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大班音乐《郊游》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郊游》教案及反思大班音乐《郊游》教案及反思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第一篇】活动目标1.感受蒙古族音乐欢快、优美的特点。2.初步掌握跑马步的基本动作。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自制幼儿骑马用的头巾。2.经验准备:幼儿提前了解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活动过程1.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1分)2.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1)幼儿欣赏音乐。a.师:刚才那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再认真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2分)b.幼儿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2分)(2)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a.现在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b.幼儿根据幻灯片说出人们的生活。(2分)c.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这首音乐表现的是蒙古族人民骑马、摔跤、挤奶的欢快场面)(3分)3.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有趣的生活,蒙古族是一个特别喜欢骑马的民族。我们来学一学骑马的动作吧!(2分)请小朋友创编骑马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3分)(2)教师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上身稍前倾,一手在胸前,一手扬至头上方,做勒马举手扬鞭状,先左脚迈出,颤膝踮步,再右脚跃过左脚处颤膝踮步,动作呈跳跃状,像马儿奔驰一般。(3分)(3)跟音乐和老师一做跑马步动作。(2分)4.请幼儿听音乐分组进行表演。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戴上头巾,听音乐,用我们刚学会的跑马步一起来表演吧!(8分)5.幼儿听音乐出教室。(30秒)活动反思总体来说效果不错,幼儿的参与性强,整个活动的氛围很活泼。当然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对音乐的挖掘还不够,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理解之上,可以开展活动后的延伸,加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第二篇】活动目标:1、在熟悉三拍子节奏基础上能理解歌词,学唱歌曲。2、演唱时注意表现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3、萌发爱护鸟类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有所接触。2、物质材料准备:课件,三拍子节奏型图谱。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1)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飞翔吧(老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鸟飞”进教室。)(2)讲故事,引入主题。故事内容:有一只小鸟,名字叫落落。一天,小鸟落落飞呀飞呀,来到了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哇,这里有山、有树、有河,多美呀!我好想住在这里,可是,这儿的人们会欢迎我吗?”小鸟落落正想着。这时,迎面走来了几个小朋友,小鸟落落有些害怕,“哎,我还是走吧”,它拍动着翅膀正准备飞走。小朋友看见了,连忙喊住它:“小鸟,小鸟,你别走,我们喜欢你。请你到我们这来做窝、唱歌吧!我们会爱护你的,让我们做好朋友吧!”小鸟落落高兴地点点头,飞向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游戏、歌唱。讲完故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我们来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二、欣赏歌曲(一)播放歌曲动画,幼儿欣赏,并初步了解歌词。1、播放一遍后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歌里有谁?2、再次播放,幼儿欣赏后提问:你刚才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歌里的哪一句?(幼儿讲出后教师范唱,并在课件中点击出相应的图画,帮助幼儿记忆歌词)3、师:这儿的人们对小鸟真好,把爱送给了小鸟,我们也来爱护小鸟,把爱送给它们。三、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1、教师按图画的顺序完整唱一遍歌曲(播放伴奏音乐)。唱完后提出问题:“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的歌吗?”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拍打三拍子的基本节奏。2、出示课件小树图谱,让幼儿学习看图谱。(1)从树的大小看出三拍子音的强弱关系。(2)看图谱了解乐曲第一、第二、第四乐句节奏型相同。重点学习拍打这一节奏型。认识休止符,学习拍打含休止符的三拍子节奏。进行难点的突破。3、学说歌词并拍打节奏,配上音乐伴奏,让幼儿更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四、整体教唱1、幼儿学唱歌曲。(出示课件-图画)师:调皮的图画宝宝又藏起来了,我们来用歌声把它们请出来,好吗?小朋友跟老师学唱,每唱完一句,一幅图画就出现。先学唱第一段,再学唱第二段。重点指导幼儿唱好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2、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由表现动作。五、表演唱。1、播放歌曲动画,全体幼儿面向客人老师表演唱一遍,把爱送给大家。2、师:我们幼儿园的风景也很美,现在我们来出去呼唤小鸟,请小鸟到我们这儿来做窝、唱歌。(播放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学小鸟飞出活动室,活动结束。)活动反思:这是一首很抒情的歌曲,歌曲中的休止和;连音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几次欣赏旋律,幼儿对这首乐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孩子们一起用动作表演歌曲,即带着孩子们一起演唱,一边用动作来表达歌曲的内容。体验爱护鸟类的情感,幼儿在歌表演中,大胆尝试很多不同的动作、神态与表情,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中再一次巩固歌曲的内容,体验了快乐音乐的情感。活动中基本上每一个幼儿都参与了,动作也非常漂亮。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第三篇】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活动设计既要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设计本节活动时,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的情况,提前通过讲《米格爷爷的鞋匠铺》这个故事做铺垫,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希望孩子在愉悦的音乐活动进行中,感受美妙的乐曲,熏陶、感染内心的情感。活动目标:1.感知音乐中开心、紧张的情绪,并尝试表现。2.能随音乐旋律创编不同动作造型。3.乐于参与音乐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感知音乐中开心、紧张的情绪,并尝试表现。活动难点:能随音乐旋律创编不同动作造型。活动准备:1.音乐(闲聊波尔卡音乐)、故事《米格爷爷的鞋匠铺》2.图谱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米格爷爷的鞋匠铺》师:老师要给小朋友听一段好听的音乐,这个音乐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故事里还藏着一个秘密呢。呆会请你一边听着故事一边找一找这个故事里面有什么小秘密好不好!师:在城市的小巷子里有一家米格爷爷的鞋匠铺,里面住着做鞋子的米格老爷爷和他可爱的鞋宝贝们,米格老爷爷的手艺很好,所以附近的人都喜欢到他那里去做鞋子,他那里有专门为高贵的小姐准备的黑美人鞋,还有为可爱的小男孩准备的小叮当鞋,还有许多许多你想象不到的漂亮的可爱的鞋子那里都有。鞋匠铺子里有个秘密,那就是每天晚上到12点钟米格老爷爷睡觉的时候,小鞋子会从鞋柜里面跑出来,一起唱歌跳舞,可开心了。师:刚才我请小朋友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找藏在故事里秘密,谁找到了?幼:(老爷爷睡着的时候,小鞋子会跑出来跳舞。)师:今天小鞋子们又跑出来玩游戏了,想知道玩的是什么游戏吗?(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二、通过简单地动作引导幼儿理解音乐。1.听音乐教师用手示范动作(第一遍)提醒:第一只小鞋子出来了,xx造型。第二只小鞋子出来了,跟着做一个一模一样的造型。提问:我的小鞋子是一起出来跳舞的吗?2.幼儿随音乐和老师一起用手跳舞。提问:刚才在这段音乐里小鞋子出来时是什么心情?(开心、高兴)那你来做一做开心高兴什么样子呀?当它们听到有动静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紧张、害怕)请小朋友做做害怕紧张的表情。那这次我们玩的时候要把开心、紧张两种情绪都表现出来,好不好?3.第三遍(站立)师:这次我们用我们的肩膀做小鞋柜(提醒幼儿:仔细听第二只小鞋子出来时的音乐)。提问:(1)第二只小鞋子出来时的音乐和第一只小鞋子出来的音乐有什么特点?(2)刚在我们游戏时所说的造型是什么?(固定)谁到前面来做一个。幼儿示范后,问:你做的是什么造型?(3)鼓励幼儿集体做不同的造型(并请几位示范)游戏“快乐五连拍”三、幼儿和老师合作表演。(幼儿第一只鞋子,老师第二只鞋子)游戏前提出要求:第一只鞋子先出来做造型。第二只鞋子后出来做一模一样的动作。这次椅子坐鞋柜。四、请部分幼儿游戏。(椅子是鞋柜)再次提出游戏的要求:1.坐前面的是第一只,站在后面的是第二只要看前面鞋子的动作。2.仔细听音乐,听清自己出场的音乐。3.第一只鞋子要摆与别人不同的优美造型。4.出来游戏时要注意听,听到老爷爷咳嗽的要紧张悄悄回鞋柜。五、幼儿集体游戏。(要求同上)1.请全体幼儿两人一组共同游戏。2.老师扮演米格爷爷,幼儿再次游戏。(最后一遍米格老爷爷:怎么这么吵呀,我刚才明明听到跳舞的音乐,我的小鞋子们出来过没有?)活动延伸:可分角色表演。活动反思:本节活动的音乐是一首诙谐、有趣并带有韵律感的一首乐曲。在整个活动中,孩子都很配合被活动吸引。激发幼儿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表演,他们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用我的表情和情绪去带动幼儿。因此,在活动开始阶段,通过故事《米格爷爷的鞋匠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一环节孩子们都表现的特别专注。本节活动的重点在摆造型的环节,我想通过三次不同的造型变换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摆出一些特别的造型。当幼儿已经较熟悉音乐节后,让幼儿自己听音乐做出“出来跳舞”和“跑回鞋柜”的动作,孩子们也许是因为不好意思,在摆造型时,有的孩子会模仿别人的造型,或者只摆出了简单重复的造型,在发生这种情况时如果我给出了一些适当的引导,或者我的肢体表现更加夸张点,我想孩子们也会更加大胆并富有创造力的表现出自己。在最后幼儿合作表演时,孩子们还是需要提醒知道什么时候出来,孩子们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并不是很准确,在此之前如果我给出一些语言上的提示或许会更好。以上的问题是我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值得多加考虑的.总之,整个活动比较顺利地结束了,在音乐的伴奏下体现了那种愉快、活跃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我和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通过这次的音乐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其实音乐活动并不是带孩子们听听音乐,做做动作那么肤浅,而是孩子在愉悦的音乐活动进行中,教育的影响一点一滴的渗透到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熏陶、感染内心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体验活动的过程所带来的喜悦和自信。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第四篇】活动设计背景我园开展了乡土课程实验,我作为课题组成员,承担了风景名胜组的实验与研究,带孩子参观了森林公园,了解的森林公园是家乡的旅游名胜。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会唱儿歌,掌握歌唱的意思和基本节奏型。2、要求孩子能根据歌词进行创编动作和舞蹈。3、要求孩子懂得爱家乡的森林资源,并萌发保护家乡,爱家乡的情感。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唱会歌曲,并理解歌曲带我们的美感。难点则是大树妈妈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帮助和好处有哪些,让孩子通过歌曲进行想象。活动准备投影仪、歌曲视频图片活动过程(1)开始环节,讲一讲。老师用故事的形式把歌曲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故事是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朋友,在美丽的森林公园里,有一颗百岁的大树妈妈,他茂盛的树冠,象一把巨大的伞。(2)学歌词。大树妈妈,个儿高,对着摇篮唱歌谣,摇啊摇,摇啊摇,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大树妈妈个儿高,对着摇篮呵呵笑,风来了,雨来了,摇篮上的大伞撑开了。(3)基本环节,唱一唱。老师把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让幼儿倾听,给幼儿留下完整的歌曲形象和印象。(4)问一问。老师问幼儿,刚才你们听到老师唱得什么,你们记住了那一句,你们最喜欢哪一句,请把它说出来或者哼出来。(5)说一说。老师把机会留给孩子,让她们水出自己听到歌曲内容,孩子们学新歌的时候,都不可能一下学会,但是,孩子们你记这一言我记那一句,不知不觉,一首新歌很快就被大家记住,并学会了。(6)唱一唱,老师又提出要求,希望这次能把自己记住的和喜欢的那些歌曲唱出来。孩子们带着任务去唱,老师就会事半功倍,老师教孩子们唱,老师一边教孩子唱,孩子也学
本文标题:大班音乐《郊游》教案及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38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