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精选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精选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精选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板书设计【第一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声音——沉着有力、宏亮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九年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教学过程一、竞猜题导入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00多万字的作品;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参考资料,少熬夜!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二、合作探究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2、学生质疑解答: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1篇动人的演讲(一次);⑶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⑷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3、质疑用词写法:⑴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⑵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⑶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⑷热心肠体现在哪里?4、探究明确:⑴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⑵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⑶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⑷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5、评点大师:作旁注:⑴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⑵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⑶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⑷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6、表演开场白: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三、教师小结参考资料,少熬夜!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四、布置作业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教学设计说明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学习目标:【第三篇】1、感受与鉴赏: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2、积累与整合: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学会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3、应用与拓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同时把他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力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领略大师演讲风采。(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听写并注意加点字的字音:迥乎不同短小精悍博闻强记手舞足蹈精彩分呈淋参考资料,少熬夜!漓尽致无人问津莅临叱咤风云酣畅拭泪2、让学生简介梁启超和梁实秋(学生介绍之后课件展示):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送“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余杭人。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听课文配乐朗读)1、本文是1篇生动有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明确:非常成功。从第9段可得知,有许多人受感动,甚至还因此爱上中国文学。(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板书。)2、梁先生是怎样做得如此成功?请同学们讨论,来借鉴他的演讲技巧。明确:⑴开场白独特:“梁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⑵声音沉着有力,富有感染力。语速、节奏、语调、重音三方面来定诗文的感情。⑶表情丰富,常言道“要感动别人就得先感动自己”,梁先生在演讲时,不光在用他的渊博学识,还灌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最典型第8段讲到《桃花扇》与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表现忽喜忽忧,忽而痛哭流涕,忽而开怀大笑,极富感染力,作者精确地用了一个词──“大汗淋漓”来表现。板书:开场白──独特演声音──沉着有力讲内容──丰富而有趣参考资料,少熬夜!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3、通过这次演讲你能看出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读课文,勾画写人物的语句,然后回答,老师引导整理。)明确:⑴外貌:①身材──短小精悍②眼神──光明四射③步履──稳健④气质──潇洒⑵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而谦逊、博闻强记、自由洒脱)总之他是一个有文采有激情的学者。总结:同学们分析很在理,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外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用语准确,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4、在看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明确:选材很讲究,只选取几个片段的记忆、片段印象,就象摄影只选取几个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5、再好的材料和感情还得通过语言来表述,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梁实秋的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并总结特点?(带情感朗读。)明确:语言简洁,如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却极有形象感,让人回味无穷。6、这么简洁的语言蕴含作者这样的感情?(请大家深入体会。)明确:简洁的语言中透露出作者对恩师真挚而浓厚的情感对老师的尊敬、钦佩、爱戴之情。“过去也有不少显宦……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给作者留下印象深,对作者影响大。7、本文梁实秋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我们作为学生听的课不计其数,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下来,与人分享。8、作业:描写是凸显人物个性的有效手段,你最喜欢那段描写?仿写一段。九年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第五篇】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一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第3篇文章,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而本文是梁实秋先参考资料,少熬夜!生选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而成的,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表现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饱含深情。本文采用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订一课时。目标解读: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重点难点:1、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2、通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阅读《金太阳导学案》,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2、教师准备好朗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搜索梁实秋的一些事迹,全面欣赏他的人格魅力。学法指导:运用默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作旁注。合作小组功能发挥:1、阅读课文,讨论思考,做好标注。2、阅读文本,分组讨论,各小组展示、辩论,发表见解。学习流程设计预习环节(20分钟)课前自习完成。1、明确学习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钟)2、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积累语言基础知识。(8分钟)3、课外搜集梁实秋的事迹及其他作品。(3分钟)4、自主学习导引: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5分钟)课堂环节(40分钟)目标明确:(1分钟)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一、导入课文(1分钟)二、预习检查(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纠错。1、检查《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的完成情况。(4分钟)2、作家作品、背景介绍。(1分钟)三、合作探究(33分钟)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内容。(3分钟)2、问题探讨(25分钟)探究:作者是怎样表现梁任公的特点的?(4分钟)(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鉴赏表现人物的手法。)探究:有人看到文章开头“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便推断梁启超晚年意境没有了先前的爱国热情,他是借研究学术来逃避现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情节和课文加以阐述。(7分钟)(点拨:联系梁启超的思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本文的相关内容。开放性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探究:赏析文章妙句。(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做好标记)(12分钟)(1)过于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2)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3)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点拨:赏析句子要答出“妙”在哪里,即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出什么情感在结构和内容上面起到什么作用。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后,选代表展示。)探究: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2分钟)(点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展示)四、课堂训练:导学案第三层级第1题。(4分钟)五、课堂小结(1分钟)固学环节(课后完成,约20分钟)1、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参考资料
本文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5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