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幼儿园中班教案《吹泡泡》(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幼儿园中班教案《吹泡泡》(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幼儿园中班教案《吹泡泡》(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吹泡泡》【第一篇】设计意图:吹泡泡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在孩子玩泡泡的过程中,我看到孩子追赶泡泡的时候,嘴里不由自主的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声音一直延续到泡泡破裂,就此我就产生了灵感,这个过程可以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气息的训练及力度的控制和想象力的练习,通过泡泡从而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唱泡泡、找泡泡、制作泡泡水、吹泡泡的过程,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科学的奥秘,在泡泡飞得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活动目标:1、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2、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3、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活动中自己探索的快乐。重点: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难点: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活动准备:洗发水、洗衣粉、洗洁精、沐浴露、洗衣液、洗手液等洗涤用品;做好标记的吸管每人一个(标记处开一小口防止幼儿吸入口中);每张桌子上一块抹布。活动过程:一、歌曲导入,引出活动主题。1、教师唱《吹泡泡》,歌曲的间奏教师吹泡泡。2、提问“刚才老师唱的是什么歌呀?”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再唱一唱。3、提问“你们在什么时候见过泡泡呀?”(幼儿想到一件可以出示教师总结:小朋友在洗澡、洗头,还有妈妈洗衣服、洗碗的时候都会看到泡泡,小朋友在公园玩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卖给你们吹泡泡的玩具。二、教师示范吹泡泡,激发幼儿兴趣。参考资料,少熬夜!1、试着从清水里变出泡泡,让幼儿观察清水吹不出泡泡。2、“哎呀,我忘了加东西进去了!”惊讶的口气吸引幼儿专注的观察,加点洗衣粉进去,搅拌之后再试一试,吹出许多的泡泡。3、提问:“一开始用清水有没有吹出泡泡?”“现在怎么又吹出来了?”“泡泡是怎么变出来的?”要求:让幼儿知道加入东西后要搅拌,然后要捏住吸管上标记处再吹,带领幼儿一起做吹的动作,有气体吹在手上才是正确的。三、幼儿自己探索,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1、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玩呀?”2、说明制作泡泡水的规则:(1)吸管不能拿反;(2)一定要往外吹,不能吸。(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一说认识加了洗涤用品的水是不卫生的,不能吃到肚子里)(3)要轻轻吹,用力吹会弄到脸上;(4)杯子和碗是玻璃的,不能争抢;(5)弄到手上要用抹布擦干净。3、总结幼儿操作结果。“谁来说说看,你们有没有吹到泡泡?”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总结:清水是很难吹出泡泡的,还有许多中洗涤用品加在清水中都可以吹出泡泡,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但是不能够一个人玩哦,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加开心哦!四、结束活动,到户外去吹泡泡。“刚才小朋友制作了许多的吹泡泡的水,老师还有一些和你们都一样的泡泡水,我们一起到外面吹一吹,看看泡泡会会飞到哪里,看看泡泡在外面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班吹泡泡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喜欢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创编儿歌。2.能认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3.感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活动准备泡泡瓶若干。活动过程一一、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大胆讲述1.师(神秘的口吻):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很有趣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老师有个参考资料,少熬夜!条件,就是请小朋友把手指操《大胖子》做一下,然后闭上眼睛不要睁开,好吗?(教师吹泡泡,让教室里充满泡泡。)小朋友睁开眼睛,快看是什么呀?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泡泡王国。2.师:喜欢泡泡吗?那想不想吹泡泡呢?请几位小朋友上来,然后告诉他们,老师还有几个问题,如果回答的好的话,老师就要奖励吹泡泡的玩具,但是小朋友拿到玩具后还不能玩,只有老师让吹的时候才可以吹,负责老师就要收回玩具了。(陆续请10个小朋友在圆圈中间吹,其他小朋友观察回答问题)那你们看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象什么?鼓励幼儿用各种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泡泡)我们一起找个大泡泡吧,再来找个小泡泡。3.师:快来看看,我们的泡泡上还有颜色呢!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观察边回答.随着幼儿回答丰富词汇:五颜六色。)4.师:小朋友去追一个泡泡,看看能不能用手捉到它。你们捉到泡泡了吗?泡泡哪去了?(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做好)(5分钟)二、师生边小结边学儿歌1.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边表演)2.师:泡泡的颜色是怎样的?(五颜六色)教师小结:五颜六色真漂亮。3.师: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就怎样了?(泡泡不见了)教师小结: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3分钟)三、再次感受并理解儿歌内容(10分钟)1.师:老师把刚才我们和小泡泡做游戏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1看着课件不带动作读1遍2看着课件带动作读1遍3小朋友看着课件读一遍4教师用手势、动作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四、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进行创编7.师:泡泡好玩吗?你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小泡泡。今天,我们就要来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我们全班小朋友手拉手,变成一个大泡泡;再向圆心走变成一个小泡泡。(教师与幼儿一起,一边朗诵儿歌,一边表演。)1遍8.接下来我们玩个更好玩的,小朋友念完儿歌后老师说,泡泡飞高了,小朋友就把手举起,老师说泡泡参考资料,少熬夜!飞低了,小朋友酒蹲下,老师说泡泡破了,小朋友就说啪,然后回到位置上,等老师在说吹泡泡,你们就回来好吗?)1遍2.师:我们的泡泡还能飞到哪里去?(将“飞到手心上”这一句进泡泡行内容替换。如:泡泡飞呀飞,飞到头发上。咦?泡泡不见了!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滑梯上。咦?泡泡不见了!)3.师:小朋友说飞到哪里,就将它编到儿歌里去。(依次请幼儿回答,然后边做游戏边朗诵创编的儿歌。)五、总结活动师:老师今天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泡泡液,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吹一吹、看一看,泡泡又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再把它编到儿歌里去,好吗?附:吹泡泡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五颜六色真漂亮。泡泡飞呀飞,泡泡不见了!飞到手心上,咦?幼儿园中班教案《吹泡泡》【第三篇】◆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尝试用海绵印章在宣纸上印出泡泡。2.进一步了解国画材料及特性。3.积极参与集体讨论,愿意大胆尝试。◆活动准备1.幼儿已玩过吹泡泡的游戏。2.宣纸,颜料(黄、咖啡、绿),颜料盘,棉签,海绵印章。3.事先绘制小动物吹泡泡为背景的作业纸,人手一份。◆活动过程1.教师以回忆吹泡泡游戏导入活动,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1)引导幼儿回忆玩吹泡泡的游戏。教师: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泡泡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颜色?(圆圆的,有红色、蓝色、绿色……)(2)出示画有小动物吹泡泡的作业纸。教师:小动物也想吹泡泡,但它们不是用泡泡器,而是用海绵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师幼岁同探索、讨论泡泡的画法。(1)教师出示海绵印章,介绍作画工具。(2)引导幼儿用海绵印章印泡泡,并利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海绵印章的用法。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海绵宝宝圆又圆,颜料盒里蘸一蘸,放在纸上不要动,吹出的泡泡真好看!教师:先把海绵印章轻轻蘸上颜色,然后把它印到纸上去,小手不能动,动了颜色就跑掉了。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儿歌策略的运动对帮助小班幼儿理解操作方法以及培养作画常规都有很好的效果。3.教师交代作画常规,指导幼儿创作。(1)教师逐一介绍作画材料,提醒幼儿用完后放回原处。(2)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可念儿歌帮助幼儿强化海绵印章的用法。4.集体欣赏作品,教师评价、总结。教师:你画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颜色?小班吹泡泡教案【第四篇】设计说明:36个月前的宝宝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支配能力差。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塑料瓶,在小熊吹泡泡的情景下,既能较容易地操作,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教养目标:1、认识红、黄、蓝3种颜色,对色彩产生敏感。2、在家长的指导鼓励下,愿意自己动手画画。3、感受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泡泡枪,人手一份画有熊猫吹泡泡形象的作业纸,各色(红、黄、蓝)颜料,没有瓶盖的塑料小瓶若干,抹布。经验准备:宝宝有过吹泡泡的经验。教养过程:(一)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五颜六色的泡泡,引起宝宝的注意。1、引导宝宝观察泡泡的形状与颜色:看,这是什么?(泡泡)2、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3、有一只小动物也喜欢吹泡泡,他是谁呢?教师出示印有熊猫吹泡泡图案画纸:原来是一只可爱的熊猫,熊猫可喜欢吹泡泡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吹泡参考资料,少熬夜!泡好吗?(二)教师示范用小瓶瓶口蘸上颜料在画纸上印泡泡。1、边印边说:红泡泡、黄泡泡……2、泡泡圆圆的,小心不能让他破哦!3、给予宝宝更多有关泡泡的经验。4、提示幼儿换颜色作画时,应用抹布将瓶口抹干净,再蘸其他颜色。5、提示家长:尽量让宝宝自己操作,不要过多干预:在家中要多给宝宝涂涂画画的机会。(三)宝宝自主选择工具印画泡泡。教师巡回观察宝宝的操作情况,鼓励宝宝蘸取不同的颜料印画泡泡,表扬泡泡印花的有多有好的宝宝。(四)展示作品,引导宝宝相互欣赏。温馨提示:本次活动在开展之前,请家长带孩子玩吹泡泡的游戏并观察。
本文标题:幼儿园中班教案《吹泡泡》(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60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