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 实践共同体项目的活动规划方案【参考5篇】
实践共同体项目的活动规划方案【参考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实践共同体项目的活动规划方案【参考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学习下载。实践共同体项目的活动规划方案(通用)【第一篇】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二、发展目标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学生发展水平。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三、实施内容(一)加强队伍建设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三)交流课堂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四)加强网络教研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五)提升师资常态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习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四、工作安排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二)制度保障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三)队伍保障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实践共同体项目的活动规划方案(通用)【第二篇】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校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落实我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按照上级部署,经研究决定我校将于20xx年11月23日下午召开家长会。现特制订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主题:开门纳谏为教育,家校合作促发展。二、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3日下午两节课后。三、活动地点:一楼礼堂、各班教室。四、活动形式:集体汇报(校长)、分班交流(班主任主持)。五、活动安排:(一)准备工作:1.发邀请函,通知家长;2.各班布置教室、打扫卫生;3.各班语、数、英教师准备发言稿;4.打扫一楼礼堂卫生,准备话筒、电脑等器材;5.做电子屏宣传语;6.统计留校学生数,安排教室和看护教师;7.印发签到表;8.调整投影、音响、视频转播等。(二)人员分工:1.组织安排:齐营;2.车辆停放:保安3人;3.摄影:杨xx;4.家长进校学校路口值勤:王xx;5.家长进校学校门口值勤:李xx;5.学生管理(放学后不能回家的学生由班主任送到指定教室等着家长):实验室:朱xx、关xx;美术教室:类xx、任xx;阅览室:孟x、张x;6.领导巡视:李xx(一、二楼);陈xx(三、四楼);齐x(礼堂)。7.礼堂卫生:卢xx;c8.各班卫生、布置(包括室内外墙上脱落的作品粘贴好):各班正副班主任;9.礼堂话筒、灯光、音响、录像、座次安排等:曹xx;10.礼堂投影、视频转播、学校门口电子屏内容:闫xx;11.礼堂座次引导:任玉x、张x。(三)时间安排:1.学生进校:1:30;2.第一节:1:40——2:15;3.准备时间:2:15——2:40(布置作业、安排学生、布置教室);4.放学:2:40;5.家长进校:2:50;6.集体讲座:3:00——4:00(五六年级礼堂,其他年级各班教室);7.各班交流:4:10——5:00。(四)活动过程:1.集体讲座(3:00——4:00):学校聘请殷永盛教授为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在一楼礼堂设立主会场,由五六年级家长参加,其他各班为分会场,各班家长参加。2.校长专题交流(4:10——4:15):讲座结束后,五年级家长回各班教室,六年级家长留在礼堂,由校长就毕业班问题进行专题交流,结束后家长再回各班教室与老师交流。3.各班交流(4:10——5:00):各班语、数、英老师在教室内与家长分别交流。先进行集体交流,再留下个别家长进行单独交流。六、活动要求1.各班语数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精心准备发言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欢迎标语、班级特色活动、学校活动或优秀作业等内容。发言稿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总结学生学习和检测情况(严禁出现分数和排名),以表扬为主,好的做法可举例,以点带面;(2)特色班级建设情况;(3)以学校规范化管理要求为依托,给家长提出本班的管理建议或要求;(4)有关学校配餐、延时服务的情况。2.各班可留两名学生在校协助老师相关工作,不得在走廊内大声喧哗,其他学生放学后尽量回家,如果家中无人,要等家长开完会一起离校的,由副班主任送到指定教室,由负责教师照看。(周二各班报留校人数,学校安排教室)3.引导学生回家转告家长参加会议时不得将车辆开进校园,尽量绿色出行,电瓶车、自行车一律放在学校外南侧家长等候区,按顺序摆放好;家长不得吸烟、迟到、早退或大声接打手机,必须由父、母中的一人参会,不要让老人来开会,也不要带小孩参会,如果因各种情况无法参加,可单独再约时间与老师交流。4.家长会结束后,班主任老师须关闭电灯、关好门窗方可离校。5.周三下午两节课后检查各班和礼堂卫生。6.认真做好家长会签到工作,并于次日上交政教处。实践共同体项目的活动规划方案(通用)【第三篇】一、指导思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以为学生成长负责、为学生发展服务、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教育合力为出发点,为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教育体系,建立密切、融洽、信赖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促进各类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形成我校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二、活动目的以“增进了解,增强服务;关注学习,关注成长;家校一体,共育共赢”为主题通过家长开放日,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我校各项工作推向新的台阶。三、领导小组略四、活动内容: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如经济状况、文化教养、教育方式、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等)2、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表现状况,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想表现、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3、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和在校的表现。与家长共商促进孩子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4、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5、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心的问题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五、活动要求:1、确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的学生家长,每班至少10名。这些学生家长要有代表性,可以是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也可以是特长生、优等生、潜力生的家长。2、依据了解到的学生情况,做好家长开放日的目的、与家长谈话内容的准备工作。3、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待家长的态度要诚恳,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4、要注重方式方法,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提高家访的质量。5、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多鼓励、多赞赏、多倾听、多探讨,创设和谐氛围。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纪律和思想品德等情况,让家长真实、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6、要根据学生情况,积极向家长介绍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和手段,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7、要虚心、认真听取家长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能当时解答的要及时解答,不能当时解答的要在家访结束后三日内给家长进行答复,并做好记录。六、活动安排:1、家长学校、家
本文标题:实践共同体项目的活动规划方案【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27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