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醉翁亭记》教案范例
《醉翁亭记》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虚词“而”“也”的用法。2.发挥想像,再现美文的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3.抓住“文眼”,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文意,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2.理解作者以“醉”写“乐”的笔法。课前准备学生1.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欧阳修的资料,对作者有所了解,并准备向同学介绍,与同学交流。2.利用工具书读准、读顺课文;读懂课文大意,记下疑难。教师1.课文录音;找好与文中描写景致一致的醉翁亭风光图片,准备投影或制作成课件。2.制作幻灯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合作读懂课文,熟练成诵;调动想像,感受自然美,再现文章意境美。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大屏幕展示教学图片“太守之乐”或醉翁亭自然风景画面,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作者欧阳修。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欧阳修”。教师可补充介绍欧阳修为何号“六一居士”,调动学生兴趣。诵读入境1.小组合作学习(幻灯出示学习要求)大声自由诵读,读懂课文大意。利用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小组解决同学们预习中的疑问,记录下共同的疑难。2.班级学习交流提出小组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3.自学效果检查强调文言实词和重点句的释义落实。(幻灯显示检查内容)朗读效果检查。可指定一个小组朗读,其余评价朗读效果,教师加以点拨,指导朗读。特别注意指导“也”“而”语气,读出它们的味道来。“也”“而”朗读指导、示范: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a.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跟朗读录音揣摩体会练习朗读。全班齐读,感知课文。赏景入境《醉翁亭记》记山记水记游,山水美景醉了作者,千百年来,也醉了读者。以下由教师引导多角度多方位地赏析文章的`写景美。1.教师用现代汉语抒情地朗读改写后的文中写景句,学生将原文读出来,强化对课文重点写景句的记忆。2.欣赏美景,进入佳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品味文字,调动想像,想像山、水、亭的色、声、形,想像醉翁亭的四季景色,想像滁人的游宴情景,合作绘醉翁亭美景,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说明,再现文中美景。(可按段落为单位分配任务到各小组)各小组代表投影展示图画,并联系课文写景文字对构思加以说明,全体学生对照课文朗读。布置作业诵读课文,熟读优美的写景佳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抓住文眼“乐”字,理解作者的“醉”与“乐”,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深层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美、作者的情怀美。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诗情画意,秀丽多姿,《醉翁亭记》以它独特绮丽的风光给了我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它的一幅幅艺术画面让我们赏心悦目,这其中,浸润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找出贯穿全文主线,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乐”)引导学生回顾写景画面,根据课文内容,将写景与作者“乐”的情感连缀起来板书:山水乐四时乐乐游宴乐太守乐“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的感情脉络是一个“乐”字,它像一根彩线连缀起各幅画面。围绕“乐”字,学生讨论,明确以下问题:1.文中写出了谁“乐”?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2.太守、众宾为何而“乐”?明确:太守的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3.文中怎样写滁州百姓之乐?明确:“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4.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滁人欢乐情形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能与民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板书:与民同乐感受作者情怀美讨论: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本文是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心情郁闷,可是却以宽厚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他的志趣和情怀是美丽的,为后人所崇拜景仰。现在,在醉翁亭就有那么一副对联写道:“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可见他的情趣依然可以在后世找到知音。自由诵读,感受作者情怀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本文标题:《醉翁亭记》教案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30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