对B穷尽,尽头)二、默写《登写鹳雀楼》。第二课时课前导语:1.背诵第一首古诗。2.你们游览过大山吗?大山奇峰重叠,烟雾缭绕,气象万千,所以大家都喜欢游览名山,许多诗人定敢诗来赞美大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寻隐者不遇》。(板书课题,教学生字:寻经xùn.者zhě.遇yù。)一、指导释题。寻:寻找.寻访。隐者:旧时不愿做官而到山中或偏野居住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雇一个小男孩帮助收拾文具,做些杂事。这个小男就是书童,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童子”。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试读课文。四、了解大意。1.这首诗写了几个人?我们看见的是哪几个人?还有谁没有看到?写了三个人:诗人.童子.师傅,看得见是诗人与童子,还有隐者没看到。2.这首诗主要是以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形式写的。诗人是怎样问,童子又是怎样答的呢?五、理解诗句1.我们从“言师采药去”,可以推想到诗人问童子什么?这里的“言”就是“说”。那么“言师采药去”是什么意思?(说师傅采药去了。)教学:药yào(药品.中药.采药.西药)。从童子的回答你们能猜到诗人问童子什么?2.齐读第1.2句。3.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一幅画?又仿佛听到画中的人在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指导。4.当童子告拆诗人师傅采药去了,诗人为了寻仿他,接下去一定要问童子什么?师傅到哪里采药去了5.童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1)现在来学第3.4句(2)指名读第3.4句6.释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就是“这”。“此山中”即“这山中”。“云深不知处”,即山高云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云深”即山高云雾浓重,高山上往往云雾缭绕,迷迷蒙蒙。7.现在谁会说,童子是怎么回答的?我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只是山太高,云雾浓重,不知他在什么地方。8.再读第3.4句。我们仿佛看到童子和诗人的动作.神情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点: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他也会顺着童子手指朝高山望去,微微地点头。9.感悟意境。诗人望着这烟雾缭绕的高山,心中会想着什么?(讨论)想着隐者在深山采药的情景,行踪不定,在云雾之间飘飘然的隐士生活情景。六、背诵课文七、扮演角色对话:一人扮诗人,一人扮童子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要求:1《寻隐者不遇》描写诗人松下问童子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借助字典、辞典理解诗句的意思.3能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听教师讲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板书:贾岛小结:唐代诗人贾岛是很讲究“推敲”的,他的诗自然质朴,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寻隐者不遇》二按小组学习,编演对话情景1齐读诗句2下面同学们按四人小组,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两个两个的表演,看谁对诗句的意思理解正确。分组表演,教师巡视.(1)指名表演(2)其他同学提出异议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说说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只:只是深:深度,指云雾很多“只在此山中“之前隐去了一句问话。我寻隐者,在松树下遇到了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傅的去向,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师傅就在这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2体会感情这首诗写的是一次寻访,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被寻访的是隐者,理解“隐者”即隐居山林的人;一个是寻访的结果是不遇,即没有遇到;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视频展示台)这首诗采用问答体,是通过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这三番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四齐读古诗,练习背诵五补充阅读贾岛《剑客》六作业1理解诗句的意思2填空(练习册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设计理念: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了解作者和诗的大意,让学生体会诗歌描绘的情景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诗歌方面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媒体运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板书:唐〃贾岛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二、读题、释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讨论:寻?隐者?遇?3、想想题目的意思。4、引导质疑。三、精读课文1、教师范读。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5、背一背。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想问句,同桌练习。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六、补充阅读贾岛《题诗后》七、作业1、填诗,练字寻()者不遇()下问童子,言师采()去。只在此山中,云()不知处。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八、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失望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第五篇】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
本文标题: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67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