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3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3篇【导读】这篇文档“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1《小松树和大松树》如东县掘港镇环镇小学蒋建红教材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1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我准备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准备:Ppt、小松树、大松树贴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巧揭课题。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在这座大山里呀,住着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读准“松”的平舌音)2.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得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小松树和大松树,小写小点,大写大点)3.谁来读读课题。“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可以编故事:一个老公公靠在木头上。)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4.指导书写。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5.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又是怎样写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呢。把书打开到46页,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边听边思考: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播放课文录音)2.刚才小朋友听得特别认真!谁来说一说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生:它们比高矮的„„)13.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4.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检查5.检查自读效果:(1)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这些词语宝宝。自己先读读吧。出示生字词(带拼音)松树一棵喂多高哇你呢回答风伯伯孩子摸着大山爷爷托起来低下头惭愧(2)指名认读,教师正音。(3)在这些生字宝宝中,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的?哇、呢:读轻声。惭:读平舌音。“摸着”、“伯伯”、“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4)这些词语的意思还明白吗?同桌互相先交流。(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5)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我们请小朋友开火车来读一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6.认识了这些词语再读课文就不难了,现在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到课文中,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流利,更正确。注意拿书的姿势:头正腰直脚放好。小朋友读得很认真!7.课文中有个长句子,读好它,会让我们更加流利地读好课文了。出示课文中的长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组读)(一起读)出示:“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师指导朗读,指名读。)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8.读好了这个长句子,你们再读,会更加流利、正确。边读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出示小节号)分段出示课文指名分段朗读一起读课文(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交流。指名读,其他学生点评。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词:“松、多、呢、回、答、伯、孩、爷、托”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2.教学新偏旁。孩: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父字头、回字框3.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上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托”字提手旁加毛字少一横;“孩”字换偏旁识记;“呢”换偏旁识记。4.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5.组词运用6.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书写姿势。四、作业1.描红习字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出示松树图)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3、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风伯伯大山爷爷孩子摸着托起来低下了头惭愧喂多高哇你呢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1、导读第一自然段。(1)简笔画高山:这是一座山,大松树和小松树它们长在哪里呢?(2)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A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B谁来把大松树和小松树送回家?(贴松树图片)C我们大家一起来读——齐读。(3)小朋友看看这座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4)如果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练习说话:我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看到这些,小松树们你3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过渡: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这么远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2、学习第二自然段(1)过渡:有一天,它回头向山下望去,看到了山下的那棵大松树。它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3)指名读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没有礼貌„„)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A指导读好“喂”。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③那你觉得这个“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B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看得很远的样子读出来吗?⑤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C“你呢”这个词语①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②该怎么读?(看不起大松树,自以为了不起)(5)谁来演一演这棵骄傲的小松树,可以加上动作。(表演朗读)(6)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我们来猜猜看他在想什么呢?(心胸多么宽大的大松树,不和小松树一般计较)过渡:大松树没有理会小松树的傲慢无礼,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3、第三自然段(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2)指名读这一自然段——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3)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C你也能用“比”来说一句话吗?——指导用“比”来练习说一句话。(7)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8)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而是()。(9)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4(11)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慈祥,善良)(12)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A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B多和蔼亲切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男生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4、学习第四自然段(1)你从哪里知道的?(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低下了头”加点)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4)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心情。(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小松树对大山爷爷说,小松树对大松树说。(8)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好孩子。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用你们出色的朗读表现出来,好吗?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2.编课本剧板书设计:8.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小松树图惭愧画大山图贴大松树图高得多第三课时1.练习分角色读课文2.课本剧表演3.指导写字:练习、提、比、乌、军4.完成习字册《小松树》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学会6个字,会认4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唱歌曲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小松树》,学生齐唱。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按小松树的成长过程将课文分为四部分。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看到了什么?画出有关内容。4练习复述课文三学习生字生词。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2交流学习心得。3练习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指名复述课文。二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小松树为什么要长高?你能在文中找到表现小松树这种感情的句子吗?2交流。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又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4指导朗读。5讨论:小松树在成长,变得越来越高,但小松树有一点没变。是什么呢?三联系生活,理解中心句1在成长的历程中,小松树明白了“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能自豪地将一讲你是怎样想的吗?2齐背古诗《登鹳雀楼》,说说这首诗的哪两句话与小松树明白的道理相似。3站得高,看得远。你从这个简单的?小松树教学设计3小松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小松树》,认识木琴,了解木琴的音色。2.感受乐曲的情绪,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3.能合理的用各种打击乐器表现雨声,风声,水声等。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是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3重点难点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木琴。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一、导入师:同学们,张老师今天将带大家进行一场奇妙的森林之旅,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一起走进大森林去看看那里都有一些什么呢?(播放乐曲,听赏。)同学们,乐曲好听吗?那刚刚通过聆听,你仿佛能看到大森林里都有什么
本文标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26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