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清华大学工程图学-XXXX-第12讲零件图与表面粗糙度_607
第十二讲零件图与表面粗糙度12.1零件图的内容12.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12.3零件的工艺结构12.4表面粗糙度12.5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12.6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齿轮轴螺钉右端盖泵体左端盖销传动齿轮垫圈螺母12.1零件图的内容★轴类★盘类★箱体类★标准件(齿轮轴)根据零件的作用及其结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称为零件。(齿轮、端盖)(螺栓、销等)(泵体)一、零件图的作用:二、零件图的内容:⒈一组视图⒉完整的尺寸⒊技术要求⒋标题栏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确定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加工、检验达到的技术指标。零件名称、数量、材料及必要签署。加工制造、检验、测量零件。表达单个零件的图称为零件图。端盖零件图⒈完全⒉正确⒊清楚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表达完全且唯一确定。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表达方法要正确。所画图形要清晰易懂。一、视图选择的要求⒈分析零件几何形体、结构功用加工方法二、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要分清主要和次要形体形状与功用有关形状与加工方法有关12.2零件图视图的选择加工轴⒉选主视图零件的安放状态投射方向加工状态(轴、盘类)工作状态(支架、壳体类)⒊选其它视图能清楚地表达主要形体的形状特征首先考虑表达主要形体的其它视图,再补全次要形体的视图。工件旋转车床车刀移动②内、外形的表达。如:内形复杂的可取全剖;内外形需兼顾,且不影响清楚表达时可取局部剖。③尽量不用虚线表示零件的轮廓线,但用少量虚线可节省视图数量而又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时,可适当采用虚线。☆视图选择应注意的问题:①优先选用基本视图。择优原则:①在零件的结构形状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视图的数量越少越好。⒋方案比较在多种方案中比较,择优。②避免不必要的细节重复。三、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⑴分析零件功用:支撑轴及轴上零件。结构:分析三部分主要形体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连接关系。形体:由轴承孔、底板、支撑板等组成。支撑板两侧面与轴承孔外表面相交等。⒈支架类零件——支架支撑板底板轴承孔⑵选择主视图●零件的安放状态支架的工作状态。●投射方向主视图主视图表达了零件的主要部分:轴承孔的形状特征,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三个螺钉孔的分布等都得到了表达。比较A、B两方向后,定为A向。支撑板底板轴承孔A⑶选其它视图视图方案一选择移出断面表达支撑板断面的形状支架还需选择什么视图呢?选全剖的左视图,表达轴承孔的内部结构及两侧支撑板形状。选择B向视图表达底板的形状。BA-AAAB视图方案二:支架俯视图选用B-B剖视表达底板与支撑板断面的形状。B-BBB选全剖的左视图,表达轴承孔的内部结构及两侧支撑板形状。⑷方案比较分析、比较两个方案,选第二方案较好。方案一方案二BA-AAABB-BBB12.3零件的工艺结构零件图上应反映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各种要求。一、铸造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二、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铸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1.拔模斜度铸件在内外壁沿起模方向应有斜度,称为拔模斜度。当斜度较大时,应在图中表示出来,否则不予表示。2.壁厚均匀壁厚不均匀壁厚均匀壁厚逐渐过渡缩孔(b)拔模斜度(a)裂纹一、铸造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3.铸造圆角铸件表面相交处应有圆角,以免铸件冷却时产生缩孔或裂纹,同时防止脱模时砂型落砂。缩孔裂纹铸造圆角会对相贯线有什么影响?由于铸造圆角的存在,使得铸件表面的相贯线变得不明显,为了区分不同表面,以过渡线的形式画出。⑴两曲面相交过渡线不与圆角轮廓接触铸造圆角过渡线过渡线:⑵两等直径圆柱相交切点附近断开铸造圆角⑶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过渡线画法过渡圆弧与A处圆角弯向一致AA过渡圆弧与A处圆角弯向一致⑷圆柱与肋板组合时过渡线的画法相交相交相切相切从这点开始有曲线⒈倒角通常在轴及孔端部倒角。作用:便于装配和操作安全。二、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b×b倒角宽度b按轴(孔)径查标准确定。=45°,也可取30°或60°。⒉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作用:便于退刀和零件轴向定位。图中:槽的直径;b:槽宽砂轮越程槽退刀槽bb砂轮b⒊钻孔端面作用:避免钻孔偏斜和钻头折断。⒋凸台和凹坑作用:减少机械加工量及保证两表面接触良好。凹腔处为接触加工面凸台凹坑凹槽12.4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看看这张零件图•实际上我们加工的零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通孔12.5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的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二、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最大高度——Rz是指在一个取样长度范围内,最大轮廓峰高Rp与最大轮廓谷深Rv之和称之为轮廓最大高度,用符号Rz表示,即Rz=Rp+Rv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L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YXoRa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Y方向上轮廓线上的点与基准线之间的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OX为基准线nyyyRna21轮廓算术平均中线,即OX线:在取样长度内将轮廓分成上、下面积相等的基准线。三、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参照生产中的实例,用类比法确定。确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时,应考虑下列原则:⒈在满足表面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大的粗糙度参数值。⒉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⒊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非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⒋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运动速度低、单位压力小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四、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⒈表面粗糙度代号表面粗糙度代号表面粗糙度符号表面粗糙度参数其它有关规定一般接触面Ra值取6.3~3.2配合面Ra值取0.8~1.6钻孔表面Ra值取12.5基本符号:60°60°H2H1⑴表面粗糙度符号H1≈1.4hH2=2H1h——字高数字与字母高度符号的线宽高度H1高度H22.50.253.583.50.3551150.571570.710211011430表面粗糙度符号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单独使用无意义)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横线上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符号意义及说明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⑵表面粗糙度参数: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单位是m。注写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时,只写数值;注写Rz时,应同时注出轮廓最大高度Rz和数值。例如:3.2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m。只注一个值时,表示为上限值;注两个值时,表示为上限值和下限值。3.21.6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m,下限值为1.6m。Rz3.2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z的上限值为3.2m。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3.2m,加工方法为铣制。铣3.23.2max1.6min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3.2m,最小值为1.6m。说明:①当标注上限值或上限值与下限值时,允许实测值中有16%的测值超差。②当不允许任何实测值超差时,应在参数值的右侧加注max或同时标注max和min。例如:⒉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的注法★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只注一次粗糙度代号,且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并尽可能靠近有关尺寸线。★当零件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所注代号和文字大小是图样上其它表面所注代号和文字的1.4倍。其余例如:3.2C2C10.4M3.212.51.6其余253.23.23.23.230°3.23.230°★在不同方向的表面上标注时,代号中的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按下图规定标注。代号中的数字方向应与尺寸数字的方向一致。3.2×3.26.36.31.63.23.2⒊标注示例2×45°6.36.3×★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被标注的表面。12.5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例如画端盖的零件图:一、画图前的准备⒈了解零件的用途、结构特点、材料及相应的加工方法。⒉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确定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二、画图方法和步骤⒈定图幅根据视图数量和大小,选择适当的绘图比例,确定图幅大小。⒊布置视图根据各视图的轮廓尺寸,画出确定各视图位置的基线。⒉画出图框和标题栏画图基线包括:标题栏图框图幅对称线、轴线、某一基面的投影线。注意:各视图之间要留出标注尺寸的位置。⒋画底稿先画主要形体,后画次要形体;先定位置,后定形状;步骤:按投影关系,逐个画出各个形体。先画主要轮廓,后画细节。⒌加深检查无误后,加深并画剖面线。标注尺寸、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等,填写技术要求和标题栏。⒍完成零件图从右图可知:零件名称为泵体。材料是铸铁。绘图比例1:2。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绘图比例等内容。12.6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一、看标题栏通孔找出主视图,分析各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主视图是全剖视图,俯视图取了局部剖,左视图是外形图。二、分析视图通孔通孔从三个视图看,泵体由三部分组成:②两块三角形的安装板。③两个圆柱形的进出油口,分别位于泵体的右边和后边。①半圆柱形的壳体,其圆柱形的内腔,用于容纳其它零件。综合分析后,想象出泵体的形状。三、分析投影,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通孔四、分析尺寸和技术要求长度方向是安装板的端面。宽度方向是泵体前后对称面。高度方向是泵体的上端面。首先找出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然后找出主要尺寸。47±0.1、60±0.2是主要尺寸,加工时必须保证。进出油口及顶面尺寸:M14×1.5-7HM33×1.5-7H都是细牙普通螺纹。端面粗糙度Ra值分别为3.2、6.3,要求较高,以便对外连接紧密,防止漏油。通孔作业•P836-35;•P846-36;•P989-4•P1029-11
本文标题:清华大学工程图学-XXXX-第12讲零件图与表面粗糙度_60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5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