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体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体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体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数学教案:连加连减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教学目的:1、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应用题的多种解。2、加连减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常规练习9+3+48+6+93+2+710-8-213-2-719-6-5二、教学连加出示主题图和表格。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3423问:你看到了什么?从表中你看到了什么数量?(三个条件)你能提什么问题?(教师板书出学生的各种问题,并选择:一共摘了多少个?)问:你能列式吗?这个算式我们又叫什么算式?(板书连加)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进行计算!学生板演三、教学连减1、学生看图,口编应用题。有85个西瓜,李明运走26个,我运走40个,还剩几个?学生解答,并板演。四、巩固练习口算:7+59+2072-6-40笔算:46+25+1775-28=54+20+1690-58-24=初中数学优秀教案2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目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对策: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解方程(练习一第6题的第1、3小题)4x+12==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板演并讲评,集体订正。二、尝试练习师:刚才的两道题同学们完成得很好,这道题你们还能自己解决吗?试试看。出示:30x÷2=360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是第一步需要做什么?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一第7题。(1)分析数量关系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S=ah÷2。联系这个公式你能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口答。你觉得在这些数量关系中,哪一个等量关系适合列方程?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板书:÷2=。第⑵题生独立思考并列出方程,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后全班交流。板书:3x+18=。(2)学生独立计算,并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全班核对。小结: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等量关系,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2、练习一第8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读题后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与杨树和松树有关的信息分别列表整理(如列表,作标记等)学生独立解决后再说说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最后核对解方程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从得数的合理性来初步检验)3、练习一第9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分析数量关系,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方程再集体订正。4、练习一第10题。教师简单介绍相关天文知识后,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及时交流,教师及时讲评。5、练习一第11题。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在本题中出现了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在写设句时要注意什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小亮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学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6、练习一第12题。提问:你能看懂这张发票上所提供的信息吗?数量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7、练习一第13题。学生阅读第13题,理解后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教师再补充几题,如:、212华氏度相当于多少摄氏度等。四、全课小结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及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完成配套习题。教后反思:本课时是一节练习课,练习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形如ax+b=c和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二是借助一些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课前,我学习了高教导的“课前思考”,在今天的练习课中补充了两组题目,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题目是这样的:(1)果园里有桃树60棵,比梨树的3倍少6棵,梨树有多少棵?(2)果园里有梨树60棵,比桃树的3倍少6棵,桃树有多少棵?课堂上,我先请学生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学生们经过分析、比较,发现类似第1小题这样的题目适合用方程解,类参考资料,少熬夜!似第2小题这样的题目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另一组补充的题目是:(1)王老师买了3个足球,付了200元,找回8元。每个足球多少元?(2)水果店运进5箱苹果,卖出56千克,还剩34千克。每箱苹果多少千克?对于这两题,我请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而且如果是列方程的话,试着列出不同的方程;如果是用算术方法解的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出了不同的方程或算式。通过本节练习课,我想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指导学生关注怎样从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关注怎样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在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获得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体验,进一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数学教案:连加连减3数学教案编排:连加连减教学设想: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数学教案-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导入语:今天孙老师给唐老师出了些题目,我想请大家帮我一起解答,你们愿意吗?1、算式接龙出示小黑板:师:孙老师还问我从这两组题目中发现了什么。你们能帮我找一找每组两题的联系吗?(指名学生回答)师: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头的一个数。孙老师说根据这4道题还可以写成2道算式,你们想试一试吗?(小组讨论、汇报算式:)师:像这样一个算式里面包含两个加号或减号,我们把它分别称为“连加连减”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课题)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连加连减”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教学例一:师: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个故事。星期天,小红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都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了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小红第三次运来了一个最大的,小红一共运来了多少个?故事听完了,你们都听清楚了吗?看例一挂图回答问题:(1)奶奶摘的是什么呀?(2)是谁帮奶奶运南瓜的?(3)小红第一次运了几个?(4)第二次呢?(5)第三次运了几个?(6)小红一共运了多少个?最后一题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学生口答:4+2+1=7老师板书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呢?谁能完整地说一遍,这样的算式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书上第58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第一次飞来了3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呢?(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4+3+3=10”)师: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教学例二出示例二挂图学生交流说出图意学生: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了3根,第二次又摘下了1根,还剩几根?学生汇报算式“8-3-1=4”师:“8”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呢?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书上第58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池塘里原来有9只小鸭,第一次游走了2只,第二次游走了4只,池塘里还剩下几只?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9-2-4=3”师: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参考资料,少熬夜!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学的都非常认真,现在老师要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真的学会了。1、学生独立练习书上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共同订正。2、出示小黑板:连线指名学生口答。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5、6题)五、思考题找规律填数:1、2、3、5、8、()在□填数使横行、竖行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10。六、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学后记教学从学生已掌握的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接龙”游戏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本文标题: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体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75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