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孩子磨蹭怎么办?》家长朋友们大家好,说起这届家长的痛点,孩子磨蹭绝对能上榜单之首。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应对孩子的拖延磨蹭呢?首先我们还得了解不同的磨蹭背后的原因。一、生理因素导致的磨蹭1、大脑额叶尚未发展好我们大脑神经的控制功能,和语言的调整功能,都在额叶。如果额叶没发展好,孩子就没办法专心,就容易兴奋和走神,写作业时就显得磨蹭。然而前额叶的诸多功能,在幼儿期稍微发育后,直到青春期才有爆发式的发展。因此小学生阶段磨蹭和注意力不够集中这和他们大脑额叶尚未发健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2、先天的气质或性别因素有的孩子气质天生是比较慢,强度较弱,情绪比较稳定,做任何事情都是慢慢悠悠的,除非有很吸引他的因素存在,才能够加快完成项目的速度。另外很多父母会发现,男孩普遍比女孩更“没耳朵”。做什么事情,都要催上很多遍,才可能动弹一下。这与男孩子对语言信息的敏感程度低于女生有关。二、情绪因素导致的磨蹭1、磨蹭是对父母的抵抗《战胜拖延症》一书的作者蒂莫西·皮切尔博士的研究发现,家里要求比较严格的孩子,容易拖延。拖延是孩子的一种被动攻击,用来反抗别人对自己的控制。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做事情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务也就越多。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故意磨磨蹭蹭表达不满。2、对催促形成了免疫和依赖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时间习惯往往采用的就是不停催催催的方式,结果孩子的时间观念没培养好,倒是培养出了把妈妈当成闹钟的习惯,孩子判断自己要不要做任务的标准是看妈妈生气到什么程度。当妈妈催第一遍的时候,他一点都不在乎,因为她知道妈妈只是打个预防针,反正还会再催的。当妈妈催第二遍的时候,他心里有点准备了,预感到妈妈可能会发火,所以抓紧最后的时间多磨蹭会。当妈妈催第三遍的时候,他知道妈妈真的发火了,再不去做任务真的会挨揍。3、孩子更享受过程成人做事是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结果,因此成人一般都会自觉地抓紧时间尽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则不一样,孩子做事在很多时候是为了享受做事的过程,是为了体验做事的过程,他们做事的主要动力是「好玩」,他们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他们花在做事的过程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于是,在大人看来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却迟迟不能完成。其实,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状态当成问题时,自己狂躁和焦虑的情绪就会减少。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关于孩子的拖延症,我们要意识到“磨蹭”只是结果和表象,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正确的引导,比催促、责骂更有效。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留住他们的耳朵,让他们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学会耐下性子来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以下给到一些具体的培养方向:1、培养准确的时间观念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到底是多长一段时间。于是,你火急火燎地冲孩子嚷:“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而孩子还以为5分钟是段挺长的一段时间,继续慢慢悠悠地该干嘛干嘛。像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利用计时器或者闹钟来帮忙,当你要求孩子“5分钟洗完脸”“10分钟写完生字”时,设定上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到底有多长。另外,时间观念的培养父母需要做到陪孩子坚持规律的作息。起码每天几点吃饭、几点去散步、几点读睡前故事、几点睡觉,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仪式感。坚持给孩子输入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孩子会更有时间观念,明确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做到心中有数。2、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培养自信心有的孩子用磨蹭来表达父母的不满。对父母进行消极抵抗,这种情况暗示父母需要跟孩子好好交流了,问清楚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件事,是目标太大还是没信心完成,然后你们共同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父母给孩子定目标,一定要靠谱,不要一下子就要孩子“上天”。遵循一个原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日常交流中给到孩子积极暗示,培养孩子完成目标的自信心。3、不要包办过多,培养自主性。每个孩子的自主性从小就开始萌发了,只不过有些家长害怕他们受挫或受伤害而处处包办、代替、指导,反而一点点挫伤了他们自主探索、尝试的欲望和自信。逐渐养成了事事依赖父母的习惯。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本文标题:孩子磨蹭怎么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05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