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送东阳马生序试讲课稿10分钟5篇
送东阳马生序试讲课稿10分钟5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送东阳马生序试讲课稿10分钟5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送东阳马生序试讲稿10分钟1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来自***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本次活动作具体的阐述。一、深入文本,说教材《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4篇文言文。此文是作者给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二、依据理念,说目标新课标要求8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文章,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8年级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较低和学习态度不端正这一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歌诀乐读法,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课文(2)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2、重难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利用歌诀乐读法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难点是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三、多措并举,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篇课文我准备采取“歌诀乐读法”“情境感无法”“层层追问法”等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其乐于学,勤于思。此外,我还将采取激励法贯穿整个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愉悦的状态。达到知识性和愉悦性的统一。四、情感互动,说流程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课文的主题,让学生细心品读、充分思考,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目的。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环节:一、激趣,导入;二、参与,感悟;三、总结,升华。第一环节:激趣导入,背诵课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熟读文言文的基础上最好能达到背诵的目的,“歌诀乐读法”就是利用读书的节奏来达到背诵的目的。所以这一环节我会用这一方法来完成既定目标。首先我会问请部分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文章段落,然后我会对同学们说:老师很欣赏你们的朗读,我也想表达表达,可以吗?接着采用“歌诀乐读法”范背“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告诉同学们合适的读书方法可以让背诵事半功倍,今天老师就把这个方法教给大家,顺势介绍“歌诀乐读法”,然后我会领读,并要求学生认真跟读,最后采取学生领读、分小组读、男生女生对读等不同诵读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整体感知全文,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第二环节层层追问,体会文意角色扮演是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热情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方法是教师创设一种特定的问题情境,与学生一起进入角色,并开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堂讨论,它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第一课时结束时我给同学们留下的作业是:自己选一个人物介绍宋濂,即以文中“藏书者”、“先达”、“同舍生”、“媵人”的身份介绍“我所认识的宋濂”。此时让学生代入角色展示自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生:我是“藏书者”——我认为宋濂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家境贫寒,无钱买书,得知我家有许多书,便厚着脸皮从我家借书。但是我怕父母知道,给它限制期限,结果他总能按时归还,我觉得他还是很讲信用的,不过还书时总是气喘吁吁的样子,像是跑着来的。有一次我想试试他真读书还是假读书,他竟能详细的陈述整本书的内容,甚至有些内容能够背下来,令我吃惊不已。后来我才知道,他借书后亲自用笔抄书,天气寒冷的冬天也是这样,因此每年冬天他的手总是生冻疮。师:这时我就会问你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一个爱读书、诚实守信的人?生:学生就会说家贫,无从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师板书(爱学习、诚实守信)师:这是宋濂什么时候的事?学生会说:幼时师板书(幼时)师:那我们总结一下他小时候读书遇到了什么困难?生:读书很难师板书(读书之难)师板书(爱学习、诚实守信)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课堂上广为运用。它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甚至出新出彩为止。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精炼,我就通过“层层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深入理解文本,感悟人物品质。之后扮演“先达”的同学会说他是一个“尊师重教”的人,这时我相机板书尊师重教,又问,这是发生在他什么时候?学生会说加冠以后,我继续追问这一活动,主要采用进入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创意的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既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下面的品读人物,理解主旨作铺垫。第三环节:总结,升华1、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这一环节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归纳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总结:宋濂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大学士,用宋濂当时的条件和我们今天的条件相比,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刻苦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有所成就。这里用对比方式进一步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对学生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起着激励作用。2.设疑结题:像宋濂刻苦学习的故事在古今中外还有很多,比如孔子《韦编三绝》、车胤《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在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感人有趣的故事呢,下课后去把这些故事找来读一读,你就会得到答案。在这里我向学生推荐了类似故事,却不给他们内容,在他们意犹未尽时,课堂教学戛然而止,就促使他们必须自己去探究,这样既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五、画龙点睛说板书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更是课堂流程的缩影。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指黑板)板书:幼师致书之艰诚实守信加冠从师之难尊师重教成年求学之苦不畏艰苦此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简单明了。各位老师,我的设计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去收获、去感悟,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我的说课完毕,请老师们指正!谢谢!送东阳马生序试讲稿10分钟2一、课文主旨《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1篇劝学之作,语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二、结构内容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虽难而心中快乐。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第二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先讲学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再讲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这段是发议论。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出批评。第三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三、难句解析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3、生以乡人子谒余。生,年青人。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以,凭借。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4、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故,特意。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四、对比论证的运用课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论证。第1、2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例如吃的方面,“廪稍之共”与“日再食(每天只吃两顿),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穿的方面,“葛裘之遗”与“缊袍敝衣”对比;读书方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为求学)行深山巨谷”对比;老师方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而且“未有问而不告”的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且“未尝稍降辞色”对比;书本方面,“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这些对比之后,结论使自然得出了:在如此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低下的问题,而是用心不专的问题了。五、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本文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描写、议论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的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例如,写到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障辞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悦”,把对“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很有声色;写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人物的神态。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绵绣、沃甘肥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敝农、粗粝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这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志趣。文章讲述了分之大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苦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揭示出的道理。送东阳马生序试讲稿10分钟3一、教学目标1、了解序的有关知识2、学习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二、教学重点1、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2、学习文章用对比手法表现主题的手法3、掌握重点实词的用法,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三、教学难点1、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2、教育学生勤奋治学,不怕吃苦四、教学计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时,经常会用孟子的哪些话来安慰并鼓励自己?学生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老师总结:古今中外在逆境中成就事业的人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了解他的成功之路(二)作者简介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三)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四)听录音,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自主完成以下内容1、学生自渎课文后,分组活动①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讨论解决②回忆学过
本文标题:送东阳马生序试讲课稿10分钟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21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