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老残游记》读后感参考5篇
好范文解忧愁1/9《老残游记》读后感参考5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老残游记》读后感参考5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小说《老残游记》的观后感精选1《老残游记》是一部颇具读书快感的小说。薄薄一本小册子,二十来回篇目,读完之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小说吸引读者之处,有的在情节,有的在语言,有的在环境氛围塑造,有的在作者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老残游记》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则在人物的描写。老残是一个浪迹江湖二十多年的老郎中,不图钱财也不沉溺于美色,没有什么特殊嗜好和理想,仿佛人生的乐趣就只有四处走走与看看。当然,这样的身份,也是作者为了叙事需要而安排的。不求钱财酒色,故能随遇而安;身有几样本事,走到哪里也都有安身立命的地方;交际广泛,便处处皆有故旧照应;和官场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不为官场所累,又能在必要时借助政府的力量;性格温润平和,走南闯北“吃得开”,古道热肠却尽力而为,终不致成为晚清的愤青。好范文解忧愁2/9种。种对主角身份的安排和描写,将一个洒脱自由的江湖人形象建立在了我们心中。而同样的翠环这个角色也由作者之笔活跃于纸上。翠环这个女子,也是有些意趣的,看她十三回里对于做诗的议论,一段警世真理,偏从天真混沌大字不识的妓女口中说出,别有一番大俗大雅的味道。这样一个女子,若能调教出来,给铁兄作一风尘小侣,倒是好看。只是老残似乎对她并不太上心,成婚后教她认字,大约也不很认真,所以翠环上泰山时仍是文盲或半文盲。不过,翠环的好处在于天真烂漫,倘若一经刀斧变成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模样,只怕连本来那点味道也丢了。老残和翠环这一段,很有“江湖味”。“江湖”这个词,原是出于庄子的“相濡以沫,相嘘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缘到了便在一起,缘尽了便各自分头走。翠环还多少有些恋恋难舍,老残却似不大在意,或许因为本就没有上心。他们两人,不像夫妻,不像朋友,不像情侣,倒像是人生路上,搭伴走一程,同路便合,岔路便分,谁也不曾真对那个人动过情。整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一句描写是“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这段描写着实奇妙,古往今来描写人的眼睛有多种比喻,但把人眼睛描写成水银的却是第一次见,但却好范文解忧愁3/9又十分具有画面感,仿佛一读完自己的眼前就有一双圆润发亮的眼睛。续书篇末写到了阴司地狱,第七回里,老残对申东造说,“先往东昌府访柳小惠家的收藏,想看看他的宋、元版书,随后即回济南省城过年。再后的行踪,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了。”数月之后的人事际遇皆无法预计也不做考虑,未来的一切好似有计划却又好似手中沙般把握不住,最后心如清风,卷沙而走,这样朦胧而又随遇而安的人生状态也不错。小说《老残游记》的观后感精选2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好范文解忧愁4/9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好范文解忧愁5/9老残游记读后感3话说我读完《老残游记》,颇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发现后面还有若干续集,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又读将过去,看看这老残和德慧生在回扬州路上又会有什么奇闻发生。这一日,老残一行从齐河县便走到了山东泰安境内,泰山脚下。老残游记续篇,大篇幅的文字都发生在这泰山脚下。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杜甫《望岳》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首诗,将泰山的雄壮、神气描摹尽致。虽然未曾去过泰山,却对那里有着向往。而高中时代的第1篇课文《雨中登泰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郑学章先生讲授这篇课文时,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逐字逐句详细讲解。这泰山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老残眼里,又是怎样?不想,随老残行去,却全忘了那泰山之景,竟都将心思集中在“逸云”身上了。甚至于那泰山脚下县长公子的恶劣行径,也成为逸云故事的辅助而已。你道是怎样?原来,这泰山脚的一座“斗姥宫”中,藏了一个高人。如果说《老残游记》中桃花扇访贤一节中,桃花山深处宅子中的女子谈论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之融合,那好范文解忧愁6/9么,逸云乃是佛家之巅峰了。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研究者如此描述她——从六七岁就进入斗姥宫修行的逸云,在如花的年龄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严酷的现实让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终归破灭。特殊的寺庙生活把逸云铸炼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风尘尼姑,让她以尼姑而兼妓女的身份混迹于人世的火坑;她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把自己的精神归宿投射于虚幻的宗教世界,()用虚幻的宗教生活麻醉自己,并姑且拯救自己。此种评述,似乎有些悲观,有一种研究者自以为是的`感觉。其实,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逸云已经完成了人生之修炼,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一种修炼吗?不能因为逸云是在尼姑庵中修炼,就把她的修炼归结为“用虚幻的生活麻醉自己”。参悟人生,参悟生命的真谛,是不分地方的。逸云说法一章中,讲述她所经历的所谓“爱情”那段,无甚可看。讲述悟透生命,得道一节,却颇值得玩味。在焦躁不安的当下世界,我们不妨都来读一读这段参禅悟道的文字,或者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裨益。泰山之行,乃是《老残游记》讲述人间故事最后的精彩。及至走到淮安,老残的笔墨便着重在地狱里了。这节描述,淮安勺湖,到有点意思了。我那天也是好奇,好范文解忧愁7/9百度了一下淮安的地图,没想到果真现在还有勺湖,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勺湖附近看到了“刘鹗故居”的标志。这倒让我对淮安颇有点神往了。言归正传,却这地狱一游,看似和人间故事毫不相干,却实实在在就是人间故事的延续。不管是善人、恶人待遇之别,还是地上地下之分,抑或是人间送纸钱阴间之“享受”,其实作者用意都是让人们在阳间多行善事,少做恶行,修炼以得道,得道以成仙。老残不就是如此吗?别的人阳寿尽时,被叫去阴间哪里还有回去之可能?老残,却可在阴世一游,浑身又散发香气,可回归人世了,所谓“善缘发动化身香”是也。不管这阴阳之说是否真实存在,阳世修美好总归不是坏事,哪怕到了阴间也是真人。老残游记读后感4《老残游记》的续篇最末1篇描述老残梦游地狱,最后其体香浓郁,业已是成就菩提果位了。作者刘鹗在文中多次论述佛理禅意,虽然到底他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不得而知。最后的文字敢于肯定了老残从凡夫证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判断他是对佛教有深入了解的。我们说老残确实是一个凡夫,从文章的开篇便勾勒好范文解忧愁8/9出了老残生活的窘迫,同时也指出他的优势“为人颇不讨厌”。这一句“不讨厌”却成了成佛做祖的基础。生活窘迫却不急功近利,在江湖上摇铃行医却似闲游看景,除了贴补家用,有了钱也不挥霍,遇人急难时又是不惜倾囊奉献。开篇梦游蓬莱,黑夜泛舟,人单力薄却力抗凶匪。听闻酷吏玉贤行径,不觉拍案而起,立即谋划上书陈情。白衣之身公堂上直面酷吏刚弼。泰山上更出谋划策帮助尼寺。充分显示了老残的侠客情怀。当然老残却不莽撞,面对强人,也拿捏得体,不至自己于险境。更是知人善任,利用白太守破冤案,压制刚弼。利用捕快许亮兄弟,巧设金钱套擒拿贾二。宫保要他来做官,他却悄悄离去。开头文中说他写不了八股文章,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去写。老残能写公文,会做诗。他同书店老板的对话,知道五经四书他全然是通达的。两处写到他读书的情景,一处读《八代诗集》,说明老残不好功名利禄,心境闲淡。一处读《大圆觉经》,导致他最后飞升羽化。小说《老残游记》的观后感精选5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知道这文章的好处,虽好范文解忧愁9/9然描写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后来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可以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可以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但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但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但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后,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后,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后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本文标题:《老残游记》读后感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32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