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姓氏歌教案样例【参考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语文姓氏歌教案样例【参考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姓氏歌教案样例【参考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认识儿歌中的12个生字,书写7个汉字。2、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课文。4、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难点:激发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结合学生姓氏,精彩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拿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自学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参考资料,少熬夜!长,张。(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微课展示)4.游戏巩固。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5.练习熟读并背诵。(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三、书写指导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四、作业1、连一连,组成有关姓氏的汉字。木弓口讠彳古长天子月午余2、给下列汉字加个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女()十()又()五、精准参考资料,少熬夜!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精彩导入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3.师过渡:我们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自学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3.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微课展示)(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4.了解单姓和复姓。(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参考资料,少熬夜!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板书设计:识字2.姓氏歌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学习课文第一小节,精心自学【第二篇】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参考资料,少熬夜!言午许。”(微课展示)4.游戏巩固。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5.练习熟读并背诵。(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姓氏歌》教案【第三篇】一、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姓氏歌》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四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单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表明了了中国姓氏之多。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3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能有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3)了解百家姓,初步感受中华姓氏文化的奥妙。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识记12个生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课通过范读、自由读、分节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来朗读和背诵课文。同时呢,本课作为一节识字课,始终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作为一节识字课,要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识字方法的渗透作为教学难点,在孩子们的交流与讨论中渗透组词、加一加等识字方法。二、教学准备1、课件。2、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等生字卡片。让学生运用生字卡片进行识字练习,并在练习结束之后将卡片张贴在黑板上,形象而又直观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参考资料,少熬夜!3、鸿合教学系统。利用此系统的拖动与克隆功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将生字宝宝拖动到合适的位置来对生字进行正确分类,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他们对生字的识记。三、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先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姓氏,然后问学生:你姓什么?进而引出课题《姓氏歌》,在此环节,注重“姓”这个生字的书写。多种形式朗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1、范读儿歌,听清字音,重点讲解“什么”这一个容易读错的词语,并且学会它的书写。2、自由读儿歌,圈出生字。3、认读生字。带拼音读、去音节读,用思维导图给生字归类。(三)分节朗读,学习姓氏。1、学习儿歌第一节,圈出姓氏。用“你姓什么?我姓……”的问答游戏来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巩固识字方法。2、分析儿歌第二节,明白中国有很多姓氏,有单姓和复姓之分。3、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呢?(四)总结本课,布置作业。仿照下图尝试用思维导图给第三课《小青蛙》的生字归类板书设计对一节完整的课来说,板书设计也不容忽视。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体现课文中的知识点。因此,这节课的板书分为两行,一行是单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第二行是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在每行末加上省略号说明了中国姓氏之多,既形象又直观的展示了本课的重点。板书设计如下:姓氏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教学反思在此课的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通过自由读、分节读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来熟读和背诵课文。同时,本课作为一节识字课,始终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利用课件展示部件分解和结合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我们可以用部件分解即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教会了他们识字方法。同时让孩子通过阅读例句来发现对于一些独体字,如“方、万”等,我们可以采取组词法来介绍自己,将识字方法渗透于他们的交流之中。美中不足的是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采取了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来让孩子们对生字进行归类识记,但是由于鸿合系统的操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尚有难度,导致在此环节费时过多,可以将这一环节安排在预习之中,让孩子们在预习时绘制思维导图,课上进行交流汇报和补充,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姓氏歌》教案【第四篇】学习目标: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2、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学习重点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教学重点:识记“姓、氏”等6个生字;书写“在、后”2个生字宝宝;发现生字的组合特点;正确朗读第一小节。教学难点:正确识记生字。学情分析: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前准备:1、课文录音。2、制作多媒体课件。(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姓氏歌教案样例【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54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