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实用九年级数学教案【实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实用九年级数学教案【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实用九年级数学教案【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中学数学九年级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设计示例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四)美育渗透点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9+(+6);(-11)-7.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参考资料,少熬夜!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讲评(-9)+(-6)-(-11)-7.(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原式=(-9)+(+6)+(+11)+(-7)=-9+6+11-7.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1)(+9)-(+10)+(-2)-(-8)+3;(2)+()-()-()。2、判断参考资料,少熬夜!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A.负7、正1、负5、负9;B.减7、加1、减5、减9;C.负7、加1、负5、减9;D.负7、加1、减5、减9;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9+6+11-7=-9-7+6+11.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填空: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师:-9-7+6+11怎样计算?学生活动:口答〔板书〕-9-7+6+11=-16+17=1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1、计算(1)-1+2-3-4+5;(2)。参考资料,少熬夜!2、做完前面两个题目计算:(1)(+9)-(+10)+(-2)-(-8)+3;(2)。学生活动:四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法说明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1、减法转化成加法;2、省略加号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三)反馈练习(出示投影4)计算:(1)12-(-18)+(-7)-15;(2)。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四)归纳小结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学生活动:口答。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八、随堂练习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1)(-5)+(+7)-(-3)-(+1);(2)10+(-8)-(+18)-(-5)+(+6)。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3、计算(1)0-10-(-8)+(-2);(2)-++3-4;(3)。九、布置作业(一)必做题:1.计算:(1)-8+12-16-23;(2);(3)-40-28-(-19)+(-24)-(-32);(4)-+(-)-()-;(二)选做题:(1)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2)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参考资料,少熬夜!十、板书设计中学数学九年级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学会运用。2、知道判定切线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初步掌握方法的选择。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的方法。教学难点:切线判定定理中所阐述的圆的切线的两大要素:一是经过半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学生开始时掌握不好并极容易忽视一。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教师问题1.怎样过直线l上一点P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问题2.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问题3.如何判定直线l是⊙O的切线?启发:(1)直线l和⊙O的公共点有几个?(2)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与半径的数量关系如何?学生答完后,教师强调(2)是判定直线l是⊙O的切线的常用方法,即:定理: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OA等于圆的半(如图1,投影显示)再启发:若把距离OA理解为OA⊥l,OA=r;把点A理解为半径在圆上的端点,请同学们试将上面定理用新的理解改写成新的命题,此命题就是这节课要学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板书课题)二、引入新课内容学生命题:经过半径的在圆上的端点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证明定理:启发学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分析证明思路,阅读课本P60。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理的证明:已知:直线l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直线l⊥OA,求证:直线l是⊙O的切线证明:略定理的符号语言:∵直线l⊥OA,直线l经过半径OA的外端A∴直线l为⊙O的切线。是非题:(1)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一定是这个圆的切线。()参考资料,少熬夜!(2)过圆的半径的外端的直线一定是这个圆的切线。()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引导学生分析:由于AB过⊙O上的点C,所以连结OC,只要证明AB⊥OC即可。证明:连结OC.∵OA=OB,CA=CB,∴AB⊥OC又∵直线AB经过半径OC的外端C∴直线AB是⊙O的切线。练习1、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R,直线AB经过⊙O上的点A,并且AB=R,∠OBA=45°。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练习2、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CD于点D,AC平分∠BAD。求证:CD是⊙O的切线。例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且BD=OB,过点D作射线DE,使∠ADE=30°。求证:DE是⊙O的切线。思考题:在Rt△ABC中,∠B=90°,∠A的平分线交BC于D,以D为圆心,BD为半径作圆,问⊙D的切线有几条?是哪几条?为什么?四、小结1、切线的判定定理。2、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①定义: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②数量关系: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半径(即d=r)。[③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且与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辅助线和证法规律。凡是已知公共点(如:直线经过圆上的点;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往往是连结圆心和公共点,证明垂直(直线和半径);若不知公共点,则过圆心作一条线段垂直于直线,证明所作的线段等于半径。即已知公共点,“连半径,
本文标题:实用九年级数学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08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