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总结范文暨2023工作计划
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总结范文暨2023工作计划【导读】这篇文档“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总结范文暨2023工作计划”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2020年以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列省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业发展、文化惠民等方面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超序时完成各类考核指标承担4项省小康监测指标1.“三馆一站”覆盖率:目标值120%,实现值150%;2.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目标值100%,实现值100%;3.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目标值100%,实现值100%;4.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目标值4.2%,实现值7.7%。承担2项市高质量考核指标1.完成200场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共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34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7%。2.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市局下达我县任务是达到苏北地区平均值即得满分(2019年,苏北地区平均值为1.864次)。2020年,我县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为6.8次。(二)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突破工作我局作为全县现代服务业突破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切实增强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一办三组”形成工作合力,聚焦重点问题全力攻坚,加强跟踪督查、求实问效,确保现代服务业突破指挥部科学、规范、高效运行。强化政策引导。出台《县现代服务业突破实施方案》《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服务业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20年县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通过政策红利激发企业活力,不断带动和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空间。统筹协调推进。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一周一汇总、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通过联席会议、“一办三组”交流会、指挥部办公室周工作推进会、督查情况通报、作风问题周会诊、提请县领导会办等多种有效途径,科学谋划、高效运作、全面推进、狠抓落实,推动全县现代服务业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围绕100个现代服务业重点实施的项目和相关指标推进,目前已完成或基本完成85个项目。新招引文化产业企业15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0家;新招引拟投资20亿元的奥莱小镇以及拟投资12亿元的洪泽湖湿地温泉小镇等2个文旅大项目(均已签订框架协议)。服务业固定资产达91亿元,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332亿元、同比增长48.9%。(三)旅游业实现新发展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初稿,拟于近期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初稿汇报会。洪泽湖湿地景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王庄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朱湖世外桃源、界集谷虹锦、城头梦幻魔法小镇、梅花奇妙哆哆等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健康有序发展,稳步推进提档升级,临淮龙舟赛道和大圆塘垂钓中心分别于端午节和10月25日举办首场赛事,9月份半城镇大王村入选2020年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单位名录)。全县现有13个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7个、2A级景区4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星级乡村旅游区4家、旅行社12家、三星级饭店3家。在后疫情时期积极加强旅游营销和宣传,增设11块旅游交通标志牌,利用省联合投放项目在广播电台、沪宁高速服务区、腾讯网、中国旅游报和远方的家等平台,以及在南京、徐州、、宿州等高铁站和徐州观音机场发布我县旅游形象广告,设计制作旅游交通图、画册等旅游宣传资料,与央视《发现中国美》栏目合作,拍摄制作旅游宣传片,精心设计多条旅游精品线路,开通湿地旅游大巴直通车、网上订票等惠民便民措施,利用日报、速新闻、过境欢迎短信、旅游视频彩铃等载体持续加强宣传,进一步提升“湿地之都水韵”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旅游影响力,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县接待游客503.3万人次,同比下降13.1%,旅游收入48.9亿元,同比下降15.3%。相关指标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是远高省市平均水平,在全市三县两区中降幅最低。(四)文艺精品创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围绕省“五星工程奖”、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及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创作文艺精品,重点打造泗州戏、洪泽渔鼓、天岗锣鼓、洪武花棍舞等国家、省级非遗项目。11月11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十四届省“五星工程奖”获奖作品名单中,我县创作的参赛的音乐《楚恋》、泗州小戏《遗产》、苏北琴书《追星》等三部作品全部获奖,在全市名列第一,位居全省县级前列。创作的大戏《信仰》在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上获得入选剧目奖,泗州戏《遗产》获得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实现我县文艺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五)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馆(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保持文化阵地正常免费开放,图书馆、半城镇文化站、双沟镇罗岗村等15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列入省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示范工程。开展“人情减负”“移风易俗”“全面小康”“厉行节约”等主题文艺巡演活动334场。特别是疫情期间,创作抗疫作品30余件,在全县广播及其他线上活动进行播出,其中《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县文旅局唱响战“疫”一线》被新华社报道。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8座。图书馆共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20余场,疫情期间,读者通过下载移动图书馆公图版APP,关注微讯公众平台即可立即享受图书、报纸、有声资源等电子资源服务。博物馆积极推出各类展览,提升陈展影响力,组织5.18博物日图片展,召开顺山集文化知识讲座。(六)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持续加强做好顺山集遗址、韩井遗址等重点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作,会同自规局,对我县34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两线”测绘,目前,我县41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保护工作已全部完成。对我县128处文物保护单位录入省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系统,做到规范化管理。完成馆藏青铜器修复招投标工作,正在准备文物修复室。启动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推进库房建设工作。征集清代火炮一件(龙集镇),唐代墓志铭2件。组织工业园区文物区域评估工作,进入报告整理阶段。加强非遗传承基地建设,丰富完善文化艺术中心非遗展厅内容,指导上塘泗州戏博物馆、半城洪泽湖渔鼓展馆、天岗湖锣鼓展馆建设。常态化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80余场次,“五一”和“十一”期间组织刻纸、布老虎鞋等非遗手工技艺在湿地现场展示,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实现了文旅融合。组织李洪湘、王玉高等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开展泗州戏进上塘小学、洪泽湖渔鼓进半城小学、天岗锣鼓进天岗湖小学、花棍舞和舞龙舞狮进峰山小学等活动。新建锣鼓、刻纸、舞龙、花挑、跑驴等传承基地5个,其中双沟镇峰山居锣鼓传承基地、半城镇刻纸传承基地已申报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今年4月份,天岗湖锣鼓进中专活动已达成协议。(七)市场监管规范有序1.积极做好旅游投诉受理工作。积极做好旅游服务咨询及12345、96519、12301等政府公共服务受理工作,处理好每一件旅游咨询投诉,及时化解旅游纠纷,全面维护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及时办结率100%。2.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为提升全县旅游服务整体水平,组织了餐饮礼仪培训、特色餐饮大赛、酒店服务培训班、景区管理培训、导游员(讲解员)培训及比赛、旅行社服务技能暨文旅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多项活动。3.深化文旅行业“放管服”改革。通过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申请设立网吧3家,营业性演出团体4家,游艺娱乐场所1家,ktv经营许可证到期延续11家。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开展签订电子合同、派遣导游带团、完善专职导游信息等相关业务。4.加强文旅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出动检查近800余人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检查旅游景区景点、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包车、网吧、KTV、公共文化场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1000余家次,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70余处并全部督促整改到位。将15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无证娱乐场所全部依法关停取缔(已拆除门头牌、包厢内的显示器、灯光、点歌台、桌椅等),全市无证照经营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并观摩,对我县专项整治工作高度认可。(八)广电宣传管理优质高效。常态化督促电视台、广网公司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广播电视安全无事故;应急广播实现全覆盖,正常开展宣传及系统运维工作。特别是在疫情时期,每天9-15小时播出疫情防控等方面内容。组织电视台申报节目创新项目,常态化监管查处黑广播,无非法广播及电视节目入侵。二、存在的问题一是旅游核心竞争力弱,服务能级不高。当前我县在旅游产品供给上还处在观光游为主的发展阶段,旅游业态比较单一,比较优势不足,质态不高,“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还不健全,存在“旅长游短”,消费不旺,对中远途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客源主要还是以周边城市为主,距离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餐饮、宾馆、商场、交通等配套服务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能力需要整体提升。优秀旅游人才相对稀缺,尤其是景区高端规划策划和运营管理人才匮乏。二是文化工作基础薄弱,供给质量不高。文化场馆规模和功能还处于较低水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合理,文化阵地面积小、人员少,阵地活动规模小、影响力不大、受众面不广。部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设施简陋陈旧,利用率较低。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中硬件达到现行部颁标准的比例不高。基层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全,向公众提供服务项目不够丰富,只能简单提供阅读、广场舞、节庆演出等基本活动场所和服务,传统的阵地式、固定式服务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文化产品供不应求、供非所求问题日益凸显。三是文艺人才缺乏,精品创作能力不强。虽然今年我县在省“五星工程奖”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但没有根本改变我县文艺创作力量不足、人才分散、精品不多的现状。县剧团演员数量较少、水平也相对较低,人才匮乏,在节目创作、编排上实力有限,仅能维持较低层次发展。民间文艺团体结构松散,对文艺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薄弱,作品质量普遍不高。文化系统高级职称人才很少,没有作曲、编导、舞美、演奏等专业人才,难以创作编排出能在省、国家层面有影响、留得住、传得开的文艺精品。四是文旅融合不够深入,资源整合不足。我县文化和旅游相对割裂,没有完全结合起来,文化精品节目的创作薄弱,对我县历史文化资源的认知和宣传上存在较大不足,旅游对文化的展陈形式单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民俗都没有在旅游上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不能充分展现我县文化和旅游特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明显短板。三、2021年工作计划2021年,我县文旅工作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文旅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高质量考核全市第一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公共文化服务、文艺精品创作、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突破、招商引资、策应扶持等工作,显著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创作5部以上优秀文艺作品,争取至少1部作品获得省级奖项,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00场以上,全面启动洪泽湖湿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大王庄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4A级景区创建工作,实现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在2020年基础上增长15%。(一)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启动“十四五”文旅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洪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大王庄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4A级景区创建,以品牌创建引领全县旅游升级。推进大圆塘国际垂钓中心、临淮渔家风情小镇、湿地温泉度假村股权收购与质态提升、大王庄二期拓展训练基地、湿地温泉小镇、石集稻米小镇、奥莱小镇、圣亚大白鲸海洋馆、泗州古城文旅小镇、古徐阁质态提升、重岗生态休闲旅游区、顺山集遗址公园、通济渠博物馆等13个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建
本文标题: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总结范文暨2023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97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