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车辆管理制度【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车辆管理制度【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车辆管理制度【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车辆管理制度【第一篇】第一章目的第1条本制度旨在加强对公司司机的管理,本制度为涉及事项按照其他有关规定管理。第二章行为规范第2条所有司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安全驾车。第3条敬业、驾驶作风端正,遵循职业道德。所有司机必须遵守本公司制订的相关规章制度。第4条严格遵守公司用车规定,拒绝乘车员工公干期间办私事的要求。第5条上班时间不出车时,司机必须在公司工位等候工作,若临时有事离开须向相关领导说明去向和时间。第6条司机请假,必须经相关人员批准,专车司机须经领导同意后,方可请假。第7条所有司机应严格执行出车考勤制度,无故缺勤者一律按旷工处理,司机不听从安排,耽误公事,严重者给与开除处理。第8条如遇晚间驾车司机要注意休息,不准疲劳开车,不准酒后驾车。第9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司机均不得将自己保管的车随便交给他人驾驶或者练习驾驶,严禁将车辆交由无证人员驾驶。第10条司机驾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不准危险驾车(包括超速、紧跟、争道、赛车等)。第11条司机应经常检查所开车辆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出车时保证证件齐全。第12条离开车辆时,司机应注意以下两项。(1)离开车辆时,必须关好车窗,锁好车门。(2)车内放有物品文件,司机离开时,应放置在安全区域内。第14条出发前,司机应做好出车准备,收车后做好相关的工作。(1)出发前,应确定路线和目的地,选择最佳行车路线。参考资料,少熬夜!(2)随车运送物品时,司机应主动帮助公事人员。第15条所开车辆经行政部、总经理、董事长批准后,才能进行车辆大修,修理完毕后,应做好各方面确认工作。第16条车辆用油(除特殊情况)由行政主任-总经理-董事长确认后,进行购买,油卡由司机保管、用油情况要每周与行政主任汇报核对。第三章礼仪规范第17条:司机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1)保持服装的整洁卫生(2)注意头发、手部的清洁(3)个人言行得体大方(4)在驾驶过程中,努力保持端正的姿势第18条:司机对乘车人员要热情、礼貌、说话文明(1)司机应热情接待,小心驾驶,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2)司机应在乘车人(特别是公司客人和领导)上下车时,主动打招呼并主动为乘车人开关车门。(3)当乘车人上车后,司机应向其确认目的地。(4)乘车人下车办事时,司机等候时不得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示,应选择好停车位将车停好等候,等候时不要远离车辆,不得在车上睡觉,不得翻看乘车人放在车上的物品,更不得用喇叭催人。(5)乘车人带大件物品上车时,应予以帮助。第19条:载客时,车内客人谈话时,不准随便插嘴。客人问话,应礼貌回答。第20条:司机必须注意保密,不得传播乘车人讲话的内容,违者予以批评教育,严重者严肃处理。第21条:司机不得在车内脱鞋。第22条:接送公司客人时,应主动打招呼并自我介绍,然后打开车门将客人让进门内,关车门是注意客人的身体和衣物,防止被车门挤压。第23条:行车过程中应及时使用冷热风。听收音机或者音乐应征得乘车人的同意,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乘车人的思考和休息。第24条:在接送贵宾中,司机对待宾客要彬彬有礼、不卑不亢,态度自然大方。如对方打招呼,可按一般礼貌同其握手、交谈。第25条:公司专车司机须保证车内随时有饮用热水供公司客人和领导饮用。第四章车辆保护规范第26条:司机应爱惜公司车辆,平时要注意车辆的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机件。每月至少用半天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时间对车辆进行检修,确保车辆正常行驶。第27条:司机每天应保证车辆的清洁,做到晴天停车无灰尘,雨雪停车后无泥点。前后挡风玻璃和车门玻璃要保持清洁,轮胎外侧和防护罩要经常清洗,做到无积尘。第28条:出车在外或出车归来停放车辆,一定要注意选取停放地点和位置,不能在不准停车的路段或危险地段停车。司机离开车辆时,要锁好保险锁,防止车辆被盗。第29条:出车前,应搞好车卫生,车外要抹洗干净,车内要勤打扫,保持车内的'整洁美观。第30条:出车前,要坚持“三检四勤”制,做到机油、刹车油、防冻液、轮胎气压、制动转向、喇叭、灯光的安全、可靠,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第31条:出车前,要例行检查车辆的燃料、润滑油、刹车油、助力油是否足够,检查轮胎气压和轮胎紧固情况,检查喇叭、灯光是否良好。第32条:出车前严禁酗酒,行驶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严禁吸烟、谈笑、接打电话等有其他有碍驾驶的动作。第33条:行车过程中,密切的注意道路上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动态,与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遇到对方车辆违章行驶,应主动避让,避免发生事故。第五章违章与事故处理第34条:违反交通规则,因司机故意或者是其本人重大过失,造成的人身伤害,其赔偿金额全部由当事人承担。第35条:除认定司机是故意或者是其本人重大过失的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交通事故时,其处理办法如下。(1)违章停车、证件不全、超速驾车或违反交通规则等罚款,由当事人负担全额罚金。(2)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或车辆伤害时,如属公司车辆损害保险范围,当事人可免除责任。但在保险范围之外,当事人应负责损失实额与保险金差额的1/2。(3)公司车辆违章的罚金由当事人全部承担。第36条:酒后驾驶损坏车辆者,由司机负责维修费用,如发生交通事故,除负责维修费用外,按相关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第37条: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在事故现场,司机应做到。(1)迅速与公司联系,接受公司的相关指示。(2)如发生人身伤害,应将伤者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参考资料,少熬夜!(3)应记录下对方车辆的行驶证号、车牌号和发动机号,做好事故报告单(4)从对方驾驶证上,记录下对方的住址、姓名、工作单位、电话、身份证号码等有效信息(5)尽量取得对方名片,以便事后联系事宜(6)牢记对方车辆损坏的部位和程度,条件许可时,可用手机、相机进行拍照(7)记录现场目击者的姓名、电话和住址等等资料(8)对模糊不清或把握不大的问题,不得随意回答交警的询问(9)除完全认定是自己的责任外,不得将责任揽于一身第六章:报销制度第38条报销单各费用应粘贴整齐并向公司行政主任详细说明行车费用经行行政主任审核确认后-总经理-董事长签字。第七章:附则第39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所有。第40条本制度经呈总经理审批,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第二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障运输安全,发挥车辆效能,促进节能减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所称道路运输车辆包括道路旅客运输车辆(以下简称客车)、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货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危货运输车)。本规定所称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是指对道路运输车辆在保证符合规定的技术条件和按要求进行维护、修理、综合性能检测方面所做的技术性管理。第三条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应当坚持分类管理、预防为主、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原则。第四条道路运输经营者是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对道路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周期维护、视情修理、定期检测和适时更新,保证投入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符合技术要求。第五条鼓励道路运输经营者使用安全、节能、环保型车辆,促进标准化车型推广运用,加强科技应用,参考资料,少熬夜!不断提高车辆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第六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监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监督。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实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监督工作。第二章车辆基本技术条件第七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应当符合下列技术要求:(一)车辆的外廓尺寸、轴荷和最大允许总质量应当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的要求;(二)车辆的技术性能应当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要求;(三)车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应当符合《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1)、《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9)的要求。(四)车辆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二级以上。危货运输车、国际道路运输车辆、从事高速公路客运以及营运线路长度在800公里以上的客车,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一级。技术等级评定方法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的要求;(五)从事高速公路客运、包车客运、国际道路旅客运输,以及营运线路长度在800公里以上客车的类型等级应当达到中级以上。其类型划分和等级评定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的要求;(六)危货运输车应当符合《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的要求。第八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从事道路运输经营车辆的管理,对不符合本规定的车辆不得配发道路运输证。在对挂车配发道路运输证和年度审验时,应当查验挂车是否具有有效行驶证件。第九条禁止使用报废、擅自改装、拼装、检测不合格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第三章技术管理的一般要求第十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认真履行车辆技术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第十一条鼓励道路运输经营者设置相应的部门负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并根据车辆数量和经营类别配备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对车辆实施有效的技术管理。参考资料,少熬夜!第十二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加强车辆维护、使用、安全和节能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第十三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根据有关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标准,结合车辆技术状况和运行条件,正确使用车辆。鼓励道路运输经营者依据相关标准要求,制定车辆使用技术管理规范,科学设置车辆经济、技术定额指标并定期考核,提升车辆技术管理水平。第十四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制度,实行一车一档。档案内容应当主要包括:车辆基本信息,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客车类型等级评定或者年度类型等级评定复核、车辆维护和修理(含《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车辆主要零部件更换、车辆变更、行驶里程、对车辆造成损伤的交通事故等记录。档案内容应当准确、详实。车辆所有权转移、转籍时,车辆技术档案应当随车移交。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运用信息化技术做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第四章车辆维护与修理第十五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车辆维护制度。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日常维护由驾驶员实施,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由道路运输经营者组织实施,并做好记录。第十六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车辆维修手册、使用说明书等,结合车辆类别、车辆运行状况、行驶里程、道路条件、使用年限等因素,自行确定车辆维护周期,确保车辆正常维护。车辆维护作业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关于汽车维护的技术规范要求确定。道路运输经营者可以对自有车辆进行二级维护作业,保证投入运营的车辆符合技术管理要求,无需进行二级维护竣工质量检验。道路运输经营者不具备二级维护作业能力的,可以委托二类以上机动车维修经营者进行二级维护作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完成二级维护作业后,应当向委托方出具二级维护出厂合格证。第十七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循视情修理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对车辆进行及时修理。第十八条道路运输经营者用于运输剧毒化学品、爆炸品的专用车辆及罐式专用车辆(含罐式挂车),应当到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资质的企业进行维修。参考资料,少熬夜!前款规定专用车辆的牵引车和其他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由道路运输经营者消除危险货物的危害后,可以到具备一般车辆维修资质的企业进行维修。第五章车辆检测管理第十九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定期到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第二十条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自道路运输车辆首次取得《道路运输证》当月起,按照下列周期和频次,委托
本文标题:车辆管理制度【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63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