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人力资源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使人力资源成为人才资源,不仅需要现代科学的管理、培训、教育、考核与激励,更需要“药材好,药才好”的观念,选才、择人是使企业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人力资源成为人才资源的基础。获取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任重而道远的战略事项,评价人才的方法有各种各样,科学地进行人才评测是企业选人的重要手段和参考依据。然而人不是机器,人不是程序,人有文化背景、成长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形态的区别,结合与民族有关的传统评价方法和理论对人进行评价,才能更接近于人的真实。中国古代已有基于中国人自己的特点对人进行考察与判定的方法。如诸葛亮在他的《知人性》中所述的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又如:战国时期的李构提出了“识人五法”。第一,居视其所亲;第二,富视其所与;第三,达视其所举;第四,窘其所不为;第五,贫视其所不取。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考察一个人,还是“孝悌”二字。中国人讲求“仁”,“仁”是人的根本,是行为、做事的基础,而“仁”的根本是“孝悌”。论语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子是孔子的学生,有子认为考察一个人的根本,是以“孝悌”为准则。一个人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那么这个人喜欢冒犯长辈或上司的情况就会很少出现;而一个不喜欢冒犯长辈或上司的人,却喜欢捣乱、闹事的情况就更是不会有的。人应该致力于这个原则,有了这个原则,在行为、做事的时候才会有正确地思维与判断,才会真正了解什么是“道”,什么该想、什么该干、什么该做。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里提到:“孝”是什么呢?就是他们西方文化叫的“爱”,也就是回过来还报的爱。就是说父母好比两个朋友,照顾了你二十年,如今他们老了,动不得了,你回过来照顾他,这就是孝。孝道的精神就在这里,假使一个人连这点感情都没有,就不行。“弟(悌)”呢?就是兄弟姊妹的友爱。中国的五伦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个“弟(悌)”就包括了兄弟、姊妹,一直到朋友,伸展到社会的友情。……文学好,知识渊博,那是枝节的,学问是知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学问的根本,在培养这个孝悌,孝悌不是教条。培养人性光辉的爱,“至爱”、“至情”的这一面,即所谓“孝弟(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不孝不悌之人,通常都伴随着个性上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会给工作带来障碍,会给企业带来隐患。如果为人子女不能体会到父母无以为报的恩德,不能孝敬父母,对父母不孝,可想而知,这个人又怎么能够爱领导,尊敬上级;爱企业,与企业共发展;爱同事,尊重他人,与同事友好相处,真诚合作呢?所以,孝悌是人的根本。人才,技能、忠诚、创新、责任心和正直这些素质和特点是最被企业看重的,也是企业一直所谋求的。综观这些素质和特点,忠诚、责任心、正直都是描述人的品格的,就是“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能做到竭其力、致其身、言而有信的人必定是孝悌之人,否则不可能对待父母、侍奉父母竭尽全力,让父母安心,放心,宽心;不可能替人家做事尽自己的力,表面上愿意做事愿意帮忙,做出很恭敬的样子,背地里却一切不同意,捣乱扯腿;不可能对朋友言而有信,有约必履,有诺必行。企业选人的目的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所用,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发展给与支持的资源与能力。企业不像自然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企业的发展靠人的发展,人在企业中是一种资源,是可以被选择的。为了企业有稳定生存与良好发展的要求,选用资源应是慎重的、全面的,考察人力这项资源应从最基础的素质入手而不仅仅是技能,优良的种子才是获得丰收的根本保证。“孝悌”方法仅是考察人品性根本的一个侧面,孝悌作为中国传统对人的根本解释有助于企业对人的审视,对人的评判。将现代科学的人事测量方法与中国的“孝悌”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可用的人,有用的人和适宜的人,为企业拥有真正人力资源,为企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使企业参与竞争提供帮助。21世纪缺的是什么?人才!当人才成为稀缺资本以后,寻人、选人、用人、培养人成为企业取得稀缺资本的一条途径,选人至关重要,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慎重选人,企业成功之道。
本文标题:“孝悌”与企业选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