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柳先生传教案【范例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8五柳先生传教案【范例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五柳先生传教案【范例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资料链接【第一篇】一、关于作者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05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好范文解忧愁2/18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二、补充注释1.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2.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曾写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3.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4.箪瓢屡空。好范文解忧愁3/18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5.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持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基本理解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把握并体会了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汇5OM《五柳先生传》教案【第二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好范文解忧愁4/18语句,积累名句2、能力目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3、思想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导入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新授总结作业1、背诵文章2、把拓展的内容收集到课外知识本上,并再收集2个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好范文解忧愁5/18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难点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教学设想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好范文解忧愁6/18教学模式感知?-?品析?-?延伸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教学过程实录一、前置补偿,导入新课:师: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东晋田园诗人写的《》一文,后常用来借指?。生:陶渊明?桃花源记幻想(想象、理想)中的美好世界。师:除《桃花源记》外,我们在初一时还学过陶渊明的一首诗,谁能背诵一遍呢?生:(背诵)?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师:这位同学背得非常准确,通过以上两篇诗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陶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你们想更多地了解陶渊明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五柳先生”吧!板书课题二、精讲点拨,略通文意:师:范读课文,强调重音、句读、语气。生:(朗读两遍)好范文解忧愁7/18师: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疏通文章大意(巡回指导,排疑解难)三、师生互动,构建板书:师:现在大家已经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扮演“五柳”来个“答记者问”,好吗?生:(惊讶)师:(问一生)请问先生您贵姓啊?(你就是“五柳先生”了)生:我没姓。师:那先生叫什么呀?生:我也没有名。师:谁来接着采访“五柳先生”呢?谁来当记者(生纷纷举手)生:请问先生是哪里的人呢?生:我不知道。师:我们已知道本文是陶渊明写的1篇自传,他真的连自己的姓名和籍贯都不知道么?他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呢?这又暗示着作者的什么身份呢?(隐士)生:(继续采访)那先生又为什么叫“五柳先生”呢“生:因为我家种有五棵柳树,因此用它做号。生:请问先生性格如何?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范文解忧愁8/18生:先生有什么爱好吗?生:我平时最爱读书,但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生:先生平时爱喝什么饮料呢?生:我爱喝酒,并且一喝就醉(学生笑)生:先生常自己喝吗?生:不,我家里很穷,喝不起,常到亲戚朋友家去。生:先生还有其他的志趣吗?生:平时也写一些文章,自得其乐。生:老师我能采访一下您吗?师:当然可以。同学们,我们为这位同学的勇敢挑战鼓掌。(学生鼓掌)生:先生您有崇拜的偶像或知心朋友吗?师:(思考)有啊!战国时的黔娄就是我的知己。生:为什么?师:因为我“不慕荣利”,他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俩算是志同道合吧!生:可黔娄是战国时的人,您在现在就没有知心朋友吗?师:(沉吟片刻)恐怕没有,至今还未曾找到,可说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学生鼓掌)生:……师生共同归纳。②师:这种“以古贤自比”的写法,我们在以前也好范文解忧愁9/18曾学过。生: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句?即此写法。(师笑,众生鼓掌)(学生依据板书背诵课文)四:大家谈: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在“采访”之后,做个评论家: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到今话隐士生: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生: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生:我认为陶“性嗜酒”,且好喝醉不好,有害身体健康。好范文解忧愁10/18生:反对,如果陶不喝酒就写不出好文章了,像诗仙李白,就常喝酒,且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句。师:同学们,你们可知李白英年早逝原因之一就是喝酒造成的,若他不喝酒,也许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美丽的诗篇。生:也许他不喝酒连1篇好诗也写不出来呢。师:这个我们就不好去问李白了。(生笑)生: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生鼓掌)他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生笑,鼓掌)师:那么历史上又会出现一位起义领袖—陶渊明。(生笑)生: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生鼓掌)五、畅想篇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是优秀的记者、评论员,那么大家不妨再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过把“导演”瘾,拍一部“戏说二十世纪的五柳先生”。学生热情高涨:生: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出色的农业家。生: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生:今日的五柳成了一个醉鬼,流浪街头,沦为乞好范文解忧愁11/18丐。生:今日的五柳开了一家酒店,做了总经理。生:五柳先生又当官了,而且是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鼓掌)生:由于他闲静少言,找不到工作,最终被社会淘汰了。师:我也做一次“导演”吧,我想啊,五柳先生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去种柳树。(生笑)并运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耐高温抗高寒的柳树新品种,种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一直《种树种到联合国》(本册书课文名)被授予“环保卫士”的光荣称号。在国内同袁隆平一样享受国务院津贴,并建起豪华别墅,再也不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破屋了,而且他同孔子、愚公等人被评“中国十大杰出老年”,真是名利双收啊!(生鼓掌)五、结束语:愿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以后决不做“社会的隐士”,而要做“国家的栋梁、生活的勇士”,把我们的邢台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下课:勇士们再见!好范文解忧愁12/18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第四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习作者朴素洗练的语言以及通过平淡的内容表达深刻寓意的方法。(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哲理性,培养通过生活中小事感悟哲理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四)美育渗透点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之美。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应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熟练背诵全文,重点在于体会本文的写人方法。对于人物的思想性格应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讨论归纳。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及其淡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解决方法:教师采用启发式讲解。2、难点:理解“赞”语和传文的密切联系。好范文解忧愁13/18解决方法:采用学生模拟写“赞”语的方法,使传文和“赞”语浑然天成,相得益彰,再分析原“赞语”的精到之处。3、疑点:作者开头便交待“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的目的是什么?解决方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陶渊明的资料,了解其不慕名利的志趣、精神,领会开头便点明志趣的朴实、率直的写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准备投影片1、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诵读全文,体会写人方法,归纳人物的思想性格。3、品味朴素、平实的语言。4、结合陶渊明的其他诗文,以“五柳先生其人”为题作文。要求:①揣摩古文的情节,想象古诗词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再现出来。②发挥合理想象,对原作进行适当的补充,扩展。好范文解忧愁14/18第一课时导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的种菊人可谓有闲情逸致,我们眼前的这一悠闲老人是谁呢?(学生齐答:陶渊明)对,今天我们就全面了解一下这一不求名利的著名诗人、作家。(一)明确目标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学习作者运用朴素洗炼的语言叙述内容的方法。(二)整体感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五柳先生生活的环境和画面及课文的朗读。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注音。嗜、曾、箪、黔、俦、殇2、自由朗读课文,了解五柳先生嗜好。教师提问:五柳先生的爱好有几个,都是什么?三个,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著文章。如“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
本文标题:五柳先生传教案【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88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