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4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周长。(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教师板书算式:(64+26)×264×2+26×2(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65×5+45×5=(65+45)×52、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棵树。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三尝试讨论:1、从上课到现在,我们一共写了6组算式,他们结果相同,可是算式不一样,我们来找找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等号的左边都是一些怎样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即时小结“两个加数的和乘一个数”并板书)仔细观察等号的右边,这些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和左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小结“两个加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并板书)2、验证发现:(1)是不是所有像这样写的两个算式就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验证一下吗?在写之前,先想一想,你写了2个算式准备如何验证?(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2)学生尝试写算式。验证然后汇报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学生的算式,并问学生是如何验证的?(4)观察这些算式,等号左边有什么共同点?右边呢?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5)小结:等号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都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的乘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乘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乘数.3、总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刚才你怎么猜出第四道口算题的?2、现在我们把书翻到P55第1题,这些等式不完整,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42+35)×2=42×+35×27×12+43×12=(27+)×15×26+15×14=()72×(30+6)=学生自己思考,填写,校对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填写的依据是什么?2、书P55的第二题:在作业纸上呈现。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校对时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64+36)×864×8+36×8(28+32)×728×7+3215×39+45×39(15+45)×3940×50+50×9040×(50+90)74×(20+1)74×20+7425×(17+3)25×17+25×3再请学生在四组得数相等的算式中各选做一题,比比谁算得快。学生选题计算。交流都是选得什么题目?为什么选它们?(因为计算简便)运用乘法分配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该怎样简算,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3、解决实际问题:(1)变新授时的长方形题目为求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多少米?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2)变植树题为求女生比男生少种多少棵树?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3)现在你对乘法分配律有什么新的认识吗?五、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新学期学校要添置课桌。每张桌子125元,每把椅子75元。要购买8套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椅子多少元?桌子多少元?8套桌椅多少钱?桌子比椅子贵多少钱?)二探究规律2、选择8套桌椅多少元?或桌子比椅子贵多少钱?自己列式解答(其他一步计算的问题随机口答解决)然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都表示什么意思3、反馈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的做法吗?随机板书师: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又什么发现?随机评价“原来变和不变可以如此和谐的溶于一道算式中”师:结合实际你能说说为什么左边的算式会和右边的算式相等吗?(小组轻轻的讨论)4、举例探究师:你能举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吗?学生举例师:要像知道这些算式是否相等,你又什么办法?(计算)师:计算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还有其他更聪明的方法吗?(如果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可以点拨或“告诉”。)师: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出多少道?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规律(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分配律)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规律。5、专项练习:不计算判断下列的等式成立吗?说出理由6、指着另一道(减法)的,是不是也符合这个规律,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怎样补充规律(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分配律的算理,使得抽象的运算定律不再难理解——其实学生很早以前就接触过分配律,在观察、比较中感知分配律的外在变化规律,最后通过举例验证从乘法的意义角度进一步理解算理,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同时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及时对规律进行拓展。)三、运用强化1、同桌对口令(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一生说出一边的算式,另一生说出右边相应的算式)这样的练习形式旨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学生乐于参与。(针对分配律的左右算式的变化规律设计的练习,强化对规律“外形”的感知掌握)2、填空35×8+35×5表示()个()加上()个(),一共是(+)个()35×8-35×5表示()个()减去()个(),一共是(-)个()450×(a+b)可以看成是()个450加上()个450的和。(针对分配律的理解安排的专项练习)3、解决问题,主题图这个月是“学雷锋”月,学校要求平均每人要做好事5件,就四年级2个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四1班23人,四2班21人)师徒两人为了赶制一批零件,每天工作8个小时,师傅每小时做25个,徒弟每小时做12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课标》中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新增两个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在提出问题的过程思考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这节课你又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师:你们知道每年的哪一天是我们儿童的节日吗?(六一儿童节)我们是怎样来庆祝自己的节日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幸福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位都花了很多精力,这不,王老师正利用星期天,去为舞蹈的小演员们挑选漂亮的演出服呢!(课件出示商店场景)二、探究新知,掌握规律1、初步感知(1)教师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需要哪些条件呢?你们可以帮助王老师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2)学生列式解答,完成后汇报解法和想法。A:65×5+45×5B:(65+45)×5=325+225=110×5=550(元)=550(元)师: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什么的?再求什么的?(先求5件夹克衫要多少钱,再求5条裤子要多少钱,然后把两次的结果合在一起。)第二种方法是先求什么的?再求什么的?(先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再求出5套衣服要多少钱。)(3)这两个算式能写成等式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要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算式算出的得数都表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钱,应该相等;两个算式都等于5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课件出示:(65+45)×5=(65)×(5)+(45)×(5)(4)谈话:师:像这样的情况,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其中的规率呢?大家不妨再举几个例子,再算一算,好不好?学生举例,挑选几组板书。2、体验感悟(1)师:大家举了很多例子,看来情况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巧合,而是有其中内在的规律,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2)小组讨论;组长汇报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把两个数的积相加(注:多找几个学生回答)(3)如果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等式怎么写?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c=a×c+b×c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乘法分配率。教师板书:乘法分配率。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自己判断?师:你是怎样判断的?你能说说第三组两道算式为什么是相等的吗?(把74看成74×1)第四组的两道算式为什么不相等。怎样改一下能使它们相等?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板演。(64+26)×264×2+26×2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这两种方法也是乘法分配率的运用。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师: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小结: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五、布置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板书设计:乘法分配率A:65×5+45×5B:(65+45)×5=325+225=110×5=550(元)=550(元)(a+b)×c=a×c+b×c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2《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材第48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出示课件1)计算25×4=25×9×4=18×25×4=125×16=75+25=256×56+256×44=师:请你说说25×9×4你是如何口算的?最后一题,学生不会,师快速口算结果,形成悬念。师:上节课,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咱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二、探究发现(出现课件2)师:大家看,工人叔叔正在贴瓷砖呢,看到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发现有两个叔叔在贴瓷砖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了4列,每列贴9块,另一个叔叔贴了6列,每列贴了9块。师: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生:我想知道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按鼠标出示问题)师:你能估计出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吗?生:我估计大约有100块瓷砖生:我估计大约有90块瓷砖。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瓷砖究竟有多少块。(学生做,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生:6×9+4×9(板书)=54+36=90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生:(6+4)×9(板书)=10×9=90(块)因为每列都是9块,所以我先算出一共有多少列,再用列数去乘每列的块数,就是一共贴瓷砖的块数。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种算法,你能发现什么?生:我发现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6×9+4×9=(6+4)×9(板书)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两道算式的特点,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类似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师:这几们同学举的例子符合要求吗?请在小组中验证一下。(小组汇报)小组1:符合要求,因为每组中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小组2:在每组的两个算式中,一个是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另一个是用这两个数分别是去乘同一个数,再相加,符合要求。(板书用=连接算式)师: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从它们的特点和结果相等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再讨论一下。小组1:我们小组发现,只要符合上面题目要求的算式,结果都是一样的。小组2:我们小组发现,两个不同的数分别去和同一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一起去乘第三个数,结果不变。结论(课件2):师: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它是我们学习的关于乘法的第三个定律。师:大家齐读一遍。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师:上节课
本文标题: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98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