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23年全市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范例
2023年全市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范例近年来,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三化”支撑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三产融合、三链同构的产业体系初步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三方”联动的经营模式有效推广,肉鸽、白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初步叫响,农业产业化主要指标赶上或超过x市平均水平,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一、突出“一县一业”,着力构建优势特色产业四梁八柱。1.明晰县域主导产业培育方向。立足自身优势,按照发展有基础、市场有潜力、技术有支撑、政策有扶持的“四有”原则,科学论证,精心定位,务实选择1个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县域主导产业的培育方向,制定专项规划,强化推进措施,落实专班责任,力争用3-5年时间,在我市打造1个年产值不低于1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2.打造县域主导产业发展载体。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培育,按照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的要求,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打造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载体,加快形成“一乡一园”“跨乡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力构建良种繁育、技术支撑、标准化规模化种养、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品牌营销等相对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由“多点多极”向“一干多支”转变,逐步叫响x肉鸽、x白茶、金菇菌业等涉农品牌,努力将优势特色转化为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到2025年,创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农民人均特色产业增收力争达到5000元以上。二、突出三产融合,着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强筋壮骨。持续强化“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发展导向,始终秉持“借势发展,借势超车的发展意识,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积极顺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内在需求,找准契合点,寻求突破点,全力做好三产融合文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逐步实现三链同构,不断提高县域主导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1.提升种养水平。依托x鸽业、x养殖园、x禽业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壮大现代畜牧业;稳定并壮大我市生猪养殖产业,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广“百亩千头生态示范方”生猪养殖模式、“蛋白桑”养殖新技术,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产模式,到2025年实现生猪出栏量达50万头以上,巩固我市“生猪调出大县”地位;依托鸽业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全市各乡镇(街道)建设适度规模养殖场,打造“规模领先、品质优秀、品牌响亮、核心掌控、链条健全、三产融合”的“中国鸽都”,到2025年年繁育推广种鸽120万对,存栏种鸽150万对,年出栏乳鸽3100万只,鸽蛋2000万枚以上,鸽精深加工产品产值达5亿元以上,鸽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打造种禽科技示范园,发展种鸡规模养殖场,到2025年,种鸡养殖30万套,孵化优质鸡苗3000万羽,产值3亿元。围绕“白茶、食用菌、优质林果、道地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做优本土品牌。以庙街乡为中心,建设白茶生产基地;以杨庄、庙街乡为重点,着力延展食用菌产业链条,推动其向规模化、基地化、差异化转型,打造现代化菌棒生产基地;以尚店镇、铁山街道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桃、梨、葡萄等林果生产基地;以尹集镇为重点,依托x药业发展舞贝母等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到2025年,白茶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白茶产量达40万斤左右,产业产值达4亿元;食用菌生产规模达2500万棒(袋),产值达2亿元;优质林果面积达到1万亩左右,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中药材生产基地达6000亩左右,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2.做精加工文章。各乡镇(街道)要紧紧围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重点科研院所,切实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和实施,务实拓展产业链条,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小麦产业经济,积极引导扶持粮食加工企业向精深化方向发展,产品向深层次、多样化延伸,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专用面粉加工能力,强化以优质专用、富硒功能性小麦粉为原料,发展高档优质营养挂面类、馒头类等面制品。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满足细分市场需求。支持面制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粮食加工行业龙头,培育知名品牌。到2025年,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主食品工业化率达到25%以上。3.抓好流通服务。积极配建冷链仓储设施。要围绕小麦、玉米等绿色食品原料,茶叶、中药材、果蔬菌等作物以及肉鸽、生猪、蛋鸡等禽畜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因产制宜,加快建设区域共用型和单一配套型清洗、分选、包装、冷藏、烘干等仓储设施,建立覆盖农产品预冷、存储、加工、集散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损耗率,延长保质期,切实保障农户收益。鼓励供销、邮政快递和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快在农村地区经营布局,招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到2025年,乡镇的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达到2家以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持续抓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平台类企业,普及应用移动互联网发展“拇指经济”,打造电子商务产业生物圈和价值链;加大电子商务政策支持力度,开展农特产品网上销售、运营、完善供应链体系,大力推行直播带货、网红打卡等电商新模式,强化网货开发,畅通农产品配送渠道,延伸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电商企业与涉农龙头、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融合互动发展,构建主体多元、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自我循环的电商发展体系,大力实施电商进农村示范工程,积极探索电商发展新路径,加快电子商务应用进程。到2025年,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率要走在x市前列。积极培育新型业态。立足自身优势,持续拓展和挖掘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农业特有功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文旅与科技、生态、体育、休闲、养生、创意等深度融合发展,推进x、x、x、x、x等村创建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促进农旅融合。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保健疗养、养生养老、食疗产业等模式。到2025年,打造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家以上,全景式沟域休闲经济示范带1条以上,研学实践、科普教育的青少年实训基地1个以上。三、突出龙头引培,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硬核支撑要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张、延链补链,持续加大“外引内培”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精深加工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大、品牌引领优势明显的国内知名龙头企业,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1.创新方式招引龙头。精心编制“四张图谱”,列出“四个拜访”清单,建立“三个信息库”,分类制定招商方案,务实创新招商模式,通过开展优势项目推介招商、存量企业以商招商、行业协会搭桥招商、投资平台助推招商、委托中介合作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精准性。2.多策并举培育龙头。建立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壮大机制,实施“育龙计划”和涉农企业“小升规”行动,选择3-5家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骨干优势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因企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鼓励重点企业创新经营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以品牌为纽带,推进资产重组,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3.引领带动彰显龙头。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逐步健全完善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小农户为基础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上联市场开发生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下联合作社带农户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有效贯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分配等各个环节,有力构建三化支撑、三链同构、三方互动的产业化发展新体系、新格局。4.筑牢基础支撑龙头。按照“部门管、龙头带、个体联、政策帮”的总体要求,不断规范提升和办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扶持合作社在良种供应、农机作业、基地建设、收贮冷藏、订单销售等服务功能上优化提升,积极引导合作社争创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大力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注册认证家庭农场,鼓励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改善生产条件,推升经营能力,不断扩大家庭农场基数,使家庭农场成为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龙头带动的基础支撑。到2025年,全市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2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达到20个。全市家庭农场注册数达到500家。四、突出品牌引领,着力筑建优势特色产业核心地标坚持将品牌化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明确“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定位,坚持优质、安全、绿色导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拉动、行业助推、企业支撑、社会参与”的运营思路,围绕“特”“精”“优”“绿”持续发力,以公用品牌培育壮大为龙头,以绿色有机产品为方向,以产地环境评价、生产标准执行、营养品质考量、质量安全追溯四大体系建设为保障,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品牌格局,不断提升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1.聚焦安全打造健康绿色品牌。按照“减量化投入、资源化循环、高效化利用、安全化生产”的“四化”要求,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和可追溯管理,积极开展绿色有机食品申报认证,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成果,不断提升我市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到2025年,全市80%以上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两品一标”产品认证达到20个。2.聚焦品质创塑企业自主品牌。各乡镇(街道)和市直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我市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切实强化品牌意识,培育企业文化,加强诚信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以品质企业、品质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员工,创建和塑造企业自主品牌,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引导扶持重点涉农龙头企业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优势品牌的有机整合,对同类产品逐步实行商标注册、广告宣传、包装设计、质量标准“四统一”。完善、规范和强化对农业品牌的推介、评选、推优等活动,建立优化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鼓励引导各类涉农市场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推介、保护等手段和措施,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5年,全市至少培育1个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品牌,1个以上驰名商标。五、突出科技赋能,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动力引擎积极对接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和龙头引进助推平台,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我市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1.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围绕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强化内引外联,加强与国务院参事室国茶专家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中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联系,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基层农技人才引进与培育,提高基层农技队伍整体水平,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业科技人员包村制度,发挥农技人员在农业产业中的科技支撑。争取在良种繁育、技术研发、食品加工、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在小麦、种鸽、茶、食用菌等特色种养领域取得一批集成性创新成果,“十四五”期间,成功申报省级以上涉农科研项目1项以上。2.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河南农大、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沟通联系,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沟通桥梁,提供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需求、展示、推广、交易等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业产学研精
本文标题:2023年全市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49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