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农村留守学生学困生转化方法转化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汇报范例
农村留守学生学困生转化方法转化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汇报范例自我国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已在我国大力实施,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显得格外重要,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大面积的普及,并取消小学升初中毕业选拔考试,学生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给小学的师生减轻了压力,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扫清了路障。但是,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消除了留级现象,学生以完成九年制的教育为目的。如此带来的“学困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困扰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有些学生在小学时学习就已经感到吃力或学习跟不上,到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多,知识的难度增大,教学的容量增加,学习任务的增重,少数学生还勉强能跟得上,可是部分学生就产生两极分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总增加了,特别是农村中的留守学生更为严重,同时造成部分学生辍学,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带来新的障碍,严重制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严重影响我县高中和职教生源质量。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关注农村留守“学困生”,如何转化这部分“学困生”使之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已成为一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努力转化,并尽可能地消除“学困生”,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初中阶段是普及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现在初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数量不少,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辍学者大部分就是这部分学生。转化农村留守“学困生”,是关系到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技兴国战略的落实的大事。农村留守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都是智力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或是帮他们渡过学困时段,这些学生大都可以成才,有的可能成为杰出劳动者。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及教育教学理论等诸多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所以说其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非常重要。关于“学困生”问题本来就不是一个新名词,过去叫“后进生”或“差学生”。有了教育就必然有“学困生”,不论什么时候和什么学校都会有“学困生”的产生,只是不同时间的“学困生”在界定和数量有所不同,在深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就更凸显出时代的内涵和意义。关于“学困生”转化的课题研究,全国一些地方和学校也有所关注和研究,我县一些学校也做过一些尝试和努力,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办法和模式。今年我校提出了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大力控制新形势下学生辍学,我们针对“学困生”转化这一课题作出探索,为在农村留守的“学困生”转化问题寻找理论依据,并找出切实有效的转化途径而研究。我校初中“学困生”情况。可以占30%左右,我校一共有14班级,从我们调查和检测统计分析中看到,我校“学困生”问题在近几年也特别突出,在我们学校、有的学科可以说是非常严峻,尤其是农村留守的学生尤显得更为严重。二、学困生的定义及形成原因所谓“学困生”就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过去又称“低差生”、“后进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我们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其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能完成初中阶段的基本学业,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逐渐学习跟不上,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出现知识断层、学习效果差。寻其根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有:1、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教学的活动看作是加在自己身上的精神负担。2、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班集体生活中存有自卑感和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3、不良的学习习惯。“学困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苦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拖拉作业现象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4.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大多家长缺乏辅导、指导能力,对子女的学习往往是放任自流;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妥,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缺少关心关爱;特别是近年来新的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与不读,读好与读坏无所谓,这极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二是不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留守无人管束,农村“留守儿童”现象非常普遍;三是网络负面东西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5、教育自身的因素。一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二是有部分学校的管理不到位,学生德育工作不力,造成学习风气氛围不正不浓;三是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较差、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对路等等。三、转化“学困生”应坚持的原则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1、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给学生以无限的期望,给自己以莫大的鞭策,凡事向前看,处理问题不武断。2、可接受性原则。中学生是活泼发展的个体,他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可接受性、可塑造性,他们的思想尚不完全正确,知识有待进一步吸收,接受性极强,他们更多的需要外界的指导、帮扶与关爱。3、科学、民主、平等的原则。讲究科学正确的方法,采用民主的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弃师道尊严,蹲下身来与孩子谈话,走进学生的内心,让灵魂触动。4、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的学生情况不一样,需要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这需要施教者有高明的洞察力,如医生看病一般,找准症结所在,从而因材施教。5、情感性原则。转化学困生,要以理服人,要以知识育知识,要以情感人,要以行导人,在这诸多因素中,我们觉得情感是基础,要贯穿始终,情感是对学生的爱,情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帮扶,学困生也才会在内心真正接受。四、研究内容和措施(一)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转化学困模式,从而促进全区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农村留守“学困生”现状研究。调查研究我校农村七年级留守学困生的现状、学生学习状况,摸清我校七年级“学困生”的数量、分布,把握好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起点。2、“学困生”转化教学的理论研究(1)“学困生”教育特点研究。(2)转化思想研究。(3)转化策略研究。(4)转化模式研究。3、学困生成因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断层、脱节等。“学困生”的心理分析等等.4、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教育管理及教育评价的研究对策。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5、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设以下子课题: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关爱“学困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运用实验手段,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学困生”的转化和兴趣特长培养的研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怎样针对“学困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怎样分层教学。课堂上进行转化,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学习方法对“学困生”转化的作用。6、“学困生”心理辅导及家庭教育的研究对策,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中的“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学生关爱,情感作用于“学困生”,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科,喜欢学习。7、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策略。(二)研究措施1、落实培训。加强课题组人员和教师的理论培训,系统学习有关学困生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提高认识,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工作。2、定期研讨。每期组织1-2次专题教学交流,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3、加强指导。定期深入学生,走进课堂,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学困工作的开展。4、分步推进。课题组将以我校中七年级四个班级作为研究的样本,在点上先行探索,检验相关措施的有效性,不断积累指导大面积教学的经验,然后将相关经验成熟后在全校进行推广。5、专项评比。每次测试完对教师和相应的班级开展一次学困生转化教学经验成果专项评选,对在研究中形成的有效经验及时总结和推介,激发我们研究该课题的积极性。五、研究策略和方法(一)研究策略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使这些学生自卑自暴自弃。但是,他们真的是不想上进吗?不是。有句格言说得好: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因此,针对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应该是掌握学习策略。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让学习困难学生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5、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只有当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要利用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二)研究方法促进农村留守“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对比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方法——抽样。要
本文标题:农村留守学生学困生转化方法转化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汇报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72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