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推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发展,把学院逐步建设成为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机制灵活、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城市学院,根据《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和《广州市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一、现状分析(一)学院现状学院现有校本部(广园校区)、海珠校区、北校区、滨江校区和越秀校区共5个校区,占地面积279,477.67平方米,各类教学行政用房98575.81平方米,图书馆11,846.48平方米,学生宿舍41,165.47平方米,风雨操场7171.04平方米。学院现有教学实验设备帐上总值5215万元。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生物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通讯与信息工程系、财政金融系、管理系、经济贸易系、外语系、艺术设计系等10个系共33个专业。截止2005年底,全院高职教育在校生3,658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0,389人。全院共有教职员工549人,其中专任教师22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教师分别为66人、118人、39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9.60%、52.91%、17.49%;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有91人,约占教师总数的40.81%。教师平2均年龄为40.8岁,副教授平均年龄44.3岁。学院现有“双师型”教师53人,约占教师总数的23.78%。(二)主要问题1、学院规模偏小。目前全院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在校生5000多人,不利于实现“力争2020年将学院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城市大学”的长远发展目标。2、办学条件不足。学院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实训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学院未来发展的需要。学院师资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层次偏低、兼职教师来源单一,专业背景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带头人。目前学院“双师型”教师只占专任教师的23.78%,离国家“合格”等级评估要求的50%、“优秀”等级评估要求的70%还有相当的距离。3、专业结构不合理。学院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专业特色不明显,彰显社区服务教育特色的专业偏少。专业设置数量不足,规模效益难以保证。(三)发展机遇1、政策环境。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也将召开并下发相关配套文件,为今后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了政策保障。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社会大众对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为学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经济社会环境。我市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调3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这些均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良好环境。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社区教育为宗旨,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为办学理念,正确处理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关系,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提升国际化水平,努力建成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制合理、机制灵活、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以社区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城市学院。(二)发展定位立足广州,服务广州,辐射华南,以产业需要和市民需求为导向,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使学院发展成为以社区职业教育为主、以岭南文化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特征的职业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应用技术转化平台和市民终身学习中心,通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多渠道合作办学,满足广州学习型城市发展需要。在5-10年内着力发展具有城市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未来10到15年努力探索城市社区教育新路,逐步过渡到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市民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并重,力争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4的高水平城市学院。(三)发展战略——质量战略。首要发展战略是保证学院办学条件、水平和质量全面达标,确保在200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力争获得优秀等级。——社区战略。深入社区,全面参与广州社区建设,在广东省“社区职业技术教育构建工程”和“就业与创业培训六项子工程”建设与构建和谐社区中发挥应有作用。——创新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办学经费渠道、产学研合作、国际合作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文化战略。加强国学教育,弘扬民族精髓,植根本土文化;发扬崇实敬业、平实做人的岭南文化传统,培育本校的文化根基,以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共建市民的精神家园。——国际化战略。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广度和深度,形成3-5个具有品牌效应的项目。三、发展目标(一)规模发展目标至2010年,全日制高职教育在校生达到5300人,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全日制高职教育在校生扩大到8000人(高中起点四年制在校生300人左右);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超过1.5万人,各类培训每年达到3万人次。5(二)办学质量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加强学院基础能力建设,确保顺利通过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至2010年,为广州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累计培养1万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并且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至2010年底,教职工总数达到900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达到6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教师占60%,来自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或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占25%。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低于70%。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以及“双师”比例均达到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优秀等级标准。(四)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学院将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重点建设四大专业板块。即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创意文化(动漫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等专业;围绕支柱产业,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钢琴(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物流、会展、金融、商贸、旅游与烹饪、房地产、残疾人职业教育等专业;围绕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重点建设城市园艺、食品营养与检测、6家政服务、老年人保健、幼儿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3-5个省级以上示范专业,8-10个市级示范专业。(五)课程建设目标努力建设符合现代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规律,与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与职业群、岗位群和社区需求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3-5门省级精品课程,8-15门市级精品课程,40-60门院级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方面,以实习实训系列教材为重点,力争在“十一五”期间编写50-60部教材(其中有5-10部教材列入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30%以上的教材公开出版发行。(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学院将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建设原则,按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优秀等级标准要求对实验实训基地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成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各类实验实训基地。重点建设软件与动漫人才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钢琴设计与制造、食品营养与检测等4个以满足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城市园艺、商务、建筑与物业管理、电子技术等5个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为主的实训中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与企业、学校和社区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力争在2010年建成1-2个国家级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7(七)校园信息化建设目标到2010年,建成各个校区互联、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通畅的校园网络系统;建成具有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特色的信息资源系统,打造教学管理系统、办公应用系统完备的数字化校园,达到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参考标准I级指标水平;建成规范化、高效能、服务型的图文信息中心和数字化图书馆。其中,图书馆藏文献纸质图书达到8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50万册,特色数据库4-5个,本地数量资源达到40TB容量,中外文报刊达到2500余种。(八)文化建设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将以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为切入点,着重从文化设施和资源建设、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整塑三个方面实施文化塑校战略。具体措施和目标包括组建国学研究所、开设国学必修课,打造“城市国学讲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师生的人文素养;建设图书馆国学分馆和岭南文化分馆,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岭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彰显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建设广州市中小学(幼儿)教师人文培训基地,将国学教育推进社区,发挥学院的文化辐射功能。(九)产学合作和国际交流目标形成良好的技术研发氛围和完整的科研创新体系,逐年提高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获得相关科研成果奖的能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与德、美、澳等国的文化教育机构的合作机制,增加合作项目;加快与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合作办学8的步伐,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拓展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和留学深造渠道,不断扩大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四、保障措施(一)加强依法治校,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依法办校、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院务公开,提高学院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明晰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严格问责制度,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制度。深化干部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具有现代大学精神的制度体系;理顺办学体制,创新办学机制,采用联盟、连锁、集团等方式,探索产权多元、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二)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及时到位,逐年提高办学经费和教学实验设备经费,保障学院建设经费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企业和个人通过产学合作、共建实践基地、设立奖学金、提供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树立经营意识,开拓培训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提升学院整体实力,满足学院长远发展需要,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新校区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教学实验设备建设工程。新校区建设9工程主要用于扩大校园面积,拓展办学空间。“十一五”期间在保持现有校园面积280,000平方米的情况下,力争增加校园面积280,000平方米的情况下,力争增加校园面积260,000平方米,以确保学院下一步发展建设用地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术交流中心、教师公寓等项目的建设。教学实验设备建设工程包括基础教学设备、校园信息化设备、技术中心、实验实训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具体项目内容见附件—《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十一五”规划建设项目汇总表》。(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使用和引进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副高职称以上的优秀人才,在配偶调动、子女上学、科研启动资金等方面提供帮助。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生产企业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在职员工的培训进修制度,确保人力资源队伍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五)加强质量监控,提高办学质量建立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质量评价制度和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把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评估、企业和家长的社会评价与教学督导和评估、部门的检查与考核、学生评教等内部10教学质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办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管理,确保学院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质量承诺制度。各学部、系、处室、中心领导必须
本文标题: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5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