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医院内部审计整改难点及改进措施
医院内部审计整改难点及改进措施目前,医院整改主要由内部审计科室进行负责督促,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财务收支、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内部审计科室按照涉及业务科室、重视程度逐条列出,形成整改要求,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1.背景近年来,国家一直不断加大审计整改的力度及要求,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xx年6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将审计整改作为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重要部分,对审计整改提出明确要求。抓好审计整改是维护审计权威和严肃性,提高审计监督实效的必要要求,是促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更大程度发挥审计促进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xx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厅字〔xx〕30号)文件,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xx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建立整改长效机制强调要健全清单管理机制,根据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将审计整改任务分解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分步形成任务清单、整改清单。要对审计发现问题分类施策推动整改,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等要求采取不同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随着审计整改工作不断得到重视,医院对审计整改工作持续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可操作性不强、内审力量不足、联动机制不健全、整改时效不强等诸多难点。2.医院审计整改的难点目前,医院整改主要由内部审计科室进行负责督促,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财务收支、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内部审计科室按照涉及业务科室、重视程度逐条列出,形成整改要求,根据复杂程度补充责令整改期限,将整改台账下发至各科室,各科室在规定时间内向内部审计科室提交整改报告,内部审计科室收集汇总整理后上报。此套审计整改流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2.1审计整改意识落后2.1.1审计人员“重检查、轻追踪”部分内审人员未意识到整改落实的重要性,认为审计整改的责任主要是在被审计科室,内部审计科室只起到督促作用,整改台账下发后,后续跟踪检查缺位,导致“重检查、轻追踪”,审计力度与整改力度不一致。2.1.1被审计科室动力不足一方面被审计科室在审计之初,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比较重视,希望能够及时纠正避免在审计报告中出现,而审计结束后,整改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医务人员不理解审计工作,涉及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技科室认为日常事务繁忙,配合审计工作需要人力及时间,对整改要求落实敷衍了事。2.2审计追责机制不健全2.2.1责任认定存在困难内部审计科室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划分,形成整改要求。而实际上一些审计问题所涉及的业务环节涉及多个科室,责任认定存在困难。2.2.2整改结果时效性不足一方面有的整改要求较为复杂,时间限制在2-6个月,整改进程中由整改科室全权把握,易导致整改科室在结束时间前匆匆整改,整改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有的整改内容存在不妥,但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直到收到整改报告才发现,导致整改结果反馈滞后。2.2.3违规成本低内审问责“重科室、轻个人”现象普遍存在,内审追责问责并未有效落实。实际工作中,一般除非情节特别严重且问题具有明显的个人属性外,其他审计发现问题多以被审计科室和部门作为担责主体,并未落实到具体责任人[3]。造成相关责任人违规成本低下,甚至忽略不计。2.3科室合作沟通不足审计整改是被审计科室对审计意见予以落实的工作过程,需要各层级部门、各相关科室相互配合才能高效运作。但是,一些科室间职责不清、配合不够、相互推诿,造成整改工作不顺畅;整改台账下发后,各科室解决思路不清,在整改过程中较少有主动邀请内部审计部门参与的意识,导致其“多走弯路”;整改内容涉及到多个科室的,整改过程相互独立,容易导致整改不彻底,或者整改内容不统一。2.4审计力量薄弱2.4.1内审人员综合能力待提升内审人员整体综合能力素质的欠缺使审计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实际工作中因专业能力的限制,问题发现往往浅尝辄止,不能深入披露,审计建议过于宽泛、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无法获得被审计科室的认同和支持,整改工作难以推动。2.4.2内审人员不足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不足,难以在整改过程中对各部门整改情况及时跟进;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内审人员结构配备不尽合理。审计人员多数是由财务人员转岗而来,专家型、复合型审计人才缺失,业务和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内审工作的发展需要。3.医院内部审计整改改进措施3.1强化“标本兼治”观念意识到落实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果运用的首要任务,是发挥审计成效的重要保障。转变“重审计轻整改”“重审计过程轻结果运用”的观念,注重标本兼治,促使审计成果效能最大化。《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二十二条中明确,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那就意味着,通过内部审计发现的很多问题,只要及时整改达到完善内控、防范风险的目的,被审计科室是没有必要对问题遮掩隐瞒的。整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因此而加强,整改的效率和效果也必然会提高。3.2健全追责机制落实审计发现问题的直接责任人。通过直接责任人的界定,增强被审计科室人员对自身责任的认识,促进正确规范履职用权;同时,对负有整改主体责任的被审计科室,特别是临床业务科室,内审人员在督促其纠正具体问题的同时,要帮助其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建立整改长效机制,促进审计整改成果转化运用。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不应流于表面,实时动态监控,全面直观掌握审计对象的整改落实情况,做到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对未整改和整改不全面的注明原因、责任人,确保整改到位,遏制虚假整改现象。定期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活动,组织内审人员对被审计科室进行回访,指导督促审计整改,发现整改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协调,推动整改按时达标。并在后续的跟踪检查中,综合分析被审计科室整改落实情况,验证整改质量,实现对审计整改的闭环管理。3.3加强联动协作深化审计成果运用,探索和思考多科室合作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审计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审计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信息互通,最大程度发挥好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推动审计同业务、人力、巡察、纪检等部门的联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监督合力,严肃整改问责,分类评价审计结果,进一步推动治理能力提升,提升审计整改的刚性约束,为考核、奖惩、任免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探索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反馈和检查制度,促进相关部门及时向审计部门反馈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并在成果运用方面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3.4优化审计队伍一是严把人员入口关,优化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位在选聘审计人才时,应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内审队伍中,同时把解决知识结构缺位、审计工作急需的基建、计算机、法律等人才作为引进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培养持续学习能力。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尤其是实操培训,以审代训,通过内审、外审、联合审计的方式,学习先进的审计手段和技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行之有效、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审计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特别是对于临床医务人员,在审计过程应有针对性地向其宣传相关的政策制度,如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在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整改建议时,审计人员应充分听取被审计科室的意见,反复沟通,达成共识,这样有利于审计发现事项的整改落实,帮助被审计科室完善管理,规避风险。4.总结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科室应将发现问题与监督问题、彻底整改相结合,在推动审计整改中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通过高质量的有效的审计问题整改,促进医院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本文标题:医院内部审计整改难点及改进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27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