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村居》教学设计最新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7《村居》教学设计最新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村居》教学设计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村居》教学设计【第一篇】清平乐作者:辛弃疾村居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多种方式灵活理解词语3.结合图意,在正确解释词语、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好文档,供参考2/174.想象词描绘的意境,先说一说,再写下来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通过理解这首词中的意境和情境,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和热爱国家的赤子情怀教学重点: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2.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并能动笔将词的意境描写出来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想象、朗读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教法学法:朗读法、抓重点词句品味想象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词”1.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寻隐者不遇》,生齐读)2.(出示课文)从形式上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3.简介“词”这一文学形式: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好文档,供参考3/17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如,题目中的“清平乐”就是词牌,“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二、初读全词1.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读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强调:乐: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yuè)!“清平乐”与“村居”之间注意停顿2.这首词的题目“村居”是农村人家的意思,辛弃疾笔下的农村人家是怎样的一户人家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3.(课件出示全词)读一读这首词,希望大家读正确、读通顺4.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翁媪、锄、剥、莲5.读词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的停顿上、下阙之间也要注意停顿(听范读录音后生自由练读)我们再来读一遍三、理解词句1.刚才大家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还真有了些词的韵味有不理解的字或词吗?2.学生质疑3.教师预设好文档,供参考4/17①“吴音”不是指苏州、无锡这一带的方言,而是课文中“农家”的所在地——江西上饶地区,所说的方言叫“吴音”②说着“软软吴音”的是谁呢?从字形上我们不难发现,“翁”指老公公;“媪”则指老妇人“翁媪”就是一对老夫妻③你是怎么理解“相媚好”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词的内容来说说④“锄豆”是怎么回事?⑤“无赖”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小儿”是这样的无赖吗?从这首词中我们也能体会出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4.理解了这些词语,我们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层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注意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四、品味意境1.这首词朴实易懂,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2.这首词中哪种景象你特别欣赏,并从中品出了味道?(村居美景、翁媪图、锄豆图、编织图、顽皮图)3.能拿起你的笔,为大家描写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吗?4.这一个一个的画面是通过什么事物连成一个整好文档,供参考5/17体的?(溪)5.重点赏析“醉”字①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意境,你会选哪个字?(醉)②谁为什么而醉?③(配乐响起)看着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老夫妇俩醉了!看着勤劳、活泼的孩子们,老夫妇俩醉了!喝着美酒、悠闲地聊着天,安宁舒适的生活更是让他们陶醉!一起读一读,把老夫妇俩的幸福、满足、陶醉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也一起醉上一醉!6.体会诗人的情感①醉的仅仅是“白发翁媪”吗?②看着眼前的景象,词人辛弃疾也醉了,他又为何而醉?③让我们像作者一样,陶醉地读一读这首词7.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让我们来试着唱一唱,好吗?(先听一遍,再自由地唱一唱)五、拓展阅读1.辛弃疾也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茅檐低小的恬淡情趣,还有金戈铁马的壮烈让我们来看一看辛弃疾的另一种“醉”吧!2.课件出示《破阵子》好文档,供参考6/173.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又为何而醉?4.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了力主抗击外族侵略的金戈铁马的岁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醉物外的沉沦词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希望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辛弃疾,了解辛弃疾词中或壮怀激烈,或恬静淡然的情感六、课外作业1.认真书写“翁、锄、莲”;2.背诵这首词,并想象整首词描绘的情境,写下来念给家长听;3.搜集辛弃疾写的其他的词,读一读,背一背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景溪青青草美人翁媪相媚好大儿锄豆醉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村居》古诗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并尝试有感情朗诵古诗。2、通过古诗新唱、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喜欢学习古诗。好文档,供参考7/17活动准备:古筝音乐;古诗朗诵、新唱视频各一段;小草、黄莺、柳树等胸饰若干;古诗背景图片一张。活动过程:一、已学诗歌迁移,引出古诗1、已学诗歌激趣。师:记得我们学过诗歌《春天的秘密》吗?诗歌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2、过渡引出古诗。师: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呢!二、图文并茂解析,品悟古诗(一)完整配乐欣赏古诗《村居》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古诗。师:请小朋友仔细听古诗,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在哪里?(老师配乐朗诵古诗)2、幼儿回答问题,梳理古诗。师:古诗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呀?(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二)借助图片来理解古诗《村居》1、出示古诗图片,再次完整感受古诗。2、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老师加以补充更正。好文档,供参考8/173、教师小结: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二月里,村子前后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边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侯,把风筝放上蓝天。(三)结合视频理解古诗《村居》三、多种形式呈现,表现古诗(一)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1、师幼讨论如何朗诵《村居》。师: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该用怎么样心情和声音去朗诵这首古诗呢?(前两句轻柔、稍慢地朗诵,后两句高兴、稍快地朗诵)2、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二)在古诗新唱中表演古诗中的情景1、欣赏古诗新唱。师:你们知道吗?古诗不仅可以用来朗诵还可以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2、尝试古诗表演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新唱中,我们能不能把它表演好文档,供参考9/17出来呢,请你们来把《村居》表演出来。(集体做一做草长和莺飞的样子,用身体动作表示拂堤杨柳的样子;再请若干幼儿配上胸饰进行古诗表演。)古诗村居的内容【第三篇】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教案设计【第四篇】一、写作背景清咸丰年间,政府政治x败。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怀才不遇,和众多的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一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乡村的二月是最生气勃勃的季节。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清新润朗。泥土中散发着绿草的清香,鹅黄淡绿的草儿被风儿梳理得柔顺鲜润。蓝天碧空如洗,把整个田野映衬得更加亮丽生动。莺儿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发出悦耳得鸣叫声,高鼎得心情一下子变得轻盈愉快起来。他沿着堤岸漫步。河边的杨柳像善好文档,供参考10/17舞的女孩子,在春风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得曼舞;一会又用她们那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草青、水静、柳绿、莺飞,好一幅江南乡村风景图啊!高鼎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春色中了。“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听到了孩子们的嘻笑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已经有一只风筝飞上天空,那是孩子们自己用纸糊成得老鹰风筝。高鼎被乡村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高飞得风筝,他发现:风筝竟有着与乡村山水及孩子们的欢笑声一样的悠游自在!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诗兴大发,随即吟诵出了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村居》。一瞬间,他领悟到了陶渊明为何会放弃功名,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热爱起这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二、教材分析《村居》是二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好文档,供参考11/1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三、教学价值本课是由一首七言绝句、一幅孩子们放风筝的插图、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8个要求会写的字、一个多音字“散”构成的,课后还有三道练习题。本课的七言绝句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而课文中的插图正好配合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学好文档,供参考12/17生可以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反过来这首诗正好把这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跃然纸上。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精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学生以美好的情绪感染。另外本课还要求学生掌握两个多音字“散”和“长”,“散”是在诗中出现的,而“长”怎是在课后的读一读中配合一首小儿歌一起呈现的,通过儿歌的朗读,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长”字两个读音的不同含义。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则注重了孩子们词语积累。给相同的词语连线,则是让学生了解诗中个别词语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四、地位作用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板块《快乐地玩》的第一课,是学生刚刚结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重返校园学习的第一课。刚刚开学学生还没有从玩耍中完全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教材一开始就编排了能与学生假期生活紧密联系的《快乐地玩》这一板块,让学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第一课《村居》,更能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且篇幅短小,内容生动,边学习边让学生回忆暑假的愉快生活,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呈现了一方游戏的天地,让孩子们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好文档,供参考13/17另外,本课的古诗教学是在一年级下册刚教学完,《春夏秋冬》这一板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板块的几首诗都是吟咏四季的经典之作,诗人以清新活泼、明朗晓畅的语言描写四季的瑰丽风景,抒发了诗人醉心自然、寄情自然的情感。学生已经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从古诗中得到启发,得到了美的享受。学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村居》这首古诗的,学生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体会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古诗的教学从一年级下册写景的古诗到本册的《村居》,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同时也为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上册学习描写劳动场景的田园诗
本文标题:《村居》教学设计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9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