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招聘案例通知公告加入时间:2007-11-2114:36:07点击:841温馨提示:“先学做人,再做学问”,“不卑不亢,温雅大方”。希望大家能从以下案例中得到点启示。案例1北京市一名牌高校的12名应届研究生参加某单位的招聘面试。12名研究生到该单位接待室落座后,接待员同时也是主考的办公室主任,便忙着给他们倒茶水,其中有一名同学小A想起身帮主任倒水,但看其他同学都无动于衷,就怕同学耻笑,于是也没有动弹。接着主任又将茶水逐个送到他们面前,除小A外,其他11名同学都稳稳地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地单手接过了水杯,只有小A站了起来,双手接过水杯,并说了声“谢谢”。之后,主任说你们可以回去了。第二天,只有在学校学习成绩一般的小A接到了《录用通知书》。其他11名同学还愤愤不平,以为小A背后走了什么关系,最终也没能从自己身上找失败的原因。注:礼仪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的行为规范,不讲究文明礼貌,是面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案例2某公司招聘员工,有8名应届大学生前去应聘,这8人走进公司老板办公室后,老板说“我要参加紧急会议,请诸位在此等候30分钟”。老板走后,这8位便忙开了手脚,象在自己家里一样,有的翻看桌上的报纸,有的翻阅桌上的文件,有的摆弄翻看其它物件,总之,8人都在不停的翻阅老板屋里的东西。其实屋里的东西是老板为测试应聘者而故意摆放的,他们的行动都通过安装在屋子里的摄像头传到了隔壁老板的眼里。30分钟后,老板回办公室说“你们可以上别的公司应聘了”。这8位还疑惑不解,并争相议论,没有对我们进行测试,凭什么说我们不行。注:未经主人允许,不许动用其物品,这是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而这8位应聘者连做人的基本规则都不董,将来怎能成为好员工,故而落聘。案例3一位留美博士,应聘到美国一知名高校工作,第一天报到,走进了教授的实验室,这时正好教授有事外出,实验室剩下他一个人,于是就拿起室内电话打起了国际长途,给国内的朋友聊天。40分钟后教授回到实验室,博士还在打电话。这时教授看到了电话机上显示的时间为40分钟。第二天,博士就被辞退了。注:“占小便宜吃大亏”,个人长时间占用办公电话谈私事,是其职业素质低下的表现。案例4某公司招聘员工,公司故意在楼到的拐弯处显眼位置放了一小堆废纸,应试者必须经过这里才能到达面试室,前19名参加面试的大学生都绕开废纸走了过去,第20名应试者进门后,首先毫不犹豫地蹲下拣起废纸放到垃圾箱,而后走向面试室。结果公司录用了他。注:此考题意在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责任心案例5一位曾在某单位工作,习惯了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造谣生事、妒贤嫉能之人,后到一外企工作,在试用期间,就向其老板打小报告,说张三长,道李四短,又言马五讲了老板的坏话。这位外国老板毫不客气地说:“你把心都用在了别人身上,哪里还有心来干好自己的工作。”第二天,公司便辞退了他。注:“长舌婆、乌鸦嘴”是职业人的大忌,不讲团结,心怀叵测,想靠溜须拍马、投机取巧、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人,最终只能摔跟头。案例6某公司招聘员工,在考场外摆放了水果,雪糕,饮料等食品,并写有“免费享用”字样,有几位大学生前来参加测试,看到这种情景,很是惊喜,于是便尽情地抢着、挑拣着吃饮起来。殊不知,这就是应聘者要答的第一个题目,他们的表现,直让考官摇头,结果可想而知。注:“无功不受禄”,这是做人的一个底线。此问题以在考察应聘者的心态和修养。案例7四川省某县一农家子弟小B于2000年顺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全村人为之欢欣鼓舞,父母这时便给小B毕业后的工作定了位,即要进党政机关工作,将来当个市长、省长。转眼到了2003年下学期,同学们都在学习求职技巧,精心准备谋职的一切事宜,而小B却无动于衷,且从不与同学交流。到了2004年上学期,小B也参加了招聘活动,然而他满意的单位都未被选中,他气恼。老师同学劝他参加其他单位的招聘,他也气恼,说那些单位档次低,自己说啥也不能去,并说老师是在贬低他。到了11月份,他家乡某中学可以聘用他,而父母说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去中学教书是大材小用,没让他去。毕业后在家闲着的小B身心憔悴,没过几天,他给父母留下一份遗书便撒手而去。注:小B及其家长没有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没找准定位,过分强调自我;同时小B缺乏健康的心理,心灵太脆弱。一个人只有拥有豁达的胸怀、勇敢的心灵,才有可能成功。案例8清华大学的一名MBA穿了件又旧又褶的短袖上衣、头发蓬乱的去参加一企业的招聘,结果落聘。半年后,该企业又招聘员工,这位MBA再次前去应聘,在他的再三请求下,主考官破例与其长谈了30分钟,考官认为他很有才华,可以录用。他问考官:“我找工作为何这么难?”答:“你的能力每月值1.5万元,你的外表每月值3千元,而面试时间只有几分钟,在短短的时间内考官不可能彻底了解你的内涵,公司要招聘的员工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而你‘腹有诗书气元华',故而你找工作难”。注:应聘者的形象如同“商品的外包装”,新商品上市,其质量再好,包装脏兮兮,也会无人问津。形象自然、整洁、大方,既是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及潜在的职业素质的体现,同时也表示对考官尊重、有礼貌。案例9:有一个人,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战争的爆发,他无法取得工厂所需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血本无归使他大为沮丧,他离开了妻子儿女,四处流浪,甚至想要跳河自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小书。这本书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他决心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遭遇后,作者说:“我已经用心地听完了你所说的遭遇。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不能帮助你。”他的脸立刻变的苍白,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完蛋了。”作者停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是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注作者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份上,清带我去见这个人。”于是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有跳河自杀了。因为在你对这个人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价值的废物。”他朝着镜子向前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镜子里面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几天后,作者再街上碰见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的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是成功的样子。“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丰厚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一部分钱给我。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他还风趣地对作者说:“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去拜访你一次。我将带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注:从来不曾发现“信心”价值的那些人的意识中,原来也隐藏着巨大的潜能。而且这些潜能,通过自信心的增强,可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案例10:在很多年以前,美国的一位著名企业家史密斯先生,在美国一家报纸上刊登一则广告,要招聘一名男秘书。广告登出之后,前来应聘的有50多人,而史密斯先生单单选中的是一个空手而来、没有带任何个人资料的小伙子查理。史密斯选中查理的原因有以下几条:一是查理在进门之前先把自己的皮鞋擦得干干净净,进门以后轻轻地关上门。史密斯认为小伙子是一个细致小心的人;二是查理关好门以后便摘下帽子,脱下大衣,看到没有挂放的地方,便折好放在自己的双腿之上,并很敏捷地回答了包括史密斯在内的主考人员的问话。史密斯认为查理很有礼貌而且很聪明;三是应聘时查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使劲往里挤,而是耐心地排队等候,表现出良好心态和绅士风度。注:应聘时要拘小节,查理的仪表、谈吐、举止虽然都是“小节”,但是史密斯正是通过查理的这些“小节”看出了他的职业素质。案例11:某学院要招聘一名教旅游英语的教师,面试时间是上午9点钟。在8点45分钟时,主管教学工作、也是这次面试主考官的林副院长办公室的门突然被一位女士推开了。正在这位副院长感到有些不快的时候,她问了一句:“请问今天面试在哪个房间?”林副院长马上明白了这是一名来应聘的人员,对她留下了“非常不礼貌”的印象,因为她没有敲门、未经允许推门而入。最后因其“不可为人师表”而未被录取。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首先至少证明了他的修养如何,而个人的修养不仅是伴其一生的财富,而且也是成就大业的基础。应聘者的个人生活习惯、谈吐、修养能否“达标”,是用人单位考虑录用与否的因素之一。案例12:天津市某职业学院毕业的一名化工专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公司谋得了一份比较适合的工作。由于该公司经营不景气,裁员时他被裁掉了。于是他提笔给一家研究所写了一封求职信,大概内容是说:我虽然是一名高职高专毕业生,但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深厚的化工专业知识,而且在某公司工作期间研究出的一项科研成果已被应用。如果你们聘用我,我将为贵所开创新的发展领域。信很快就被这个研究所退了回来,信上最后一句话是:“请您另谋高就。”不死心的他,又发出了第二封信。这一次他在给一家公司的信中写道:“如果你们需要,我将竭诚为贵公司服务。”原以为这次表现得比较谦虚,可能会成功,怎料这封信又被退了回来。下面写着“本公司暂不缺人,以后需要服务的话,我们将及时与你联系”。第三封信是他给某大厂发出的。这次他吸取了前面两封信的教训,一改自己的“脾气”,在信中写道:“如果干化工专业不缺人的话,我可以先做清洁工,如打扫卫生、冲洗汽车之类的活,并且会用搞科研那样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去干好这份工作。”信发出去的第五天,他接到了这个化工厂的电话:“请你速来报到。”到工厂以后他果真干起了清洁工,负责擦洗汽车、打扫厂部办公室、大厅、会议室、走廊、厕所等卫生。他任劳任怨,车辆冲洗得干干净净,办公室、大厅、会议室、走廊一尘不染,就连厕所里也没有一丝令人不快的气味。他性格活泼开朗,走到哪里哪里的人都被他对工作的激情与顽强精神所感染。很快,这名大学生得到了厂领导和上上下下人的认可与好评。厂领导根据他的专业能力和经历,调他到厂科技处工作,他与同事们密切合作,先后拿到了几项科验成果,产品打入市场,为本厂获得了巨额利润。不到2年他被破格提拔为新成立的技术处处长。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认定,首先是锲而不舍、顽强的敬业精神,包括对就业单位的忠诚,其次才是个人能力。假如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总想挑选更好“机会”和“岗位”,用人单位会弃之不用,因为这样的员工不可能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好工作,更不会给单位带来什么效益。所以,在应聘求职中,首先要让人能一眼看出你的顽强的敬业精神和对事业的忠诚。案例13:在天津某成人高校2001年毕业的学习市场营销的两名女学生,被天津的一家医药公司录取了,录取时公司老板已经声明在先,是要到外地去做营销代理,不在天津。职业地是北京、广州、武汉、成都四城市,根据需要安排。其中一姓林的女士报着一种侥幸心理,以为凭自己的气质、条件很有可能被安排去北京或广州。在北京离天津近,可以随时回家,生活习俗也差不多;去广州虽说远一些、热一些,但那是我国最早的开放城市,经济发达,时间干长了说不定可以二次就业。自己作的是这些方面的分析和准备,心理上、物质上都没有做好去武汉、成都的准备,但结果公司分配她到成都工作,她一时接受不了,放弃了这份到手的工作。相反,另一个姓郭的女生,当老板告诉她去外地可能是北京、广州和武汉三个地方中的一个时,她对职业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最后自己的目标定位是最差的地方——武汉。在她认为,去北京最好,分到广州去也不错,这两地都是上选。武汉差点,主要是气候难以接受,但是,如果真去武汉也行,一是目前找一份工作不易,二是事在人为,如果干好了,说不定哪天被公司调动工作呢。这样,她将一切准备工作都放在去武汉就业上,并对武汉的地域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热”,别的都可以接受。最后,公司果然派她去武汉。由于她有这方面的准备,就欣然接受了去武汉的安排,在武汉干了不到
本文标题:招聘案例集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3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