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10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网友分享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篇】课本分两节。第一节描述了春天的特征,内容浅显,用来再现春天特征的景物,为学生所熟知。教学这类儿童诗往往有两种不恰当的处理方法。一种是易化之。教师以为没有什么讲头、练头,领学生读读、背背算是完事;一种是难化之。不从诗本身的内容出发,不从教学的要求出发,不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兜了许多圈,硬塞进许多东西,大讲特讲,结果并未抓到根本,收到实效。邵老师教学儿童诗往往独具匠心,本教学片断,即表现出实与活的特色。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春、吹、绿、桃”,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正确书写。2、理解“春风、桃花”,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3、初步感受春天的变化。教学重点、难点:学会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话: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季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激情:冬去春回,春风吹得大地逐渐变暖,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播种的季节,我们来听一听春姑娘的声音。二、听朗读录音,初步感受课文:1、投影出示欣赏:看着春天的画面,听着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吗?句式说话:“我看到了。”2、是啊,春风一吹,大自然的确变了,揭示课题:春风吹(1).拼读音节:chun春chui吹(读准翘舌音)(2).识记字形,请小老师说说识记的方法。读课题:你能读出“柔缓”的语气吗?三、朗读理解第一节:投影出示:春风一吹,植物有什么变化?结合画面,自学第一节,要求:框出生字,读准字音,自己识记字形。读读句子,想想句子写了什么。指导学习生字: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指导:春风一吹,景色怎么样?用美丽的语调读一读。师生对读:师:春风吹,春风吹——生: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尝试背诵:看投影指图朗诵;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四、小结:春天到了,植物还有哪些变化?春风吹,_______________。2,你想说:春天真___________________。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卡片认读生字,口头组词。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关键笔画的写法。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六、选做作业:编儿歌:春风一吹,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儿歌吗?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篇】设计理念1、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2、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3、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习目标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2、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难点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1、教学重点: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基础确定难点)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1、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己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2、用小彩笔画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3、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自读课文(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要求:借助音节读准字音。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合作学习体现之一)要求:(1)互读互助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2)读后标出自然段[这一过程除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3、检查反馈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1)内容: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宽虾脚捡贝壳原奔密匹市楼(2)形式: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第一板块(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第二板块(二)读课文,感悟语言1、观察彩图并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1)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五幅彩图的联系。(2)说一说:指出联系。(3)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2、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识第二个整体)说明: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这也体现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二)(1)细读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学生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及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b、家乡怎么样;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结合图画、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2)随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如: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要读出家乡的赞美感。那海滩上要读出涛涛置身于海滩享受海滩给他带来的快乐的情感。(3)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合作学习体现之二)课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也可让学生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3、说说自己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表述内容:(1)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2)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第三板块(三)、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1、自读后指名读。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四、作业: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2、用小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内容见一课时)2、强化读生字字音。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1、记忆字形(体现自主性--有学生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三、指导书写(写字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下大力量为学生打好基础。)以望为例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4、自己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6、自己独立书写。四、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若有的学生没画完,可给一些时间继续画,作为课间休息。)学生分小组互说自己笔下的家乡,然后请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表达交流,学用课文语言,同时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或期盼之情。五、背诵课文展示六、作业:(略)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认字。2.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3.巩固以前学习的字词,会背诗歌《鞋》。4.口语交际,懂得从小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教学重点、难点: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运用课上学会的方法学生活中的字。教学准备:自制识字卡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能自己发现识字的规律,小结识字的方法。2.初步了解多义字。3.能将所发现的规律用于生活中的识字。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我们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平时在家里,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些什么呢?二、我会认1.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妈会教给你们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呢?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卡片,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3.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三、找规律识字1.出示熟字漂、飘、完、园、直、扁,读一读。2.同时出示漂、飘,你发现了什么?去掉偏旁就是票,念piao,这种去掉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方法叫减一减的方法。3.那么我们给一个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就叫加一加的方法。(直+木=植)4.请学生自己看语文书,认记生字。(可以小组合作)5.用生字卡片检查。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认记其它的生字。四、读读想想1.小组学习:自由读,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告诉学生: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不同。如张字。3.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举例楼老师楼梯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等。2.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3.熟读背诵《鞋》。教学过程:一、我会读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3.小组合作读,请小组长检测。4.各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二、读读背背1.自由读,启发学生想象:大大小小的鞋之间会说些什么?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3.小组学习。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4.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5.自由背诵小诗《鞋》。6.全班配乐背诵。第三课时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课时目标: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在家做个家务事吗?2.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二、展示画面,口语交际(一)创设情境一1.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注意?2.讨论交流。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a.四人小组讨论交流。b.小组内表演。c.上台表演。d.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e.评一评最佳口才奖。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二)创设情境二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1.说你
本文标题: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10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47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