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万里归途》观后感【优秀5篇】
好文供参考!1/12《万里归途》观后感【优秀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万里归途》观后感【优秀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万里归途》观后感【第一篇】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万里归途》,我看了以后,有很大的感受,政府为了救回在外国的中国人,派了三位领导去接中国人回家。因为飞机没有多余的三个空位给三个学生,于是三位领导就把自己的空位给了三位学生,而自己却冒着很大的风险开车回国。一路上危机重重,在检验是不是中国人的时候,每个人都拿着一把AK47紧张,瞬间涌上了心头,其中一位领导拿着摄像机想要拍下来,可是被发现了,害了所有人都要下车检查,到了一个黑人面前,这里还罚了500美金。我看到这里,心里想着:都已经开始打仗了,还想着钱。就在给完钱后,就有一颗炸弹爆炸了,顿时浓烟四起满分作文网就像发生了一场沙尘暴一样,幸好三位领好文供参考!2/12导并无大碍。晚上三位领导正准备吃饭。这时战斗打响了,没有办法,三位领导只能开车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车这是发动不起来,但最后还是发动了,但因为路旁边有一个东西,车翻了,其中一位领导牺牲了。看到中间的时候,还有200多人在一个秘密基地里生活着,因为是同胞,他们又开始向安全地点进发了,走到一半,两位领导发起一系列的矛盾,说有可能没有救援,我也在想会不会没有救援。刚要走的时候,三车的土匪来看,有没有跑掉的本地人,找到了四个,其中一个还是小女孩,土匪老大说,只要和他玩一个游戏,他就放了小女孩。所有的中国人都看着、原来是一个左轮手枪,里面有六个子弹拿下五个,看运气的游戏,只剩下最后两发,我觉得土匪应该会死,但命运还是开了玩笑,最后一发子弹留给了领导,让我没想到是,他按下了发射开关,没有子弹。后来,小女孩和跟着大部队回到了中国,到最后他们进了祖国的怀抱。万里归途观后感【第二篇】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好文供参考!3/12殷桃等演员主演的电影《万里归途》9月26日在北京举办了首映礼,全国多城同步开启超前看片,并在映后通过大银幕直播观看了首映礼。首映礼过后,社交平台上影评人无一例外地打出高分,电影博主“眯眼看Q”认为《万里归途》“是一部又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电影。全体演员演技在线,让这个故事更容易走进观众的心中,他们奉献的表演是精准、到位、恰到好处的,值得品味。”知名媒体人秦小婉则认为《万里归途》完全不负商业大片的体量,时不时降临的枪林弹雨,不期而至的死亡,让影片始终处在一种惊险紧张的状态下,不到最后一刻都得悬着一颗心。翻看社交平台上的专业点评,集体打出四星半到五星的高分,这足以证明,《万里归途》的口碑“炸了”,很可能成为国庆档口碑最高的一部作品。节奏紧凑,全程紧张屏住呼吸《万里归途》节奏紧凑,紧张、刺激是最直接的观感。电影从宛如纪实素材的努米亚共和国战乱开启第一幕,为观众呈现了危机四伏的场景,而身处其中的外交官们则始终游走在生死线上,这样的紧张情绪足足维持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最后片尾彩蛋,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来。而在这个过程中,突如其来的爆炸、近在咫尺的爆好文供参考!4/12头枪杀、被野蛮粗暴的反叛军控制等紧张桥段一番接着一番,每一次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万里归途》确实是对得起电影票的商业大片。真实事件改编,还原外交官惊心动魄撤侨路剧本是一剧之本,有一个好故事电影就成功了一半。相对而言,精彩的大场面是锦上添花,出色、感人的故事才是《万里归途》征服观众的主要原因。影片讲述努米亚共和国两名驻地外交官奉命协助撤侨,他们要进入核心战区,手无寸铁的两个人,要带着同样手无寸铁的120多个人安全返回祖国,一路上等着他们的是各路军事力量的阻挠和威胁,以及对抗干旱、缺水、长途跋涉等挑战。最大的力量来自真实。因为知道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看的过程中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共鸣,为了还原真实的撤侨画面,导演饶晓志带领剧组翻阅了大量有关撤侨的报告文学,基于真实情况谱写故事,让电影不但可看性强,同时具备真实的力量。现场聊到这个题材打动自己的部分,饶晓志表示“最打动我的,是真实撤侨的外交官们,他们在生活中是普通人,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但职责要求他们冲在一线。”出现在首映礼上的监制郭帆也感叹道“他们面对的真实情况比电影中还要艰难,是普通人很难理解的心好文供参考!5/12境。”演技在线,被张译、王俊凯戳中泪点故事围绕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展开,就如导演饶晓志说的那样,宗大伟既是外交官、是完成撤侨任务的英雄,但同时也是普通人。张译在影片中再次奉上让人惊喜的演技,他让角色下沉,宗大伟是能够被观众理解并共情的普通人,他的身上有烟火气、有小心思、也有自私的一面,他记挂国内的妻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拒绝了撤侨任务,但后面因为种种变故,他还是挺身而出,再次勇敢起来。张译用精湛的表演,给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合理性,并数次戳中观众泪点。而身为外交官新人,王俊凯饰演的成朗也令人印象深刻,从最初的没有经验,到最后用英文喊话,成朗是一个成长型的角色,王俊凯演出了角色成长过程中的层次感,也贡献了不少泪点,特别是流着泪喊话的段落极其动人。万里归途观后感【第三篇】《万里归途》根据真实撤侨事件改编,首次选取外交官的题材,看预告的时候就非常期待了,昨天看了首映立刻按头安利!外交官为了让被困的同胞平安归国,一路上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在大批同胞撤离后得知还好文供参考!6/12有100多名困在另一个城市,外交官们冒险进入战区救人,张译演技炸裂,几次惊心动魄的片段情绪演绎得非常棒!通过三次撤侨才最终一个不落的全都带他们回了家!回国后听到如同战区枪响的礼炮声,孩子们开心的往外跑迎接新年的那一刻,真的觉得是本片最打动我的片段了,强烈鲜明的对比,这就是祖国带来的安全感吧!《万里归途》观后感【第四篇】看过《万里归途》之后,心情久久未能平复,真的是被震撼到了,震撼于生命的脆弱。影片中出现了四次“瞬杀”时刻,每一次都能让观众吓一跳,心跳不由自主加速。时刻一宗大伟(张译饰)等一行四人遭到当地武装人员的扣押,目的是为了索贿,宗大伟自掏腰包摆平了武装人员的头目,正准备要开门离去。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爆炸,产生的气浪击倒了所有人,当宗大伟等人起身来到大街上时,放眼望去是一片狼藉。一名武装人员因爆炸而“腰斩”,下半身倒在一边,上半身还在垂死挣扎。隔着大荧幕,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惶恐的情绪,试想一下,身临其境又会如何?常常会在新闻中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作为旁观者往往是心中好文供参考!7/12毫无波澜,但《万里归途》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一旦身陷战争会有多么的无助。时刻二当宗大伟、成朗(王俊凯饰)和章宁(张子贤饰)在楼下交谈时,不远处的街边毫无征兆就发生了交火,然后很快就结束了。确认安全之后,宗大伟回头去看章宁,后者的颈部已经中枪了,最终因抢救无效而牺牲。发生交火的前一刻,章宁还在跟宗大伟较劲儿,刚刚要和好,人就不行了。嘴角儿冒着血,还念叨着自己的口头禅“Easy”,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受,只能说太不真实了。明明不久之前还在侃侃而谈的一个人,顷刻间就倒在了血泊里,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中充斥着莫名的崩溃。时刻三当得知章宁的妻子白婳(殷桃饰)失联了,宗大伟和成朗决定掉头寻找,来到了白婳有可能藏身的城市。在与武装人员的头目对话时,对方突然间遭到了射杀,接下来宗大伟和成朗也是九死一生,先后躲过了武装直升机的无差别射击以及坠毁。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自己正在与某人说着话,眨个眼的功夫,这个人就被爆头了。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了,好比“死神”的镰刀好文供参考!8/12擦着自己的脖子划过,绝对是深入骨髓的恐惧。时刻四在找到白婳并准备出境之前,宗大伟与努米亚(影片中发生战乱的虚拟国家)的边境官握手言和,成为了彼此欣赏的朋友。不曾想,叛军来袭,不久前刚与宗大伟亲切拥抱的边境官,直接被吊死了。宗大伟看着自己的朋友惨死,依旧要为了同胞们的生命安全,不得不跟叛军首领玩盘赌。不好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但深刻理解了一句话,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中国1921》观后感【第五篇】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般游船上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1921》的故事从1918跨越1921,正好上衔止步于1918的《恰同学少年》,冲着这艘南湖的中共小船目标而去。该剧以五四运动、反军阀独裁、建党三大史实为经线,以徐世昌、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毛泽东、蔡和森、张国秦和段祺瑞等一干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为纬线,重现了1921年以前,在中国军阀混战的背景下,一批以毛泽东为首的青年人从渴望赴法留学到坚定革命斗争的转变过程,好文供参考!9/12体现了那一代年轻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故事的开端就倾覆了我对一代领袖的认知,原来毛主席也做过“北漂”。原本渴望赴法留学的年轻人千里迢迢赶到了北京,却因为欧战尚未结束、资金不充足等原因,滞留在北京成了打工族,毛泽东一开始帮助恩师杨昌济做案头工作,之后开洗衣店,后来在蔡元培的推荐下,又成了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时常蹭课的他又偶得新闻学先驱邵飘萍的赏识,受邀成了《京报》的特约记者。从当图书馆管理员、办报纸,到后来的组织“驱张运动”、组党,这是一代伟人的成长过程,让我看到了当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风华少年,通过时间的磨砺和自身的进步,逐渐变得成熟睿智、果敢坚毅,在向理想努力前进的道路上,脚步越发的从容不迫。我一边被青年领袖所经历的成长磨砺触动,一边对照学习、审视自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青年的讲话中提到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好文供参考!10/12长征路上奋勇搏击!“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能力的不断提升需要不断的自我磨砺和锤炼。一方面,要提升学习研究能力,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做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另一方面,要克服思维惰性,做到举一反三、勇于探索,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信1918年的十月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块黑暗的土地上,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军阀割据,从“翰林总统”徐世昌、下野的大元帅孙中山,到学者李大钊、蛰居在小胡同的“北漂”毛泽东,每个人都在苦苦寻找国家的出路和未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们,怎样一步步选择了共产主义?中国,怎样选择了共产主义?这部剧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答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家国命运与人物命运紧紧关联,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演讲,鼓舞起一大批爱国群众的昂扬斗志,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虽然一直受到张敬尧的武力打压,却让广大群众更加团结一致。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成为毛泽东等为代表的爱国青年的“保护符”,也成为“驱张运动”的坚强支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意自古以来都是历史走向的根本决定因素。共产主义让我们看到了庶民胜利的希望,好文供参考!11/12也给我们指引了奋斗的方向,无产阶级从共产主义胜利的曙光中开辟出了一条救国图存的道路,共产主义在中国无产阶级的坚强支撑下,把它的智慧与思想播撒在历经磨难后的中国大地上。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前辈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平,但我们不能在安逸中丧失斗志,在懈怠中荒废青春,要在无数英烈的肩膀上继续继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政治敏感度和党性素养,做到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面前保持清醒、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另一方面,要有更坚定的自我认知,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要像习近平冀望的那样:“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
本文标题:《万里归途》观后感【优秀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69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