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一主表及十五附表)及《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主表)一、填报原则及报送要求:1、填报原则。纳税人应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准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收入、成本、费用的填报不得重复、不得遗漏。2、报送要求。季(月)度预缴申报时,以主表代预缴申报表;年度申报时需报送一主表及与之相关的附表。二、表头项目:“税款所属期间”:一般填报公历某年元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应填报实际开始经营之日至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按规定需要清算的,应填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1、“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2、“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3、“纳税人地址”: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详细地址。4、“纳税人所属经济类型”: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其它企业”等分类填报。5、“纳税人所属行业”:按“工业、商品流通业、施工业、房地产业、旅游饮食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对外经济合作业、电影新闻出版业、农业及其他”等分类选择填报。6、“纳税人开户银行”及“帐号”:填报纳税人主要开户银行的全称及其帐号。四、表体项目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附表一)第22行或[附表一(2)]第19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非企业单位)。2、第2行“销售退回”填报已确认为收入并已在“销售(营业)收入”中反映的退回已销售商品收入。3、第3行“折扣与折让”:填报商品销售时直接给予购货方的折让或商品售出后由于商品质量原因而给予购货方的折扣(商业折扣与折让,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扣减折扣额后的销售收入入帐,不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无论采用何种会计核算办法,均不得以扣减折扣额后的销售收入入帐)。如第2行、第3行“销售退回”、“折扣与折让”已在销售(营业)收入中减除的,第2行、3行不再重复填列。4、第4行“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行-2行-3行5、第5行“投资收益”=(附表二)17行8列6、第6行“投资转让净收益”=(附表二)17行15列(正数),负数填入本表第15行。7、第7行“补贴收入”填写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包括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本行可根据“利润表”中(损益表,下同)“补贴收入”填列。8、第8行“营业外收入”填列按会计制度规定纳入营业外收入核算的金额。本行可根据“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填列。9、第9行“其他收入”填列会计核算不作收入处理而税收规定应予确认的收入。本行=(附表三)13行。10、第10行“收入总额合计”=(本表)4行+5行+6行+7行+8行+9行11、第11行“销售(营业)成本”=(附表四)22行“合计”12、第12行“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企业可根据“利润表”中“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填列。13、第13行“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企业可根据“利润表”中“财务费用”填列。14、第14行“管理费用及销售(营业)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及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企业可根据“利润表”中“管理费用”及“销售(营业)费用”合计数填列。15、第16行“营业外支出”填列按会计制度规定纳入营业外支出核算的金额。本行可根据“利润表”中“营业外支出”填列。16、第17行“扣除项目合计”=(本表)11行+12行+……+16行17、第18行“纳税调整前所得”=(本表)10行-17行18、第19行“纳税调整增加额”=(本表)20行+21行+22行+23行+……+29行。19、第20行“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附表五)“非工效挂钩企业”10行1列或“工效挂钩企业”10行1列。20、第21行“福利、工会及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额”=(附表五)“非工效挂钩企业”10行5列或“工效挂钩企业”10行5列。21、第22行“折旧、摊销支出纳税调整额”=(附表六)17行11列(正数)。22、第23行“广告支出纳税调整额”=(附表七)9行23、第24行“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附表八)15行4列。24、第25行“各项保险缴款纳税调整额”=(附表九)12行6列。25、第26行“坏帐损失纳税调整额”=(附表十)2行3列26、第27行“(呆)坏帐准备纳税调整额”=(附表十)6行3列(正数)。27、第28行“股权投资转让净损失纳税调整额”:如(附表二)5行15列(负数)的绝对值≥5行8列,按差额数填列;如(附表二)5行15列(负数)的绝对值5行8列,则填0。29、第29行“其他纳税调整增加额”=(附表十一)22行3列。30、第30行“纳税调整减少额”=(附表十二)20行。对应税所得与免税所得能单独核算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非企业单位,11行--30行应按与应税收入相关的扣除项目金额及纳税调整额填列;如不能单独核算的,11行--30行应按实际发生的扣除项目金额及纳税调整额×应纳税收入总额/全部收入总额填列(附表一[2]20行)。31、第31行“纳税调整后所得”=(本表)18行+19行-30行。此行数据如为负数,则为本年度税法规定的亏损额。32、第32行“技术开发费用附加扣除额”,企业应根据《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审核表》的有关数据填列(32行≤31行)。33、第33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附表十三)6行11列,33行≤31行-32行。34、第34行“免税所得”:当(附表十四)11行≤31行-32行-33行时,本行=(附表十四)11行;当(附表十四)11行31行-32行-33行时,本行=31行-32行-33行。35、第35行“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纳税款”,当(本表)28行≥0,则本行为0;当(本表)31行≤0,则本行为0;当(本表)31行-32行-33行-34行≤0,则本行为0。当(本表)31行-32行-33行-34行0时,如(本表)(31行-32行-33行-34行)≥(附表二)6行8列,则本行=6行9列;如(本表)(31行-32行-33行-34行)(附表二)6行8列,则(本表)(31行-32行-33行-34行)的差额部分为应补税的投资收益,按被投资方适用税率从高到低次序计算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纳税款,本行<6行9列。36、第36行“应纳税所得额”=31行-32行-33行-34行+35行≥0。37、第37行“适用税率”,当36行≤3万元时,为18%;当3万元36行≤10万元时,为27%;当36行10万元时,为33%。开业不到一年的新办企业,应按规定换算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后按上述规定设定税率。38、第38行“应缴所得税额”=(本表)36行×37行。39、第39行“境外所得应纳税额”=(附表十五)8行3列×33%40、第40行“应补税的境内投资收益的抵免税额”=(本表)第35行。41、第41行“境外所得抵免税额”=(附表十五)8行15列。42、第42行“经批准减免的所得税额”=(附表十四)22行。43、第43行“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额”填列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定的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额在本年的抵免额。44、第44行“实际应缴所得税”=(本表)38行+39行-40行-41行-42行-43行≥0。45、第45行“核定的就地预缴比例”是指实行“汇总纳税、就地预缴”的企业规定的就地预缴比例。46、第46行“就地应缴所得税”=(本表)44行×45行47、第47行“期初多缴所得税”为上一纳税年度多缴未办理退库的所得税。48、第48行“已预缴所得税”为本年度已预缴的所得税款。49、第49行“应补(退)的所得税额”=(本表)44行-47行-48行(就地预缴企业)或46行-47行-48行(汇总纳税就地预缴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一)1、本表按销售(营业)收入的具体构成项目填报。企业应根据“主营(基本)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会计科目和业务性质分析后填列,并据此填列主表第1行。2、第2行“工业制造业务收入”:包括直接销售产品的收入;自设非独立核算销售机构的产品销售收入;委托他人代销产品收入;受托加工业务和工业性劳务作业收入。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和矿产资源开采等采掘业务的收入在本行填报。3、第3行“商品流通业务收入”:包括商品流通企业的国内贸易和进出口销售收入;代购代销业务收入;储运业务收入等。4、第4行“施工业务收入”:包括施工企业的工程价款收入;劳务作业收入;设备租赁收入。5、第5行“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包括建设场地(土地)的销售收入;商品房销售收入;配套设施销售收入;代建工程(代建房)收入;商品房售后服务收入;出租房租金收入。6、第6行“旅游、饮食、服务收入”:包括旅行社的营业收入;饭店、宾馆、旅店的营业收入;酒楼、餐馆的业务收入;理发、浴室、照相、洗染、修理等服务的收入;游乐场、歌舞厅、度假村的收入。7、第7行“运输业务收入”:包括铁路、公路、管道、航空、海洋、内河航运、港口、装卸等交通运输业务的收入。8、第8行“邮政通信业务收入”:邮政收入包括函件收入、汇票收入、集邮收入、包裹收入、机要通信收入、报刊发行收入、储蓄业务收入、国际及港澳台邮政收入和其他邮政收入;电信收入包括长途电信收入、市内电话收入和其他电信收入。9、第9行“金融保险业务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保费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10、第10行“对外经济合作业务收入”:包括承包工程、技术服务、提供劳务、房地产开发及开展其他业务取得的收入。11、第11行“电影新闻出版业务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广告收入、电影器材销售收入、修配收入、场地出租收入及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12、第12行“农业业务收入”和第13行“其他基本业务收入”应附说明。对不同的纳税人所从事的业务要作具体分析,如果某纳税人专门或主要从事技术转让业务的,则技术转让收入就是该纳税人的主营业务收入,这部分收入应该填写在基本业务收入的第13行“其他基本业务收入”中,不填列第17行“技术转让收入”13、第15行“材料销售收入、代购代销、受托代销手续费等收入”,应通过分析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及其明细科目填报。14、第16行“无形资产出租收入”:填报企业出租无形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出租收入。纳税人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明细科目分析填列,但不能与“技术转让收入”重复填报或者不报。15、17行“技术转让收入”,只填报企业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收入。纳税人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分析填写。16、18行“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填报企业出租固定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出租收入。纳税人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等帐户明细科目分析填列。17、第19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收入”:填报企业出租、出借包装物的租金和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纳税人应分析“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分析填列。其中:①出租、出借包装物的租金收入应分析“其他业务收入”帐户的明细科目填报;②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应分析“其他业务收入”帐户的明细科目填报。18、第20行“其他”:填报上述收入以外的其他应在“其他业务收入”核算的收入。19、第21行“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的收入”:是指纳税人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以及将外购的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商业企业包括外购商品)用于捐赠,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纳税人应分析“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帐户的明细科目填报。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照价格的,应按成本加合理利润
本文标题:《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0760 .html