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一地理教案(最新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一地理教案(最新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一地理教案(最新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一地理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2、热带雨林的危机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能力目标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教学难点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教法学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导课。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巴西。2、展示世界政区图。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参考资料,少熬夜!热资源丰富。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电脑播出巴西的地形图(多媒体课件)读图回答: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4、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1/3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提问):(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决定。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举例说明。教师提供图表总结。经济价值——提供木材提供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三)。巴西是怎样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活动):由学生出示资料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1.林业部长2.外国开发商3.当地农民4.生态学家。(小组成员认领角色,通过讨论,然后上台表演。各小组经过角色之间引起的争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总结):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二。热带经济作物王国1、看图请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结合图,34图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咖啡、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总结: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参考资料,少熬夜!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三、民族工业的发展1、导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2、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2)16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3)17世纪末,掀起采金热。(4)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3、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总结:的确,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4、引导:巴西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除靠近矿产地等因素以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提示:从交通、气候等方面考虑。(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5、引导探究:巴西的能源矿产如优质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该怎样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2)进口能源。(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总结应用四。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桑巴王国”巴西,知道了它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热带雨林最多的国家,该国铁矿丰富,工业发展很快,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占世界重要地位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位置和自然环境1、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参考资料,少熬夜!3、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二。热带雨林的危机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提供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热带雨林的保护三。热带经济作物王国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剑麻四。民族工业的发展1、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2、人口和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初一地理教学设计范文大全【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教学难点: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课前预习:阅读教材38-----42导入新课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重难点教学过程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2、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3、回忆世界人口和人种的分布,这里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4、找出主要的国家:尼日利亚,几内亚,刚果,赞比亚,南非等。5、这里很早就沦为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二战以前,只有本区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独立国家,现在都已经独立。参考资料,少熬夜!6、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网、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7、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8、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9、上面我们小朋友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学生美丽、富饶、神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单一商品经济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请在小组内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注意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2、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4、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朋友想想办法。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6、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7、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总结应用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参考资料,少熬夜!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第三篇】世界居民和国家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种族和民族,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了解世界各地区语言的使用与宗教的信仰情况;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国家数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2、本节还介绍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风土民情、宗教、人种方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知识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2、按教材顺序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世界人口、人种、2、了解世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分布;2、教学难点:按具体情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三、教学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世界人种图。四、教学过程(一)世界人口:1、增长速度很快;⑴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⑵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达亿;2、人口分布很不平衡:⑴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⑵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少,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1、种族:⑴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人数世界第一,占54%;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参考资料,少熬夜!②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⑵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世界第二,占37%;①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②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⑶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①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②分布: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乡在非洲)⑷混血种人种占%,南美洲最多。2、民族:(1)民族是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2)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3)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也有单一民族;(4)犹太人、吉卜赛人遍布于许多国家。(三)小结:语言人种居民(板书)宗教民族课后作业1、作业本:第1-9题2、填图册:P.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第四篇】《多变的天气》课题: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教学难点:参考资料,少熬夜!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课时:1课时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请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场景对话如下。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
本文标题:初一地理教案(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07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