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书愤》教学设计2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书愤》教学设计2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书愤》教学设计2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书愤》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教学要求:1、背诵全文,提高对、研讨的鉴赏能力,2、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分析、比较。课是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关于陆游。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时,试礼部,名在前到,因触怒秦桧,被罢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监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去职,归老故乡。(二)解题,诵读。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迟幕,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车,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消沉,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诵读(教读,齐读,背诵)(三)分析。1、释题。书,写,愤,愤懑,悲愤。2、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3、诗歌分类(1)诗歌分类简表(见投影)。(2)研讨分类(见投影)。(3)七律常识。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讲究平仄相间。①问: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参考资料,少熬夜!答: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②问: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答: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载”名反洁,到现的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③问:这自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从早年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膛的悲愤。(四)简析陆游爱国诗歌。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存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爱国诗篇,这些诗歌,兴溢着燥热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1、体现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常恐埋山丘,不没委锋镝,《书悲》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引》2、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褚只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公卿有党椰宗泽,惟无人用岳飞《夜读范玉能揽辔录》3、从幻想或梦境里寄插花了的报国理想,三更抚忱忽大叫,梦中夺没权亭吴《楼上醉书》夜阑臣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五)布置作业。1、背诵《书愤》。2、写1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书愤》教学设计2一、导入:回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参考资料,少熬夜!陆游几乎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二、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岁闲居故里。三、背景介绍: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四、解题:书:书写;愤: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五、诵读:1、聆听诵读。(多媒体)2、学生自由朗读。3、全班同学齐诵。六、诗歌鉴赏:1、学生逐句理解,教师小结。⑴首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⑵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提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他诗句吗?明确:白描手法,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参考资料,少熬夜!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⑶颈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⑷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2、书愤之“书”: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尾联——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3、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明确:悲怆中抱有期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4、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明确: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七、全班同学背诵。八、总结: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九、作业:1、比较:《书愤》与《登高》、《书愤》与《蜀相》。2、搜集古今忧国忧民诗人的材料,写1篇评论性文章,500字左右。
本文标题:《书愤》教学设计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10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