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600字]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600字]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600字]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一篇】说起我的家乡,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达州市,我妈妈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达州我从来没有去过,也不知道什么样?我是重庆出生,重庆长大,重庆就是我的家乡。据外公告诉我,重庆及其周边川渝地区,历来就有中秋节“打糍粑”的习俗。过去物资不那么丰富,中秋节有月饼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乡村,都是靠自己动手,打糍粑过中秋节。每个农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两个,青石做的“兑窝”。四四方方,上面大,下面约小,中间有一个圆圆的深窝,再配上一个“兑窝棒”,平时可以用来舂米,中秋时节就用来打糍粑。中秋节这一天,子女们都回到老人身边,把自己种的糯米蒸熟,趁热放进兑窝里,开始打糍粑。这可是个力气活,一般都由几个青壮年,轮流来完成。一个用劲地舂,一个不停地翻动。糯米舂烂以后,黏劲十足,舂下去容易,提起来却十分吃力。一直要舂到看不见米粒,非常柔软才行。几个回合下来,没有不脱外套,不头上冒汗的。小孩子们在旁边看热闹,偶尔也嬉笑着上来捣鼓几下,不一会就会败下阵来。糍粑打好以后,合上事先炒熟磨好的黄豆粉,加上白砂糖,真是又香,又糯,又甜。也可以做成圆饼状,象征团团圆圆。一家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吃糍粑,也是其乐融融。三年级的上学期,我们班到“乐耕农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体验了一把打糍粑的乐趣和辛苦。同学们排着队,轮流着上,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也打不了几下。那是工作人员,事先基本上打好了的,我们就是去体验一下罢了。中秋节吃糍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只不过,现在不用自己动手去打了。超市里随时都有卖的。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二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春节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春节显出万象更新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气象。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三一刀客●(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春节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一眨眼,春节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春节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春节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春节过去。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三篇】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一样的风俗,家乡的地区环境也各有不同。接下来,我就要介绍我姥姥家的风俗习惯。在妈妈小时候,每到过清明节时,柳条也都绿了,姥爷就会摘下来一根来去一去家里的晦气、懒气,在用柳条打扫时,还容易让灰飞散在屋子里。每到清明时,小孩子往往都是最开心的。姥爷就会砍下两块大木桩子,用粗麻绳吊起来,做成一个小孩子们喜欢的秋千;再就是姥姥,会做煮鸡、鸭、鹅蛋,平均分给家里人,因为当时家里穷,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姥姥煮的蛋五颜六色的,吃起来也特别好吃……小孩把蛋壳用针捅一个小眼儿,用一根铁条做成的小扁勺挖着吃,吃完之后的空壳会画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还玩碰蛋的游戏,看谁的蛋壳先碎,谁就输了,这个游戏妈妈也不少教我玩。在柳条这方面,妈妈都会爬到树上,折一枝柳条做好多个叫“柳哨”的东西,每到做完,妈妈都会分给村子里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大家一起吹柳哨比一比,参考资料,少熬夜!看看谁吹得最响,声音拉的最长,村子里的小朋友都叫妈妈“小猴子”﹗妈妈还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他们都会过寒食节,在那一天,谁都不能碰火之类的东西,不然就会传来不好的运气;姥爷在寒食节都会用柳条编成几个花环给妈妈、姨妈、舅舅、还有家里的小狗,戴在头上,表示送给别人好的运气,表示幸福、开心的日子要来了,姥姥和姥爷每次到清明节都会带我和妹妹、弟弟来到柳树下给我们也看一看,给我们往头上戴。当我玩了妈妈童年的游戏时,感受到了当时童年的美好、欢快;感受到了清明节时的快乐,充满了温暖。我家乡的风俗作文【第四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描写清明节的。那我今天就要说说我家乡清明节的风俗了。清明节的第一件大事肯定就是扫墓了,一大家子收拾好后,一齐赶往南山祭拜老祖宗。首先祭拜的是太姥爷,祭拜时态度要虔诚,首先在地上铺几张报纸,由长辈先跪,跪拜三下后再起来。最小的我当然是最后祭拜。全程中,忌欢声笑语大喊大叫,这样是对老人家的不尊敬。祭拜完后,再由老人家生前最亲的人对着墓碑说几句亲和、吉祥话,表示祝福。祭拜完后,按照家乡的风俗,一大家子人都要去饭店吃饭,也是以此祭奠已故的亲人。来到饭店后,全家人一齐坐下,小孩子们都要坐在一起,而同龄的长辈要坐在一起,显得有规有矩,在老人家面前当然不能没了礼貌。等菜上了桌后,最大的长辈先动筷子,随后其他人才可以开吃。饭桌上不可以做一些小动作,那也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待到长辈们想喝酒时,我们这群小孩才有发言的机会。给长辈们倒酒是隆重的,同时也是愉快的。先给最大的长辈倒酒,要说上一句:“祝您万福金安,健康长寿。”然后依次从右往左倒,千万不能倒洒了,要不然就预示着不吉祥。孩子们倒酒也是有规矩的,哥哥姐姐先倒,接着是弟弟妹妹倒。整个吃饭时的气氛尽显家庭和睦。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井然有序。其实,清明节还有不能回家的孩子,就出去踏青。于是这个节日便既有祭拜祖先时的悲酸泪,又有出门踏青的欢声笑语,实在是个隆重的节日。那么,你家乡的清明节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本文标题:[600字]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2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