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水调歌头教案【参考8篇】
水调歌头教案【参考8篇】【导读】这篇文档“水调歌头教案【参考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水调歌头教案【第一篇】教学设想: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教学层次: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二、借月抒情,走进词境;三、名句重读,读懂词情;四、拓展体悟,读透词心。一、教学导入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二、诵读品味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3、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教师预设穿插问题:①解读从小序入手,问词中借月亮来抒怀作者怎样的情怀。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赏析并诵读上阙中的前几句。(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③“兼”字告诉我们作者举杯对月,还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没有介绍,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次《水调歌头》,你从词中去发现。(配乐朗诵)④赏析上阙,抓住“不知”“归去”读懂词人借月怀的内心祈愿,从“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这样的幽愤与伤感中?从哪些词句中可读出来?(古难全;但愿)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理解: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三、体悟拓展1、出示李白的《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给大家。比较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问:比较中发现了什么?(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来《水调歌头》的问月、舞月、愿月是从“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诗中继承而来,借月亮来抒怀的'词作中它确是属于顶峰之作了。)2、同学们,这让我想起评论家周啸天的一句话:“向上看一首诗的继承,可知推陈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诗的影响,则可见其衣被百代之力。”词中的更妙处且不论说,就来看看它衣被百代之力。”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动词,该读披,披及的意思,换一个成语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过它为什么会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吗?(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一位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的文人留给后人的温暖与美好,慰藉着千年来普天下不得意与离恨的人,超脱的灵魂装着美好的东西就会永世活着。)3、评述中接着还有一句“好的作品,往往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给后世之人以启发。”这就是说好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读出自己所思所悟的东西。(借余光中的诗句脱化一下,来对名句说出你的味道与理解……)师:点拨长久与婵娟千年后你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回音袅袅……我明白————————————————————————4、词读到现在,你肯定相信一种评价了——清代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千古绝唱的中秋月词作,用你共鸣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东坡词——《水调歌头》,能背诵就更好了。(配乐朗诵)五、结束语: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课,同学们再见!板书:水调歌头苏轼月怀子由离愁别恨叹人生失意矛盾悟真谛超然高格水调歌头教案【第二篇】一、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诵读古代诗文,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领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依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总目标以及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目标的相关内容阐述和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中对此课的教学重点提示。二、教法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中兴趣学习观、主体性学习观以及启发性学习原则。三、学法自主、合作、探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四、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依据: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课程目标要求。(二)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依据:根据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人本主义学习观。(三)课堂结构趣味导入——诵读感知——深入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延伸——熟读背诵,合作配图(四)教具收录机、朗读带、多媒体(在有条件下)(五)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趣味导入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月牙,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接下来老师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想想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老师给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并请同学们猜想作者在这首词中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依据:根据启发性原则和兴趣学习观。(二)诵读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和节奏。2、听录音朗读。3、抽读、齐读,初步体会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4、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5、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后再齐读全首词。依据:根据诗词学习规律和注重整体阅读的要求。(三)深入理解1、先独立思考下面问题,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1)、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2、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3、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4、全班同学再齐读全首词,归纳总结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依据: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和建构主义学习观。(四)品味1、通过学习这首词,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2、配乐朗读,品味意境。依据:根据诗词学习特点和课程目标的有关要求。(五)拓展延伸,畅谈感受。1、回忆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不如意的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2、今后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学习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谈谈自己的看法。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依据: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激励性原则。(六)在合唱歌曲《真心英雄》的音乐中结束上课。(七)作业布置1、熟读背诵2、根据对词的意境的理解,给这首词配一幅插图(可与同学合作)。水调歌头教案【第三篇】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全文。2、过程与方法:读——悟——赏。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人超然达观的思想,及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语句,了解词意,体会思想感情。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话训练2、欣赏音乐《但愿人长久》3、介绍有关词的知识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二、朗诵全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注意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或不太熟悉的词语。2、指名朗读,齐读。3、本词的上片和下片都写了什么?又有什么不同?三、品析词句,感悟主题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词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其中所蕴涵的感情。(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为什么?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最能激发你联想的句子是哪一句?)2、思考:作者咏诵的仅仅是天上的明月吗?四、表情朗诵1、体会语气、语调,背诵。2、分组比赛。五、拓展训练积累有关“咏月”的古诗名句。六、小结由学生小结学到什么,悟到什么,教师补充。七、布置作业写1篇诗词鉴赏。谈谈自己的理解,能写多少算多少。附:板书设计水调歌头苏轼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水调歌头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欣赏三首诗词。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重点和难点:1、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2、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3、朗读三、教学设计:熟读或者背诵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创设自身情景,铺设感情基调(让学生谈谈对中秋的认识:月饼、月亮、团圆、思念)导入所学课文。二、深入课文:反复阅读、揣摩诗词,谈谈你最喜欢哪一首,说明理由。共同欣赏:(侧重于意境的分析)十五夜望月唐王建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2、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水调歌头北宋苏轼1、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2、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
本文标题:水调歌头教案【参考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1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