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整理【精选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整理【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网友收集分享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整理【精选8篇】”,供您参考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学情分析本课时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楚,暗线溪水,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问,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四、教学过程4.1第一课时4.1.1新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里旅游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个和旅游景点有关的抢答游戏!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图片中的景点名称以及所在地。出示双龙洞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为什么这个溶洞叫“双龙洞”?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段。举手解答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并出示双龙洞图片3.简介溶洞形成原因。4.解读课题中的“记”字,引出游记,分析游记特点。五、再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1.快准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词句。2.教师黑板画游览路线画,指名学生补充完整。3.举手串连经过。4.分解主次。六、精读课文1.理解“孔隙”2.精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孔隙小的词句,分析作者的表现方式。3.和同位挨坐在一起闭上眼睛边听音乐边听老师做导游讲解,体验过孔隙的感受。4.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七、布置作业1.课下读课文,找一找外洞和内洞的特点,寻找隐藏在文中的一条暗线。2.用多种方式突显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习作小片断(教师提供图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二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3、本文是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3、检查自读情况:⑴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⑵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⑶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⑷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2、探究2、3自然段:⑴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⑵学生默读、思考、勾画。⑶小组讨论、交流。⑷全班交流: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⑸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1、自学4~7自然段:⑴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⑵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教师: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⑴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⑵感情朗读6、7自然段。⑶质疑问难,合作解疑: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c“泉水*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应上文“泉水”。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乘船出洞)三、总结全文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总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四、拓展延伸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3、读写词语。〖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要求:1、了解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制作一张游览示意图。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3、读第一段。二、初读课文。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2、自由读课文。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三、理清顺序。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四、学习第二段。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出示一张照片做例子)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时,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2、学生自由朗读2——3段。3、讨论。(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4)出示实物,新绿。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6、景色美,文章美,我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六、课堂总结,作业。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的见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2、了解按游览路线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3、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5、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的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初步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孔隙”和“内洞”是全文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读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内洞”景观特点。教学用具、学具准备石钟乳、石笋图片数张,维美光盘。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罗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简介作者叶圣陶。3、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4、逐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5、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读课题)。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了。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二、学习课文1、学习二、三段:⑴默读,画出沿途景物。⑵看到文中景物描写,你想说什么?⑶有感情读2、3段。2、学习第五段:⑴过渡语:山上景色美,双龙洞
本文标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整理【精选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30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