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实用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实用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实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七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第2节1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级上册第83~86页。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生活种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考点分析: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1)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作用。教材分析: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他们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同时又为后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这不仅可以从形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了知识经验。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长度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学习这些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习难点。老师应关注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把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探究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各种公式。5专家建议(1)选取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来学习几何知识,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6教学方法情境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提升——总结7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8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师: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老师想给他镶上边框,那样会更漂亮。到底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课件出示照片)生1:量出每一条边多长。生2:两处四条边一共多长。生3:可以用线围一圈。量出这个长方形照片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周长”。(板书: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出使物体,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周长)新知探究(一)、长方形的周长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作这个长方形照片的边框,谁来指出他的周长。怎么就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先量再算)师:同过测量得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生汇报交流。生1:我们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参考资料,少熬夜!就得到了它的周长。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即6+4+6+4=20.生2:我们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了两个宽。方法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6×2+4×2=20.生3:我是先算了长加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一组邻边的长。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以2,即(6+4)×2=20(厘米)师追问:长+宽×2这样写行吗?为什么?(不行)师:比较一下着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想法。师:你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算法优化)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二)、正方形的周长师:老师这里呀还有一张正方形卡片,谁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正方形卡片的边长是5厘米,你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生汇报算法:生1:我们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5+5+5+5=20(厘米)生2: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5+5)×2=20(厘米)生3: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5×4=20(厘米)师:在这几种方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师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巩固新知课件出示练习题总结本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9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6+4+6+4=20(厘米)5+5+5+5=20(厘米)6×2+4×2=20(厘米)(5+5)×2=20(厘米)(6+4)×2=20(厘米)5×4=20(厘米)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参考资料,少熬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5页的内容。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以后,着重研究两类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问题。学生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认知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也就在此处。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流程一、激趣设疑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们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师: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预设:生1:有,可以量一量。生2:算一算他们的周长……师:他们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师: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参考资料,少熬夜!直角。)乌龟的路线有什么特点?(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怎么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片,小组合作,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更好?(注意在讨论之前要先选好记录员、测量员和监督员和汇报员。)(1)生合作解决以上问题(2)小组汇报解决方法,师板书并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师:好,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预设: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因为长方形有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所以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是:6×2+4×2=20(厘米)。(师板书)师:哪个小组计算的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小组的方法和结果都一样?师:哪个小组计算的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生2:6+6+4+4=20(师板书)生3:(6+4)×2=20(师板书)师:哪个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预设:生4: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正方形卡片的一条边长是5,根据正方形的特点,用5+5+5+5=20(厘米)。生5:5×4=20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那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一般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呢?预设:生:长+宽+长+宽=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随着学生的汇报,师板书)师:有这么多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每一种方法都很棒,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那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呢?引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就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齐读2遍)参考资料,少熬夜!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们总结出来了,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正方形的计算公式?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齐读2遍)师: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兔子和乌龟赛跑的路程吧?2、比较他俩的路程的长短,得出结论: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师:开始小兔子说“比赛不公平”,它这种没有经过计算就下结论的做法对不对?这时小兔子会怎么做?师:是呀,小兔子知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师:在这次比赛中,兔子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一心一意的和乌龟比赛,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乌龟又不服气了,说:“跑得快算什么,我们一起来比比智力吧!”同学们,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比赛吗?(愿意)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比赛题目吧!1、小小判官。(课件出示)(1)长方的周长=长+宽×2。()(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0米。()(5)用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其中一个正方形周长的2倍。()2、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3、量一量,算一算。测量并计算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4、拼一拼,算一算。两人一组,把两块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算一算所拼图形的周长。5、分一分。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四、课堂总结。师:和我们一样,这时候兔子和乌龟的智力比赛也结束了,在比赛中,乌龟取得了胜利。兔子跑得快,乌龟更聪明,兔子和乌龟各有所长,我们用掌声为它们祝贺!其实每个人也都各有所长,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对不对?兔子和乌龟的比赛结束了,我们这节课也要接近尾声了,请同学们想想: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参考资料,少熬夜!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课下请同学们: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3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2、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3、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教学重点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四、教学难点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五、教学流程一、基础练习知识点复习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学生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板书整理: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长、宽”后出示:长6宽3,并要求快速算出周长。板书:(6+3)x2=18.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学生读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激活学生已有旧知,唤起学生对知识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实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2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