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乡镇困境儿童调研报告范例
乡镇困境儿童调研报告范例乡镇困境儿童调研报告范文乡镇困境儿童调研报告(一)为全面了解全县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县妇联组织调研组,于7月1日至8冃15日,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4乡镇499个行政村开展困境儿童调研,现将排查摸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县困境儿童基本情况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三、帮扶困境儿童的建议和意见农村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1、要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困境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2、要切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要制定详细、有效地帮扶措施,必须开展调研。要针对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基层,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困境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数据库,并通过微机录入,实现困境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3、要逐步建立健全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制。农村困境儿童帮扶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对农村困境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救助机制。三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乡镇困境儿童调研报告(二)八宿县妇联关于对困境儿童的调研报告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我县困境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发展需求,为困境儿童争取和提供更多的帮助,我县妇联结合实际,对困境儿童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如下:一、困境儿童生存现状全县共14个乡镇,1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40686人,其中孤儿67人,困境儿童相对较多,主要分布在各偏远乡村里,这些困境儿童存在以下问题。二、存在问题1、家庭生活困难。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他们主要靠政府救济,大多收入微薄,有的由有关部门救济,有的由亲戚朋友接济,他们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生活都是粗茶淡饭,只能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2、居住环境较差。困境儿童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尤其是农村困境儿童,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陈旧的老房子里,卫生条件差,家中的日常用品、学习场所简陋,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室内陈设。3、文化教育缺失。多数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只满足孩子的物质渴求,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缺失,导致孩子厌学心理。因此只读到初中,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打工了。4、亲情关爱缺失。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也存在心理状态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抚慰,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孤儿,从小就父母去世,他们大多有祖父母辈和亲戚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往往忽视对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三、主要做法(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儿童救助工作,并对妇联工作给予了更大的关心和支持,带动其他县直单位对妇联工作的配合和帮助,促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困境儿童救助工作中来,全县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等多种救助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2)、真实把握困境儿童的实际情况。对救助对象的认定,首先由贫困儿童提出申请,所在学校、村委会提出初步意见,然后由县、乡、村三级妇联干部进村入户,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状况及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3)、对受助儿童实行了跟踪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并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鼓励受助儿童与捐助者加强联系交流,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4)、充分利用“三八”、“六一”等社会关注妇女儿童的热点时期,广泛宣传救助困境儿童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不断扩大救助工作的影响度和美誉度。四、意见和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和谐理念。强化宣传,引导人们由传统的扶贫观念向现代权利观念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做好救助弱势群体工作,注重培养挖掘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精心设计富有时代特色和实际效益的“亮点”活动,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理念,不断扩大妇联救助工作的影响面和美誉度2、积极参与协同,促进成果共享。积极发挥妇联联系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的促使决策层更加关注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家庭保护和素质教育,更好的帮助弱势妇女儿童摆脱贫穷,多角度、全方位的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3、创新活动载体,转变救助重点。组织开展大龄儿童实用技术、职能技术,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就业创业,增强脱贫能力和造血功能。
本文标题:乡镇困境儿童调研报告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73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