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4篇】
好文档,供参考1/8《画》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画》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古诗诵读画【第一篇】古诗诵读画教学目标: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欣赏诗中所描绘的充满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2、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有、无、来、去”4个生字,了解“有”和“无”、“来”和“去”意思相反。3、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有主动背诵的愿望。教学重点: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有、无、来、去”4个生字,了解“有”和“无”、“来”和“去”意思相反。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好文档,供参考2/8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有主动背诵的愿望。教学难点: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欣赏诗中所描绘的充满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教学准备:投影、诗歌录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老师也说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仔细听。2、教师范读诗歌,并出示诗歌内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画》3、这是一首诗歌,它字数相等,语言简洁。因为它是古代诗人的作品,所以称古诗。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二、指导看图,理清内容:1、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仔细观察,画上到底有好文档,供参考3/8什么?2、交流。(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板书:山、水、花、鸟3、诗歌是这样写的吗?再听老师读古诗《画》(随机在是各种相关的词语下面加点)三、熟读古诗,理解内容。1、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知道了诗人所写的正是画上的情景。让我们一起来读古诗吧。(1)学生自由读古诗。(2)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3)同桌一起读古诗。2、对照图画,在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有色、无声、还在、不惊。四、再读古诗,明确“诗——画”的关系。1、大声自由读古诗,和同桌小朋友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谈体会)2、理解“山有色,水无声”。好文档,供参考4/8(1)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站在近处,水从山上往下流的声音也能听的清。(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2)诗句所描写的为什么是一幅画,而不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因为是“画”,所以虽然远看山——有色,但是近听水——无声。)“色”是指颜色,诗句中指景色。(3)学习“有”和“无”。这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无”就是没有的意思。(4)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3、理解“花还在”、“鸟不惊”。(1)花开花落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出现的,可是课文却说“春天过去了,可花——还在。”那是因为——这是一幅画。(2)这是一幅画,所以,人走到小鸟面前,鸟却——没有吓得逃走。这就是诗句中说的——人来鸟不惊。“惊”就是吃惊、害怕的意思。(3)指导朗读第三、四行,有那个自己的话说说意思。五、学习反义词。好文档,供参考5/81、刚才我们从诗句中已经认识了一对反义词“有”和“无”,其实在这首诗歌中还藏着两对反义词,你能找到它们啊?自由朗读古诗,在书上将其中一对反义词用大圆圈圈出来。2、交流,并出示:“远——近”、“来——去”。3、学习“来、去”。学生交流识记好办法。4、说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5、游戏——找朋友。教师准备学生常用的几组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做找朋友游戏。六、结合板书,熟读成诵。1、自己练习背诵。2、同桌互背。3、指名背诵。附板书:画远山有色近水无声去花还在来鸟不惊鉴赏:【第二篇】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好文档,供参考6/8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好文档,供参考7/8“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译文及注释【第三篇】译文好文档,供参考8/8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惊:吃惊,害怕。《画》原文【第四篇】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本文标题:《画》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9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