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编3篇
好范文解忧愁1/17《北京的春节》教案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北京的春节》教案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北京的春节》教案1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重点难点:1、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师准备老北京过春节的有关图片,资料等2、学生搜集、整理并熟悉春节的来历、传说、习好范文解忧愁2/17俗等图片,资料3、生认真预习并完成好本课的导学稿4、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难忘的寒假生活二、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4、师小结学生发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三、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文中重难点词语(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并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的“热闹、忙碌、好范文解忧愁3/17喜庆、团圆……”)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生默读课文,完善导学稿,做好小组内交流的准备。(自学内容以导学稿为蓝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自学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中心发言人和汇报形式。3、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重点写了哪些日子人们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归纳: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2)、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描写,展示朗读。(重在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五、拓展对比,感受写作特点1、认真阅读文后“阅读链接”,思考在写法上与《北京的春节》与何不同。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相机点拨学生从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语言的特色等方面来体会。3、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课堂小练笔:运用自己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好范文解忧愁4/17己过春节的情景。(若时间充足可展示部分学生已完成的练笔作业)人教版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大笔、“俗白”风格、京味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全文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基于此,课前播放音乐“喜洋洋”,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喜庆”。由于此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和绍兴风俗大同小异,在课前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年时的场景,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趣。由于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朗读,因此将朗读作为了课堂学习的重点。课前自由朗读。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语句,自己好好读读,读准难度字词,读通句子,由于是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然读得声情并茂。默读:通过让学生找找哪里是北京的春节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寻找。默读找出文章重点节日。得益于前段时间一再努力的培养,孩子们预习完成的很不错,时间段很容易找的到。之所以分段,一是教学目标中要求;二是有助于下步教学环节。想说下语文习惯的养成。此外,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运用快速阅读、默读、学生示范读、小组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将北京别具京好范文解忧愁5/17城风味儿的春节读得淋漓尽致。另外,结合课外链接的资料袋,品析两篇欣赏文章的特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从小角度出发,着手“除夕”热闹场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让学生写写自己过大年三十时候的场景,将书本知识内化,学以致用。《北京的春节》教案2[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教学课时]2课时好范文解忧愁6/17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3、通过自主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1.学习篇章页,明确任务。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习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好范文解忧愁7/17(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3)同桌讨论填准动词:()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鞭炮()年菜()对联()庙会()灯笼(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习。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1)直击首尾,了解始末。指名读课文第1、14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2)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三、再读课文,自主了解习俗1、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时间/风俗习惯/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1)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填写表格,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2)根据表格,同桌互相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2、联系生活,了解本地的春节。好范文解忧愁8/17(1)联系课始谈话内容“本地的春节”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写表格。(2)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深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体悟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并传承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重难点)2、通过“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迁移运用。一、深读课文,用心感悟写法1、快速默读,分清主次。快速默读,边读边想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部分。2、选择学习,体会写法。(1)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2)在与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法。3、分清详略,领悟好处。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完整的“老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详略安排”,再继续填写。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好范文解忧愁9/17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聚焦孩子,自由体悟情感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2、集中呈现,体会特点。静心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三、拓展延伸,自然传承文化1、链接材料,比较阅读。阅读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并交流: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与闽南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呢?2、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1)再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闽南春节习俗”,继续填写,比较不同时代、地域的春节习俗。(2)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自己写写“本地的春节”。好范文解忧愁10/17[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详写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凸现风俗特点[教学反思]本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页,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单元“民风民俗”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回校上课,让他们先来聊聊自己过春节的事情,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巧妙地为后面的比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快速默读中分清内容的主次,在有选择的深入品读中体会写法,在有引导的交流分享中丰富认识。我利用“北京的春节”的表格,由学生自主完成“详略安排”的填写,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我利用课后“阅读链接”提供的材料展开比较阅读,比较不同时代、地域春节习俗的不同。再联系生活,继续运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进行对比交流。在交流中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语文要好范文解忧愁11/17素的落实,又是对习俗文化的传承。《北京的春节》教案3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引领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关于古今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2、学生假期拍摄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照片。一、谈话导入1、教师引导谈话:好范文解忧愁12/17同学们,寒假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语文生活实践题——“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拍照,很多同学都完成得不错,都按要求发到了老师的邮箱里,下面我们来展示大家拍摄的照片。(学生欣赏图片)那么,根据我们上节课读课文了解的情况,你能说说说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生交流:我印象深的有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2、师为什么你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生交流:因为作者详细的写出了这几天包含的春节的习俗。3、教师继续谈话:这长达四十多天的春节被作者称为美好快乐的日子,这节课我们班三个学习小组继续深入的品读课文,了解春节的习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老舍先生对这些日子的描写。(设计意图: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根据导学案分小组自学课文1、明确学习任务。每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日子,读读课文,弄明白作者写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找的资料,谈一谈感受。2、小组交流自学。好范文解忧愁13/17三、汇报学习成果(一)第一学习小组汇报读书情况1、教师谈话:哪位同学能选择一个日子来介绍?2、生交流:我们组选择的是腊八这一天。课文主要讲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样习俗。并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3、师评价补充:你们查找的资料既让我们了解了知识,又让家乡人民感到自豪。还有谁能补充介绍?我想补充一点,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能读一读你们喜欢的句子吗?4、生读:(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5、教师创设情境引读: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材料丰富品种众多,所以,作者说-----这正是老舍语言的特点,我
本文标题:《北京的春节》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2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