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集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集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的第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2、为什么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二、探索性质1、教学例1。(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米、米、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米为例示范: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关于米、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参考资料,少熬夜!豪米,如图:(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米、米、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米=米=米(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米=米=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2、验证性质(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和的大小。(3)=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三、运用性质1、教学例2(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2)学生自己完成=(3)学生讨论交流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A、学生自己完成。B、全班订正答案。2、教学例3:(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2)学生自己完成。(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A、学生自己完成。B、全班订正答案。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A、,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B、去掉0,会怎么样?C、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参考资料,少熬夜!(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四、看书质疑。学生自己看课本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五、巩固练习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六、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学习内容:P61页例5学习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学习重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一、知识链接1、小数的性质是什么?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3、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小结: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没有变,是因为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61页例5,回答问题:①米=()毫米②米=()毫米③米=()毫米④9米=()毫米三、合作探究1、从上往下观察,从米变成米,小数点向移动了参考资料,少熬夜!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因此,小数点向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数的倍。同理,比较①和③,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比较①和④,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的位置依次向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到原数的、、。2、练习: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向右移动两位是()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是,向左移动()是,向()移动()是305,向()移动()是。3、小结:小数点移动要牢记:右移,左移。移动一(二、三……)位是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倍,位数不够用补位。四、拓展延伸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五、课堂小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到原数的、、……。六、课堂检测1、填空(1)把扩大()倍是62。(2)把59缩小到它的()是。(3)去掉小数点得(),原数扩大了()倍。(4)变为,原数就()。2、判断(1)、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2)、扩大1000倍是。()(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这节课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悟学习知识。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元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学习数学。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参考资料,少熬夜!让学生解决生活中如何确定车站的位置,就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强化与理解,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完成,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垂直线段距离最短的问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采用通过实践“悟”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践的过程中自觉领悟互相垂直的概念。先让学生用两支铅笔摆,再画出自己摆的图形,从生活中抽象出互相垂直的图形。从上课看来,互相垂直的直观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很清晰的印象,这是一种为学生提供的凭直觉感悟的过程。悟后让学生实践,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书观察,学生得出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先沿边对折一次,然后沿折痕对折,也可沿对角线对折,就可以得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在折的时候,出现了有的同学折得很复杂,出现了很多折痕,由学生自己展示哪些折痕是互相垂直的。学生悟出结论:要形成互相垂直的必备条件是:在同一平面内相交、交角成直角。总之,这节课采取选择贴近学生思维的素材,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知识。尽管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将解决互相垂直的知识置于实践操作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能够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直角、相交等知识结合起来。这节课存在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1)学生用三角板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不难,但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太难,我一一进行指导有的同学还是画不准确。(2)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讲不讲,是让学生有较清晰的理解还是有一种模糊的意识就行了呢?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参考资料,少熬夜!回答。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1)在8,35,96,10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2)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参考资料,少熬夜!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本文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36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