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二十大宣讲党课讲稿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
二十大宣讲党课讲稿: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释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阐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报告对高质量发展的论述,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新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中国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十三次提到“高质量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三次提到“高质量发展”,分别是“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两次提到“高质量发展”。其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二,在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中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六次提到“高质量发展”。这部分内容下面会详细讲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一次提到“高质量发展”,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五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一次提到“高质量发展”,即“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的阐述,涵盖了高质量发展的含义,以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部署。(二)经济发展在经济学中,经济发展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汇。实际上,经济发展一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出现的。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创建了发展经济学,并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概念。罗斯托还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区别、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模型、生产要素和创新的作用等方面作了研究。发展和增长不同:增长主要关注总量的变化;而发展则涉及无数变量,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性别、文化、宗教和生态环境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等。这些目标要求实际上都是围绕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些领域而展开的。经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指发展中经济体成为发达经济体的过程。但同时,经济发展也适用于其他很多领域。从一般的规律看,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普遍经历了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再到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变。我国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我国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当然我们还要推动制造业发展,保持制造业占比的稳定。可以看到,发展的经济结构的规律性变化也在我国发生。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本质。(三)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一是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二是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变化之外的一些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出了“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经济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近代以来的经济出现过多次持续地长时间地增长,那么这种经济增长从何而来?古典经济学家担心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为什么会停止?由于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单纯依靠人力、土地、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但事实是,经济是能够实现持续增长的,这就与古典经济学家的预测不一致。对于这种情况,很多经济学家试图给予解释,他们构建了一个函数,其中用“y”代表经济增长,用“k”表示资本,用“l”表示劳动力,函数最终显示劳动力和资本导致了增长。但是人们又发现,由资本和劳动力产生的经济增长只占整个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左右,还有三分之二左右的经济增长无法解释。此后,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三分之二左右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这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就是说,如果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很难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一般是由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而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业增加值率,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四)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作出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为解决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突出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等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出的一次重要调整。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四部分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部分前两个段落是全面系统部署高质量发展,下面分五个方面进行分领域部署。1.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基本要求、路径思路(1)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3)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路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体来看,“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扩大内需战略,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战略是增加国内需求。我国有xx亿多人口,拥有广阔的市场,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从多方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还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供给侧更有效率。那么,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就是要让供给侧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把供给和需求对接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体现了当前我们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一步认识。首先,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我国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吸引外资,实际上就与国内经济循环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因为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也就是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建厂,是可以获得各种各样中间投入要素的。其次,要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因为我们要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我国既吸引全世界的资源,又为世界市场供应工业产品,这是我国在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但由于产品附加值不高,容易导致资源不被充分有效地利用,因此今后我们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挖潜,释放经济增长潜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核心是要在现代技术、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具体来看,一是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是根据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的发展要求提出的。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加大了对技术外溢的控制,试图垄断各个产业的核心技术。对此,我们更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产业链中的某一来源断了,并不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因为其他方面的供给还有保障。同时,国内的供给能力也要不断改善。也就是说,要让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一个网络,这样如果其中某一个或某两个断裂,也不会对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这就是“韧性”。三是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才能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发展最本质、最集中的表现。2.对高质量发展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一方面,要挖掘人民没有认识到的潜在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第二,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发展本身可以是自由的、缓慢的,也可以是自然的。那么,中国要沿着什么轨道发展?实际上,新发展理念就是对发展作出了一些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这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标题,前两个段落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全面系统的部署,再从五个方面进行分领域部署。这部分共xxxx字,论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基本要求和思路路径,并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五个方面作出了详细部署。当然,高质量发展还涉及很多领域,包括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相应的部分也都作了阐述和部署。我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讲解。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也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展开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进一步部署。报告以“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总体要求,从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阐述。(一)市场主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从经济制度的角度来看,要不断丰富市场主体,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际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有其特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些
本文标题:二十大宣讲党课讲稿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21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