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
好文供参考!1/18初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初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中物理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的1.知道利用内能的两种重要方式:加热和做功。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二)教具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等。(三)教学过程1.复习什么是内能?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答略)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略)。2.引入新课由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看出,转移、转化是能量运动的普遍形式。人类在利用能量方面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正是广泛地寻找其来源,有效地控制其去处,以达到驾驭它,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的目的。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好文供参考!2/18讨论这个问题。3.进行新课板书:(第二节内能的利用)(1)利用内能来加热教师: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利用也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天天吃饭,那么生米是如何变成熟饭的?学生:是通过加热,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使米变熟。教师: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学生:冬季取暖利用了内能。学生:热水袋暖胃利用了内能。(教师还可补充一些加热的例子,如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教师:上面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板书:一、直接加热物体教师:用内能直接加热物体,可以有多种方法。目前人们最普遍运用的还是用火直接加热。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烟囱林立,家家生火,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好文供参考!3/18首先是能源浪费大。早在100多年前,门捷列夫就曾说过:“烧煤等于烧卢布”。因为煤、石油、天然气等本身都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其产品遍及医药、化工、纺织、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将它们付之一炬,就失去了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机会。再加上直接燃烧效率较低,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其次是对环境的污染。燃烧后的废渣、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这就造成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为了趋弊兴利,人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例如在冬季取暖问题上,把各家生火取暖改为分片供热(暖气)。用效率高的锅炉替代简易炉灶。有些地区还采用了大型工业锅炉的余热实行集中供热的方式。在家庭用火上,推广了以(煤)气代煤,从而提高了内能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同时也保护了环境。(2)利用内能来做功当然,节能降耗还有很多途径,如改烧煤为用电就是其中之一。教师:提到用电,同学们知道电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学生:是发电机发出来的。教师:不错,是发电机发出来的。那么发电机利用的又是什么能量?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好文供参考!4/18演示:书中图3—5所示的实验。教师:谁来说一下该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学生:燃烧酒精放出的内能,传递给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动塞子做功,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机械能)(以上回答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师: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板书:二、对物体做功教师:发电厂发电就利用了上述实验原理。发电厂,首先要用煤加热锅炉中的水,水蒸气获得内能后,带动发电机工作,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先转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接着发电机又在运转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后一转化将在电学中学习)利用上面实验的原理,人们还制造出了汽油机、柴油机、喷气发动机等。这些机器的共同之处都是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我们称之为热机板书: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热机的发明,是在17世纪末期。近300年来,经过人们的不断研制和改进,它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动力机器。热机做为工业化生产飞速发展的催化剂,必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热机的种类很多,好文供参考!5/18我们将在后面几节介绍它们中的几种。4.小结(略)5.布置作业(1)知道内能利用的两种方式。知道什么是热机(2)阅读:热机的发展。(李瑞海陈海鸿)(人教版教材)初中物理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好文供参考!6/18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教法建议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教学设计示例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好文供参考!7/18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2,阅读水能的利用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3,阅读风能的利用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好文供参考!8/18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初中物理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掌握密度的概念。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教学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教学准备: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好文供参考!9/18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讲解: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2)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好文供参考!10/18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ρ解: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3、思考与讨论(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3)公式的物理意义。三、巩固练习四、小结初中物理教案【第四篇】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好文供参考!11/18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思想目标: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难点: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具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一、教学过程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好文供参考!12/18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2、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单位换算:1m=1000k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00um1um=-1000nm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好文供参考!13/18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3、正确使用刻度尺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好文供参考!14/18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73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