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实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渗透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意识。2、认识1度的角,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3、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用量角器量角这一技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三个滑梯)玩过吗?生:玩过师:大家都玩过!想玩哪个?生1:第三个,这样可以滑的快一些生2:第一个,我想滑的慢一些,我会害怕师:观察一下,这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生1:有高有矮师:哦,你的意思是说它们的角度不同?原来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们一般以2号滑梯为标准,今天这节课我们以2号滑梯所形成的角∠1为例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书)二、主动探究、合作学习1、明确测量标准要统一,为“度”的出现作准备师:∠1有多大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学具来表示它的大小,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和一些学具,在1号学具袋中,请小组长打开,小组合作,借助学具表示出∠1的大小。学生动手测量师:量完了吗?谁能到前面来介绍你是怎样量的?生边操作边解说: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参考资料,少熬夜!师:你们这个方法非常好,老师帮你把它记录下来(板书:角顶点边)师:得到是结果是:3个(板书)师:还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吗?生:2个。师:还有吗?生:1个师:我们测量的都是∠1,但测量结果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把你们的小角举起来看一下生:我们用来测量的角大小不一样师:也就是标准不统一,所以测量同一个角的结果不一样,要想获得统一的测量结果应该怎么办?生:用同样大的角来量2、引出半圆师:好主意!下面我们采用统一的标准角在小组内再来测量∠1的大小,这个统一的标准角就放在2号学具袋里,请小组长打开生操作测量师:哪个小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小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测量的?能边操作边解说吗?生: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师:哦,你在测量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指板书)角的顶点与量角工具的顶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一边对齐!谢谢你的交流!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钝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几个这样的标准角吗?谁到台上量一量?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师:我刚才注意到这个同学在测量这个角时,把这个半圆又展开了一部分,(问生)你为什么这么做?生:三个小角不够了师:你真聪明!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个角,大家看这是个什么角?(生:平角)谁来测量一下这个平角?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师:你把这个半圆全展开了!数数你的测量结果生:8个师:操作非常规范,请回师:我们刚才用统一的标准角测量了几个角的大小,想一想,这几位同学在测量每一个角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了些什么?生: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师展示:这些同学都把角的顶点对齐了半圆的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中心点(板书),我们刚才说了,测量时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点对齐?(生:顶点)参考资料,少熬夜!师:看来这个量角工具真是方便啊,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把这个工具搬到课件上,再用它来量一个角(课件展示,一锐角不能量)老师也注意到了角的顶点和量角工具的中心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这条线对齐。用这个测量工具测量这个角,同学们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怎么办?小组讨论一下生:把半圆多折几次师:你的意思是说把半圆平均分的份数再多一些,对吗?3、引出并认识量角器师:你的想法真好,已经非常接近科学家们的思想了!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发明了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记作1°(板书)我们来看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就是一个1°的角(课件演示)你还能再找一个1°的角吗?生1:1刻度线到2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生2:100刻度线到101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师:你能找一个3°的角吗?生:0刻度线到3刻度线之间就是3°的角师:谁到黑板上来写一个3°?生写师:你写的真规范,请回师:我们把0刻度所对应的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如果用量角器来测量角时猜测一下0°刻度线与角的哪一部分对齐?生:角的一边(板书)师:我们来读一下刚才那个角的度数。生:39°师:你是怎么读的?根据角的哪一部分读出的39°生:角的另外一条边师:好方法!老师帮你记录下来(板书:另一边度数)师:再来尝试一下(课件出示两个角)生读数师:在3号学具袋中就有一个量角器,请同学们打开,仔细观察手中的量角器与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生:还有一圈数师:哦,也就是量角器有两圈数字,观察手中量角器这两圈数字有什么区别?(屏幕给出内刻度线)生:内外圈数字相反师:也就是说:外圈从左向右顺时针数内圈从右向左逆时针数师:多了一圈数字,也就多了一条0°刻度线,为参考资料,少熬夜!了区分,我们把中心点左边外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外0°刻度线,把中心点右边内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内0°刻度线。师:大家对量角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读出下面这几个角的度数呢?请看大屏幕(30°的角)生:30°师:你是怎样读数的?读的是哪一圈刻度?生: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我读的是内圈刻度师:再来读一个角生:130°师:这个钝角是多少度?生:150°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小组讨论一下。师:大部分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生:角的一边对齐外0°刻度线就读外圈刻度,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就读内0°刻度线师:同学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借助量角器读出角的度数!5、用量角器测量角师:这个角是多少度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量角时注意到了什么?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生边说,课件边出示)师:想不想亲自量一量?(想)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量角器测量这张练习纸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并做好记录(练习卡上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开口不同,边长不同)开始!学生开始测量师:都测量好了?谁来交流一下测量结果?生:这个直角是90°,这个钝角是130°,这个锐角是60°这个平角是180°,这个周角是360°师:你能不能演示一下这个钝角的测量过程生:把量角器转一下,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所以是130°师:你能再演示一下这个周角的测量过程吗?生:转半圈是180°,它转了一圈就是两个180°,也就是360°师: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周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生:我发现一个周角等于两个平角等于四个直角(师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参考资料,少熬夜!师:谢谢你聪明的小伙子师:回忆一下刚才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步骤?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师补充板书)师总结:这位同学总结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就应该注意到这几点(指板书),也就是: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7、画角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量角器除了量角还可以画角呢!想试一下吗?(想)请尝试着用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生尝试画角师:谁上台来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画角过程演示一遍,画一个40°角吗?生:我先画一个点,再画一条线,在40°的地方点一个点,在连起来师:操作非常规范师: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画角的过程(课件)首先确定角的顶点,它与谁对齐?接着确定角的其中一条边,它与谁对齐?然后确定角的另一条边最后把顶点与这一点相连,我们画的这个角就是一个40°的角三、课堂总结师:同学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出色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拓展训练师:最后有几个问题需要在课下认真研究一下用这个坏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数?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25页,例5、6及第27页练习七的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比较等活动中。体验探索规律的快乐,培养探索精神,并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2、在计算中,体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3、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参考资料,少熬夜!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旧知复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红旗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乘法交换律(1)探究、发现问题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2)举例验证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60×30=30×60)(3)概括规律a、总结定律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参考资料,少熬夜!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b、定律命名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c、用字母表示定律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2、教学乘法结合律(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25×5)×225×(5×2)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2)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5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15×4)×10○15×(4×10)(125×8)×5○125×(8×5)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参考资料,少熬夜!×c=a×(b×c)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本文标题: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98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