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丰厚历史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着中华儿女在处理自身与国家、社会以及自身等复杂关系中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在文化的深处,蕴含着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追求,体现着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各种复杂关系过程中的价值愿望,成为特定文化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秉持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自觉与肯定,是对其文化的旺盛生命力所保持的坚定信心和发展希望。文化自信包含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因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必然包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价值资源,结合中国发展大势,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与坚定文化自信相互支撑、同向同行。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层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进程,一以贯之地体现着中国人民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追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滋养。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丰厚历史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着中华儿女在处理自身与国家、社会以及自身等复杂关系中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虽然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无法真正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对核心价值的理解和追求。在国家层面上,秦统一六国后,虽然朝代更迭,但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却从未停止,从秦国商鞅变法,到北宋庆历新政,再到清代洋务运动,都展现着中华民族对国家富强的追求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沿用至今的文字,创造了四大发明,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名家等众多思想流派,开创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局面,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社会层面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向往和实践,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太平天国运动,展现着在封建统治下中华儿女对自由、平等、公正的朴素理解与艰苦探索;从秦国商鞅变法,到明代的《大明律》,再到清代的《大清律例》,展现着中华民族对法治的理解和追求。在个人层面上,中华儿女用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阐释着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与追求。无论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还是闻名世界的“工匠精神”,都生动地表明:长期的封建统治无法阻挡中华儿女对美好价值观的追求与坚守,悠久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井冈山斗争到中共七大召开,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6年风雨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带领下,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标识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的生成过程,蕴含中国人民对美好价值的理解与追求,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文化运动中,在民主、科学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在艰难的革命实践中寻索着国家独立与富强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使广大劳动人民获得自由和解放,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开创了平等、公正的社会局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各项政策、方针和路线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改革开放时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探索中不断前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蓬勃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局面逐渐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素养逐渐提升。由此可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实践中生成的革命文化,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对核心价值的理解和追求,滋养并锻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一般属性而言,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生存方式,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同时又现实地反映着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和价值诉求。首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本身包含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它必然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益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各种价值愿望,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表现,必然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实践中创立的文化形态,它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自由自觉的劳动生产实践,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利益需求具有同构性,因此它必然包含广大人民群众所公认的价值最大公约数。文化包括表面的文化形式和深层的文化蕴涵。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反映的深层文化蕴涵却是相通、相近、相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因,反映了中华儿女对处理与自然界、人类社会、自身等复杂关系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一般蕴涵。二、促进当代文化新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主观臆造的,它的形成源于人民群众在劳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反映了人民群众现实的价值诉求。因此,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现实文化生活,紧密结合当代文化的新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向同行,在中国发展大势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1.在时代发展大势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随着人类劳动生产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和深层结构,对它的理解需要回归到变化和发展的文化实际当中,这样才能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首先,要在中国发展大势中把握当代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渐完善,文化建设成绩突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取得新发展,越发靠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视的时代发展大势。其次,在中国改革发展大势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虽不是中国特有,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把握它在中国改革发展大势中的现实内涵,体现中国特色,展现时代背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把握它的具体内涵,增强其现实感召力。最后,在多元文化冲击中保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元文化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在文化多样性的视角下,要正确阐释不同文化的源与流、标与本,用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鲜活的事例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使人民群众在多元文化冲击中自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2.以当代中国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当代中国精神发出了中国人民的时代最强音,是当前凝聚中国人民的重要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一方面,要重点阐述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使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国家改革发展实际,并以其为引领,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要着重阐述改革创新的时代内涵,使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的伟大变革中把握国家改革发展大势,激发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热情,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染力。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同构性文化的生成与人的利益需求密切相关。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劳动生产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生存方式,最终生成特定的文化。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在当代文化的新发展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刻理解其与当代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内在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是相契合的,二者具有内在的同构性。一方面,要科学把握当前人民群众现实的、科学的价值诉求和利益关切。当前,随着人民群众视野的开阔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利益需求在宽度上和深度上都有所扩展,比如生活需求、文化需求、情感需求、心理需求、社交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教育需求等。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利益需求是有条件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正视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需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结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于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例如,富强为这些需求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民主、平等为实现这些需求提供制度保障,文明、和谐为实现这些需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由为实现这些需求提供空间和舞台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认同这一同构性,深入挖掘这一同构性,将二者的同构关系理清楚、讲明白,自觉将此同构性运用到管理和教学实践中。三、运用文化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文化的方式,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运用文化的方式,就是要遵循以文化人的规律,用人民群众自己的生存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文化方式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文化的方式。首先,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深层结构。文化的纵向结构具有不同的层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及的文化现象只是文化的表层结构,表现为各种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而在这些表层文化现象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的内核,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独特标识,这就是民族文化心理,或者说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这一内核蕴含于文化现象当中,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它的培育和践行必然要坚持文化的一般方式。其次,培育核心价值观要运用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事关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最后,文化的方式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文化的方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越发突出,是思想政治工作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重要表现,
本文标题: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41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