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4篇】
好范文解忧愁1/32《白杨》教学设计【精选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白杨》教学设计【精选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白杨》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好范文解忧愁2/32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课前准备白杨、戈壁滩的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⑴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⑵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好范文解忧愁3/32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寸草不生、贫瘠……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⑴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⑵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好范文解忧愁4/32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枝干挺直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好范文解忧愁5/32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⑴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⑵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好范文解忧愁6/32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⑷……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五、拓展练习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板书设计白杨高直白杨高大挺秀生长范围广借物生命力强||爸爸表白心愿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喻人《白杨》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内容:1、白杨和小河的合唱教学好范文解忧愁7/322、和声的基本练习3、欣赏保卫黄河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白杨和小河两个互帮互助的好朋友形象,学会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2、初步感受和声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合唱的不同表现效果。教学重点:合唱部分的学习和体会教学准备:录音磁带,歌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基本练习1、气息练习模仿闻花香和生活中喘气的动作,呼吸要做到平稳,不抖动,不耸肩。2、节奏接力a、出示准备好的节奏练习条,分组准备,然后进行接力练习,看哪一组最准确。b、两个声部的节奏练习,以后面的合唱部分节奏为主,要求准确,两声部配合和谐。3、旋律的视唱好范文解忧愁8/32以合唱中的难点为例,注意声部的和谐和准确,音准,要求如同唱歌一样三、白杨和小河的合唱教学1、聆听范唱2、复习前面齐唱部分,强调要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3、随琴分声部学唱合唱部分的曲谱4、视唱合唱部分的旋律5、分声部视唱歌词6、歌词的练习7、完整地视唱歌曲四、结合欣赏《保卫黄河》,讨论对《白杨和小河》的处理。1、听《保卫黄河》2、谈自己听后的感受,重点是对音乐形象的认识。3、听《白杨和小河》4、对两首歌曲进行比较,说说我们在演唱时应怎样来表现歌曲,包括情绪、声音、声部的和谐等。5、用讨论的结果为指导,全班演唱《白杨和小河》五、结束教学。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第三篇】好范文解忧愁9/32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好范文解忧愁10/32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好范文解忧愁11/32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好范文解忧愁12/32壁?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好范文解忧愁13/32长了粗壮的、枝干。”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好范文解忧愁14/32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好范文解忧愁15/32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
本文标题:《白杨》教学设计【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89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