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关于市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调研报告范例
关于市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调研报告范例一、调研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部分子女随之进京学习、生活。据了解,2000年,XX市适龄入学的流动人口子女数是9.8万,2003年增长到24万,到2006年9月已经达到37万。[1]可以看出,XX市的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一直大幅度上升,预计还将会进一步增长。流动人口子女在北京就学的主要途径是公办学校和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2005年9月25日XX市教育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自办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显示有63%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北京公办学接受义务教育,也就是说还有超过30%的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就学。[2]至2006年底,有56所XX市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经过批准,到2008年增至63所学校获得批准,目前还有相当多的学校未经过批准。政府一直在积极努力保障流动儿童的平等教育权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接收流动儿童的民办学校,扶持和改善打工人员自办的学校。但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无论从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上都很难和公立学校相对比,直接导致学生教育安全无保、教师权益难保、学校有苦难言、社会又不理解的尴尬境地。为深入了解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于2008年8月—2009年1月开展了专门调研。调研回收有效样本1055份,包括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41份(其中具有办学资格的学校20份、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21份),教师442份,学生291份,家长281份。调查范围涉及丰台、朝阳、海淀、昌平、石景山5个区县。接受调查的41所学校中已获批和未获批的学校各占到50%左右。调查采取了入校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一)学校办学条件比较简陋,缺少安全管理意识。1、办学条件比较简陋,安全隐患多。本次接受调查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办学条件简陋,校舍、卫生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大部分学校能够清楚的知道有关学校办学标准的政策,但是对于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知晓率却不高,学校发展缺乏规划和有效管理。在接受调研的学校中,98%学校的场地校舍是租用的,在开办学校前校址主要是荒地或是养殖场、建材市场、场库、工厂和学校。在具有办学资格的学校中,还有2所学校认为自己的办学条件尚未达到办学标准,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和家长也同时反映,学校存在校舍面积小、质量差、教室拥挤、课桌简陋、缺少取暖与降温设施、没有操场或操场小,没有体育设施或设施简陋,食堂卫生条件差、饭菜质量差,住宿环境差、不卫生等等问题。2、班容量大,多数学校班容量超过标准。《XX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中规定,初中和小学每班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40人。但是在接受调研的学校中,21所没有办学资格学校共有学生14854名,其中19%的学校学生人数在1000名以上,52%的学校在500-1000人之间,29%的学校在500人以下。大多数学校班容量在30-50人之间。20所有办学资格学校中,45%的学校学生人数在800人以上,班容量超过40人的学校不在少数。3、学校责任保险和学生保险覆盖率低。在保险方面,有办学资格的学校中只有45%购买了学校责任险,没有达到《X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自办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被批准的自办学校必须上校方责任险”的要求;学生意外伤害险的覆盖率也很低,有一半的学校学生保险覆盖率不足50%。在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中,基本上都没有购买学校责任险,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覆盖率更低,覆盖率不足30%的学校占到了43%,同样有43%的学校学生保险覆盖率在50%以上。4、轻微学生伤害事故经常发生,学校缺少事故报告意识。51%的学校发生过轻微伤害事故,类型主要是体育课摔伤、自由活动时受伤、同学间玩耍致伤、磕碰、教师体罚等,10%的学校发生过比较严重的伤害事故,5%的学校还发生过比较严重的体罚事件。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只有30%的教师反映学校没有发生过体罚、变相体罚事件,9%的教师反映学校曾发生1-3次以上的比较严重的学生伤害事故。发生轻微伤害事故后,学校一般不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只有严重的事故选择向主管部门的主管科室报告。(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权益难保。1、教师学历偏低,缺少专业背景。调研的41所学校共有教师1276名,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只占14%,具有大专学历的占55%,中专和高中以下学历的占到了20%。在对442名教师的调查中发现,11%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53%的教师具有大专学历,专门学过师范专业的教师只占15%。此外超过一半(52%)的教师在这里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份工作,真正想做公益的不到10%。可以看出,学校教师在学历上参差不齐,在教育教学上缺少专业背景,对教师事业缺少认同感和足够的热情与热爱。2、教师资格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学校集中在60%到90%之间。41所学校的1276名教师中,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占75%,在学校调查中,68%的学校教师资格覆盖率在60%到90%之间,超过90%的不到三分之一,教师资格覆盖率低于30%的还有一所学校。相比较而言,具有办学资格学校的教师资格覆盖率主要集中在30%-60%之间,超过90%的不多,而没有办学资格学校的覆盖率主要集中在60%以上,超过90%以上的占到三分之一。3、教师待遇偏低,缺少生活保障和基本社会保险。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将近30%的教师月收入低于800元,65%的教师月收入集中在800—1200元之间,超过1200元的教师极少,此外74%的教师没有享受过带薪年休假待遇,12%的教师反映学校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在社会保险方面,83%的学校都没有为教师交纳社会保险,在教师调查中,92%的教师没有任何社会保险,生活保障一直依靠自己。学校不给教师交纳保险的原因主要是经费不足,没有能力。虽然很多教师知道单位应该给自己上保险,但很多人担心失去工作,学校条件也不好,不敢要求单位给自己上保险,也不敢去投诉。在对学校的调查中,学校都知道应当给教师交纳社会保险,否则将违法受到处罚,然而却还有近九成的学校仍没有为教师交纳社会保险,也没有一所学校因此受到过处罚。4、教师对学校的认同程度比较低,流动性大。在教师的调查中,74.4%的教师在选择学校时会首先考虑学校的办学资格,23%的教师在学校里工作并不开心,不开心的理由是大部分教师对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满意,还有38.5%的教师没有获得过任何培训或进修机会。在教师稳定性方面的调研中,有48%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工作超过了3年,还有51%的教师不准备在所在学校长期工作,这里的长期指3年以上,32%的教师有过在2所或3所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在具有办学资格的学校中,50%的学校反映教师队伍不稳定,在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中,也有将近50%的学校反映教师流动性大。流动性的原因主要是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条件差、工作压力大、没有社会保障、对北京没有归属感、与公立学校的教师相比感觉不公平等原因。(三)大部分学生没有学籍,难享社会优待和平等受教育权。1、大多数学生学籍不被承认。调查结果显示,41所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没有学生学籍卡。只有7所有办学资格的学校全部学生有学籍卡,占有办学资格学校的35%,在有办学资格的学校中,45%的学校学生还没有学籍,20%的学校只有部分学生有学籍;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则全部没有学籍。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学生没有学籍的原因主要是学校没有办学资格,对于有办学资格学校的学生也没有学籍的原因,学校反映主要是主管部门通知停办或不重视,目前有些学校正在申办的过程中。3、学生因没有学籍难享社会优待和平等受教育权。在享受社会优待方面,这些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享受不到XX市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福利政策,同样学习和生活在北京的他们很难与XX市中小学生享有同等的待遇。71%的学校的学生在北京享受不到任何针对中小学生的福利政策,在另外的学校中,只有20%的学校的学生可以享受公园门票的优惠,15%的学校的学生享受公交ic卡的优惠,12%的学校的学生享受半价火车票的优惠,享受这些福利政策的学生也只限于有学籍卡的学生,没有学籍卡的学生却同样享受不到。此外,大多数学校从来没有安排过学生体检。在有办学资格的学校中,只有25%的学校每年安排学生体检一次,费用一般也是学生自理,只有3所学校有社会或政府的资助。根据政策,学籍卡是承认中小学生身份和享受学生福利政策的依据,而调研中的所有没有获得办学资格的学校和将近一半的具有办学资格的学校的学生,因为没有正式学籍便失去了享受XX市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社会优待福利政策的资格。三、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和期望(一)办学资格是学校发展困境的最主要问题。我们共调研了41所学校,其中经过审批的学校20所,没有获得批准的学校21所。在经过审批的学校中,90%的学校是先成立后被批准,其中50%的学校是在成立4年以上才获得批准。在没有获得批准的学校中,100%的学校曾经申请过办学资格,但均没有获得批准,学校反映原因主要是学校办学条件不符合规定。通过访谈发现,对于一些没有获得批准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目前采取扶持的政策支持其继续办学。这些属于被政府扶持的学校反映,学校不能获得正式批准,对学生、教师、学校影响很大,学生身份和学籍难被承认,教师也不稳定,获得培训机会少,社会对学校信誉和教学质量产生怀疑,学校在获取教育资源方面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办学资格成为这些学校发展的最主要困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比较差,大部分学生期望到公办学校上学。调研结果显示,35%的学生来京时间不到3年,41%的学生来京在3—10年之间,近30%的学生来京后转学在3次或3次以上,没有转过学的学生只占31%。学生在目前学校上学的原因主要是听从父母安排、离家近,但是有73%的学生感到在现在的学校不开心。学生对校舍质量、住宿条件、食堂条件、体育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仅为17%、8%、16%、21%、22%,在调查和访谈中,学生们说:“我们这所学校操场小、教室小”、“教室冬凉夏暖”、“饭菜不好吃”、“饭菜不够吃”、“食堂太脏”、“体育设施太少”、“没有锻炼身体的地方”、“没有图书室”、“没有电脑”、“老师经常换”、“学校周围垃圾多”、“周围噪音大”、“操场经常有沙子被吹起来”、“环境太差、总是漫天飞沙”“大年级学生经常欺负小年级学生,还有互殴现象”等等。调研发现,有超过一半(54%)的学生期望到公办学校上学,理由是“想和北京的孩子受同样的教育”、“公办学校老师讲课应该比较好”、“管理比较严格”、“教学设备多、活动多”、“设备齐备”、“不缺老师”。也有45%的学生对到公办学校上学有顾虑,担心会“离家远”、“没有朋友”、“怕被耻笑”、“担心受歧视”、“家里经济不允许”、“学费贵”等。(三)家长对学校继续办学、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期望较高。1、家庭收入水平低,制约家长送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接受调研的家长中,52%的家长是做生意的,20%的家长在工厂工作,另外有21%的家长工作主要是打零工,工作不稳定。34%的家庭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下,43%的家庭在1.2—3万元,只有不到10%的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可以看出,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绝大部分低于XX市的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在为什么送孩子到民办学校学习的调查中,25%的家长因为公办学校不接收孩子或免费就读手续不全而选择或被安排在这所学校,40%的家长因为离家近和收费低而将孩子送到这所学校的。43%的家长曾尝试让孩子到公办学校,但因为没有名额、免费就读条件不足、错过招生期等原因而被拒绝,还有52%的家长怕孩子受歧视、学校收费高、离家远等原因而不愿意送孩子到公办学校。在目前学校就读,75%的家长认为收费比较适中,家长反映大部分学校(59%)向学生收费标准是每学期500元以下,37%的学校在500—700元之间,收费标准家长是可以接受的。2、家长普遍对学校办学条件不满意。家长对学校的住宿条件、食堂条件、体育设施、校舍质量、周边环境、教学水平、教师是否负责的满意度仅为4%、11%、12%、19%、21%、69%、67%。在调查和访谈
本文标题:关于市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调研报告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73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