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4《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教学目标【第一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好文档,供参考2/14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好文档,供参考3/14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检查朗读,点人读。(注意纠正,评价)多读认识生字,字音,写法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男生女生比较读)师:我们分小组再读一读,看哪一组的声音最整齐。2、再读课文,读懂诗句。①整体感悟古诗。师:诗人小时候随着他的父亲搬家到了四川,直到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才离开那里。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年轻时的李白刚离开四川时的作品。师: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好文档,供参考4/14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大家看大屏幕,找一找在哪里?(思,月)(板书)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师:这两首诗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不是)这首诗中,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并不是只在一个地方。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师: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找完的同学举手示意。找出地点的词: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②逐句理解古诗,解决难理解的字词。师:诗人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那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我们来继续欣赏。师:齐读第一行诗,想一想诗人在这一句中写的是什么?(月,峨眉山月)它是什么样的呢?(半轮)在这里“秋”是在什么意思呢?(秋季)谁能试着解释一下这一句吗?好文档,供参考5/14师:第一行诗,诗人写出了一副青山吐月的美景,第二行写的什么什么呢?齐读第二行诗,看一看诗人在这一句里写的是什么。(影--指月影。流--流动,诗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这里的月亮是有感情的,月影倒映在江水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如果站住不动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岿然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不理解“影”的再读一整句诗)这一句诗人写的是水中的月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呢?师:前两句都在写景,一行写山月,一行写水中的倒影,第三行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齐读第三行诗,读完之后找同学试着翻译一下。师:诗人晚上出发,看到了这些景色会有什么心情呢?再读第四行诗,想一想诗人是在思念什么呢?(“君”)君有哪些意思呢?(先生,朋友······)在这里,君是指什么呢?(月亮)(不理解“君”的再读第一句)对,但是这里的君如果只是指月亮,那这一句为什么不用“思月不见”呢?(这里的月亮是一种寄托,诗人借月亮寄托了对故乡,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月亮时而被两岸的高山挡着,使诗人更增添了对亲友的思念)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在顺流而下到好文档,供参考6/14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着,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亲友。)⒊再整体感悟古诗师:请大家通读全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看能不能把它串起来。(点人说)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老师根据大家的理解,整理出了这首诗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幻灯片)请大家齐声读一读。师:我们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那么,你能不能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呢?(多点人读,自己读,再找人读,齐读)师:现在,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假设我们自己是诗人,在这样的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师:找几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看一看哪一位更有感情,读的更好。(角色读)好文档,供参考7/14师:大家一起试着读一下!(齐读)三、巩固加深,理解背诵师:大家读的都非常好,对作者的心情也都有自己的体会。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背诵一下这首诗呢?(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背诵。)全班一起看图背诵一下。师:大家背的不错,再读一遍,然后我们一起看着这些地点,再背一背。师:找几位同学有感情的读一读,我们再试着看着这些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背一下。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自己的心里默背一下。师:再齐读诗文,刚才哪里背得不熟的地方,重点记忆一下,看一看哪一位同学能最先熟练的记忆。(集体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书本。会背的同学请举手,点人背。)四、课外拓展师:诗人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好文档,供参考8/14《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好文档,供参考9/14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5、简介“峨眉山”。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好文档,供参考10/14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10、练习背诵。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2、默写《峨眉山月歌》。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好文档,供参考11/14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第四篇】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二、学习《峨眉山月歌》㈠初读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㈡了解背景好文档,供参考12/141、初次释题2、为何写“峨眉山月”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㈢理解诗句1、交流自学情况。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⑵、不理解的地方?⑶、指导性交流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夜发——连夜出发。向——(看插图理解)驶向。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好文档,供参考13/14下——顺江而下。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可设计填空㈣品味诗境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那么,诗人感到?(惆怅迷惘)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暗生思月怀乡之情”、“思君/不见/下渝洲。”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㈤诵读师生评读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好文档,供参考14/14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2、小组、男女生赛读3、练习背诵。三、延伸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四、作业默写《峨眉山月歌》。
本文标题:《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9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