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实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三上册历史教案【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三上册历史教案【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北战争的性质、意义。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了解林肯的主要活动3、分析美国内战的爆发是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4、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内战爆发的关系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出示美国诗人惠特曼写的一首诗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啊》,这首诗用以悼念美国的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总统,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如此高的评价?教师板书,学生阅读学习目标。(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自学质疑(学生自学课文,填写下列问题,不会的问题注意标记。也可参考自主测评)1、1860年11月,主张的共和党候选人当选总统。2、内战初期,北方屡屡失利,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3、年7月,联邦军在东线取得的胜利,1865年4月,联邦军攻陷,南方军投降,持续年的内战宣告结束。4、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解决了,维护了,为扫清了道路,并为奠定了基础。(三)交流、展示、点拨(组内交流,师生互动;每小组推一名代表竞答,参考资料,少熬夜!其他组同学修正、补充,教师点拨。)1、与小组同学一起尝试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每人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小组其它成员谈谈自己的看法。2、请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现历史背景教师必须讲清)⑴美国两种经济制度在哪些方面存在矛盾?(学生能找出五方面的矛盾,但不能理解原因)⑵如果历史允许假设,那么假设1860年林肯落选,没有成为美国总统,你觉得美国南北战争还会发生吗?黑人奴隶制度又是否会被废除呢?(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战争不会爆发,说明没有理解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⑶林肯为什么成为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3、展示点拨:1、南北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可参考导学案的知识链接,再做解释3、无论林肯是否当选,战争依然会发生,黑人奴隶制度也一定会被废除。因为南北双方矛盾的激化是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黑人奴隶制不仅在政治上违背了美国的建国原则,而且在经济上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必然要被历史淘汰。4、联系美国独立战争,比较华盛顿和林肯的贡献。(四)达标检测:基础题:导学案1---5题能力提升题:导学案第六题(第二问可能会有困难)(五)小结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你的小组内展示一下。(也可以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画出知识树。)(六)中考链接:1、马克思说:“在美国的历和人类历,林肯和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林肯政府()A、巩固了北部资产阶级的统治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C、满足了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D、消除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2、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里所说的“障碍”应该是指()A、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英国的殖民统治B、领土面积狭小C、关税自主权D、黑人奴隶制教学反思:参考资料,少熬夜!最新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二篇】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探索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识图填图新学案91页第三题: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火烧圆明园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1)——[4];(2)——[1];(3)——[2];(4)——[3]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2、布置作业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x疆》。初三历史上册教案【第三篇】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参考资料,少熬夜!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难点:苏联的解体。讲授新课: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一、赫鲁晓夫改革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谢•赫鲁晓夫逝世。”──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先指导学生阅读关于苏共“二十大”的小字内容,提出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指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了解赫鲁晓夫改革中的两项重大措施(种植玉米和垦荒)。然后在补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讨论“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改革是失败的?”对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依据教材小字内容介绍,使学生能较好地衔接前后历史,不必补充。二、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就戈尔巴乔夫上台背景,改革措施(特别是政治改革中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提出及泛滥,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等内容补充相关资料,以谈话、讨论方式使学生对戈尔巴乔夫改革能有自己的评价。“八一九事件”及苏联最终解体结合动脑筋中的题目“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组织全体同学讨论。总结时可以适当补充对苏联解体原因分析,指出“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事变后叶利钦掌握控制了全局,但它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参考资料,少熬夜!“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1991年12月底,苏联正式解体。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改革归于失败,仍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身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统帅职务,并把“核匣子”转交给叶利钦。7时32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寒风中降下;7时45分,俄罗斯联邦的国旗升起,克里姆林宫换了主人,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苏联解体是世界历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开展讨论:“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最新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四篇】《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打开文本——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本科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两个字目呈并列关系,集中反映了清朝前期文化的繁荣。二、贴近生活—说学情再来看我们七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情况是只从语文课堂中知道《红楼梦》的作者和其中的几个事件,并未参考资料,少熬夜!完整的详读《红楼梦》,对于该书的思想艺术特色和思想高度完全体会不到;另外,对于昆曲和京剧的来源与发展,学生更是一片茫然,我们希望通过视频的观看,能吸引学生,让他们与文学、戏曲进行亲密接触,去体会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感受市民文化的繁荣。针对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知道清朝
本文标题:初三上册历史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56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