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护航成长从心出发小学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护航成长从心出发家长心理健康讲座汇报人姓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1.以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2.如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内容一、当今的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三、当今家庭教育容易出现的误区。四、家长应该怎样做。1一、当今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ONE心理问题1.一般心理问题2.心理障碍3.精神疾病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2万多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最新出版的《让父母远离困惑》一书中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有33.2%的学生存在强迫现象;存在偏执问题者占24.8%;存在敌对、不友好方面问题者占23.1%;存在人际关系过敏问题者占31.4%;存在抑郁问题者占32.6%;有28.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学习压力感存在问题者占36.6%;适应不良者占34.6%;情绪稳定方面存在问题者占35.7%;心理不平衡方面存在问题者占33.4%等。孩子容易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1)依赖性如今,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学生依赖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很多事情自己能做也不做,过分的依赖家长。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与长辈的溺爱。(2)自私自利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是指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的行为。孩子容易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3)自卑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孩子在6到11岁期间,是勤奋自卑两极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孩子能养成勤奋、自信的性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她)以后一生的成功,反之会变得一生都自卑。很多孩子由于受挫能力低,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开始怀疑、否定自己的能力。以后再稍微遇到点儿困难就放弃努力。早早地在心里给自己贴上“差生”的标签,总觉的自己很差,结果越来越差。孩子容易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大象与木桩(4)孤僻这样的学生不是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就是经常被老师和家长忽视。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不合群、不愿意跟别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和苦闷。往往使自己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焦虑和苦闷,从而引起“低人一等”的心理。孩子容易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5)焦虑1.学习和考试。2.人际关系不良。3.过多批评和指责。同伴矛盾师生冲突亲子关系不良原因:孩子容易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6)妒忌与攀比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较少,认知水平较低,喜欢表现自己,而自我控制能力又不足。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好,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当看到别的同学得到表扬或超过自己时,内心就会一时失衡,但又不能理性的对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便产生了妒忌。由于受社会风气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小学生也会盲目的进行物质上的攀比。孩子容易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7)逆反不少的小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采取消极抵抗。你越是这样说,他越是不这样做,老是和你对着干。逆反这一现象呈现出了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孩子容易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8)拖拉很多孩子都会有拖拉,拖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主观客观)1.身体能力不足(如: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2.不良习惯(如:家长无正向引导)3.情绪原因(如:畏难情绪)4、外界诱惑因素过多(如:电子产品、零食影响学习)孩子容易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拖拉的毛病呢?1.给予激励。2.必要惩罚。3.树立榜样。4.创造环境。(9)厌学产生的原因目前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生活和学习没有目标,没有成就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家长、教师评价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实际上,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孩子容易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2二、家庭教育很重要ONE学校社会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成长重要性的排列是:(以前)(以后)家庭3三、五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ONE1.溺爱、放纵过分保护、过分溺爱放纵,不论孩子怎么做,都认为是对的,而且从不严格纠正。对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孩子做,什么事父母都包办代替。培养出的孩子缺乏容忍力和自制力,经常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而且不爱自己动手,长大以后会变得主动性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极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结果:1.孩子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表现欲低)2.骄横、目中无人、得寸进尺和自负。3.懒惰无能、动手能力差、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依赖性强。4.社会适应能力低。家长为孩子画框定调,限制孩子的言行,要孩子的言行符合父母的意愿,不让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把孩子培养成完全听话的“乖宝宝”。由于父母过渡的限制,使孩子无所适从,结果变得谨小慎微、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和决断能力,限制了孩子思维灵活性、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平平,有些孩子几乎从来不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学习上主动性很差。2.强权支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常常持批评态度。严格不等于严厉,严格不等于打骂,严格不等于讽刺挖苦。父母严厉惩罚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造成子女的胆怯、懦弱、退缩、自卑等不良行为,容易引起子女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也可能使孩子形成粗暴、野蛮、敌对、蛮横无理、说谎等不良个性特征,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3.歇斯底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认为孩子出现忧伤、愤怒、恐惧、兴奋等情绪无关紧要、不闻不问。父母由于过忙,或者希望给孩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因此对孩子的事情一般让其独立做主,从不过分干涉。但由于接触时间少,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绪,不能对孩子存在的和面临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合理的有效的疏导,这样容易让孩子感到父母不重视自己,从而使孩子产生一种无助感。4.熟视无睹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5.对比心理这样的家长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但是不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只看到别人孩子的长处,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比别人的孩子强。恨铁不成钢,为了教育孩子,指名道姓地以别人的孩子为榜样。,拿别人孩子的优势来对比自己孩子的弱点。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的家长把孩子看作是生命中的唯一。有的家长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孩子强,自己就比别人强。孩子取得的成绩就是自己取得的成绩。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实现。把孩子的前程简单的当作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就试着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而不是听取孩子的意见,不是让孩子量力而行,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6.补偿心理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4四、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做ONE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2至7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至12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2至成年),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一)家长您不要急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量水实验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学习,而是要建立规则意识,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是要跟随孩子一辈子的,规则的建立才可能使孩子将来很好地适应社会。自然人社会人(二)了解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你的一生里,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里学到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平静的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例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本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饭前便后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道歉,答应小朋友或别人的事要做到,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三)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在说教孩子的时候,经常反思一下自己:我们家长自己真的做到了吗?(四)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用“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不用大人高高在上的态度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自作主张地决定孩子该干什么,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哪些做法对孩子是好的,哪些做法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1.要学会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消极语言暗示“你这都学不会还能学会什么?”“上课不要走神!”“不要贪玩!”积极心理暗示“我觉得你进步了不少!”“你一定会完成的很好!”(五)学会和孩子说话2.学会夸孩子(1)鼓励夸奖孩子,越具体越好。空洞的夸奖反而使孩子对这样凭空出来的赞美生出反感和免疫。表扬孩子要掌握好度,不能假惺惺的,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不能把表扬当成讨好孩子、拉近与孩子关系的一种手段。肯定和表扬是要实事求是的,发自内心的,而且越具体越好。(2)多夸努力,不夸聪明孩子做得好,若你夸得具体、夸他努力,孩子懂得了,下次还会这样做;若你夸得笼统,只夸他聪明,孩子要么容易认为“天生聪明、不需要再努力”,要么在下次失败后,就深深地怀疑自己的能力。(3)有话好好说经常说攻击性的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疏远亲子关系。攻击性的:“你怎么回事?喝完牛奶不放进冰箱?”“快放开,抓住我头发了!真烦人!”中性的:“没喝完的牛奶,最好放入冰箱,要不容易坏掉。”“不要抓我的头发了,我感觉很疼。”成功的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不成功的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相同的。
本文标题:护航成长从心出发小学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10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